大美新城1号旅游公路项目

2025-11-07 20:21:28
申报单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农牧水利局
投上一票  

  一、基本概况

  大美新城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始于大青山动物园西南侧与G209线相交处,向北至野生动物园,沿现有X001线(生态路)到呼和塔拉大街与科尔沁北路交叉处,随后接呼和塔拉大街至乌兰不浪村南,向北沿乌兰不浪路接回X001线(生态路),最终沿着X001线(生态路)向东直至保合少镇北与S105线相交。路线全长33.456公里,起点(与G209线相交处)至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段,路面宽18m,路基宽21m为二级公路,主要经过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大青山野生动物园至哈拉沁村中,路面宽6米-10.6米,路基宽7.5米-17米为三级公路,主要经过、团校、红山口村、哈拉沁村,哈拉沁村至乌兰不浪村路面宽18m,路基宽21m,为二级公路,乌兰不浪村至野马图村西路面宽6m,路基宽7.5m主要经过乌兰不浪村、野马图村,野马图村西至奎素村路面宽14m,路基宽18m为二级公路主要经过奎素,奎素村至S105线路面宽6m,路基宽7.5m,为三级公路。

  近年来,新城区X001线(生态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大,加之道路运营年限较长,部分段落已经出现严重病害,且沿线缺少醒目的旅游标志和沿途的服务设施影响游客的出行和旅游体验。为更好服务沿线文旅产业发展,在已有公路及部分设施基础上,2024-2025年拟实施路面翻修和主要附属设施完善工作,2024年8-9月拟翻修路面15.354公里、施划标线15.354公里;2025年拟新建2个停车场,补栽松树1000棵,增补沿线标志、标牌、凸透镜170处,完善宣传标语10个,总投资约1675万元。

  二、项目特色/主要做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全域旅游理念的广泛推广,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城乡、沟通景区的重要纽带,其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坚持高标准、高品质规划,用全域旅游理念规划旅游公路,不断放大大青山前坡的生态优势,将大青山前坡区块127平方公里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健全路网建设促进乡村文旅产业集聚式发展。按照“先打造节点,再串联成线,后聚集成面”的发展思路,已开发数个精品旅游产品,整合单个点状旅游景点,连接形成带状旅游资源路线,聚集形成旅游资源区块,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旅游空间格局。通过精品旅游路线的开发,有力推进了“农业+文化+旅游+体育+会展”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区。现已精心打造出精品一日游、两日游景区,建成了大青山前坡全域旅游示范区,塑造出草原特色鲜明、地方特色明显的“体验草原风情塞外消夏佳境”旅游品牌,实现了生态资源“点绿成金”。

  (一)规划统筹

  已建成通车的新城区生态路(县道X001)东西贯通了首府北部大青山前坡,既是东西横贯全域的生态路,也是助力首府后花园高质量发展的旅游路、产业路。

  目前,沿道路两侧带状分布有: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哈拉沁吉沙公园、敕勒川飞行营地、蒙草小草种业中心、云上自由露营小镇、水磨运动休闲小镇、敕勒川草原、甲兰板研学基地、雅玛图森林公园、恼包文化旅游区等特色旅游景区,内蒙古百鲜农业有限公司、野马图种植产业园、哈拉沁种植产业园等成熟游乐项目。

  通过交通与旅游、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已打响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旅游公路品牌,为旅游、交通及相关产业融合架起了发展桥梁,推动大青山前坡127平方公里区块打造成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交通设施完善

  (1)停车设施建设:根据旅游停车需求,目前,在主要景点和游客集散地已建有停车场、自驾露营基地,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停车需求。

  (2)服务区建设:根据旅游出行便民服务需求,2024-2025年拟建设旅游服务区,提供餐饮、住宿、加油、充电等一站式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2)公共交通接驳:根据旅游出行便捷交通换乘需求,现有摆渡车、共享单车、公交直通专线等公共交通接驳系统,方便游客从城市到乡村的出行。

  (三)公共交通发展

  (1)开通旅游专线:根据旅游资源和游客需求,现已开通旅游公交专线或班车,串联主要景点,提高旅游便利性和快捷性。

  (2)优化班次安排:根据旅游淡旺季和节假日,目前,已实施适时调整班次安排,确保游客出行需求得到满足。

  (3)绿色出行推广:为营造清新旅游环境,现已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减少碳排放,推广绿色出行理念。

  (四)租车服务拓展

  (1)租车点布局:根据游客需求,2024-2025年,在主要旅游节点拟设置租车点,提供多种车型选择,满足游客自驾游需求。

  (2)在线预订服务:根据游客需求,2024-2025年,拟开发租车预订系统,支持在线预订、支付和取还车服务,提高租车效率。

  (3)安全保障措施:为保障旅游客运安全出行,2024-2025年,拟强化租车车辆的安全检查和保养,确保游客租车安全无忧。

  (五)安全保障提升

  (1)安全设施建设:为保障旅游出行安全条件,2024-2025年,拟在公路沿线增设安全护栏、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2)应急救援体系:为保障旅游出行应急处置,目前,已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配有专业救援队伍和设备,确保游客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3)安全教育宣传:为营造安全旅游出行,目前,已不断加强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六)智慧信息服务建设

  (1)旅游信息平台:为方便旅游信息查询,提供便捷信息服务,2025年拟建立农村旅游信息平台,提供景点介绍、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旅游信息服务。

  (2)智慧旅游应用:为高效便捷一站式服务旅游出行,2025年拟开发智慧旅游APP或小程序,实现旅游线路规划、景点导航、在线购票等功能。

  (3)数据统计分析:为科学合理研判游客需求和形势变化,2025年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游客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为旅游决策提供依据,不断优化旅游服务。

  (七)融合发展推广

  (1)品牌塑造:为提升文旅产业影响力和吸引力,现已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如“敕勒川草原”文旅品牌、云游品牌、大美青城1号旅游公路等,提升农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营销推广:为提供更多服务功能,便捷消费需求,目前,已开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区域合作:目前,已通过扩大旅游服务范围,增加旅游项目内容,实现周围资源共享,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等方式,已开发出成熟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圣水梁九龙湾旅游景区,实现呼和浩特市圣水梁景区和乌兰察布市九龙湾景区资源共享,一体开发。

  农村公路与旅游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先前的规划统筹、设施建设、服务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打造出一批生态美、景观美、文化美、服务美的农村旅游公路,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旅游体验,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水磨村

  在申报旅游公路的过程中,创新性做法是推动项目成功并获得认可的关键因素。新城区生态路(县道X001)东西贯通首府北部大青山前坡,路线全长33.456公里,景区沿道路两侧带状布局,既是生态路也是旅游路,产业路。

  依托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设置安全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区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高出行服务品质,增进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1)非高速公路标准化运营模式:

  非高速公路标准化运营模式,针对自驾旅游公路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2024-2025年,拟通过高标准推进自驾旅游公路建设提升,创新了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门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发力,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机制,并采取“政府为主导、国企为引领、市场化运营”的运营模式。

  (2)构筑运营生态、品牌形象和品牌产品三大体系:

  目前,通过成型的线下开放文化主题驿站,线上搭建互联网平台和智慧旅游平台,已构筑起线上线下的运营生态体系。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产品。如推出精品线路和打卡点,启动相关活动提升网络流量热度。目前,网红村恼包村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名闻遐迩的网红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IP资源。

  (4)“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创新:

  通过“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已推出自驾旅游公路客运专线、景区直通车等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已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如哈拉沁吉沙公园、敕勒川飞行营地、蒙草小草种业中心、云上自由露营小镇、水磨运动休闲小镇、敕勒川草原、甲兰板研学基地、雅玛图森林公园、恼包文化旅游区等特色旅游景区,极大地促进了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多元化融合发展。

  (5)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2024-2025年,拟完善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配套设施,以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拟推动旅游公路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特色化生态旅游公路。

  (6)科技赋能和智慧旅游:

  2025年,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旅游公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拟开发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览、预订、支付等服务。

  (7)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在旅游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已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大大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创新性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公路的品质和吸引力,还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在申报过程中,应充分展示这些创新做法的具体实施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三、主要成效

  经济效益:使大美新城1号旅游公路更加高效便捷,更好发挥公路对新城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服务作用。

  社会效益:通过大力推进路衍经济发展模式,将农村公路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推动交旅融合集聚式发展。

  一是体育健身带动型,依托沿线已有的国家足球训练基地、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赛事、文化演出活动和哈拉沁公园、敕勒川草原等休闲观光集聚人气,利用村集体可用土地等资源,围绕足球文化、草原文化、马文化等,拟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发展与足球、马术竞技等体育健身关联的旅游服务产业和餐饮消费业。

  二是现代都市农业服务型,依托已建成的讨思浩、生盖营、哈拉更等村的农业园区,拟通过集体自主经营、承包、租赁或村集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服务公司、技术合作社等各类服务实体,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提供代耕代种和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方面的服务,还拟建设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开展农产品产地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生态旅游发展型,依托现有的水磨、面铺窑、奎素、大窑等村资源项目,挖掘利用民俗文化、古迹遗址、红色文化、人文历史等资源,拟开发乡村游、生态游、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大力发展田园经济、观光经济、林下经济、沟域经济,开辟集体增收新渠道。

  四是都市乡村型,依托现有的恼包村及周边配套设施兼具生活、商业、观光等功能,与原始乡村文化深度融合,现已经成为知名“网红村”。该村依托周边已有的国际会展中心及自身已经集聚的较大观光人流,拟探索旅游商业化运作,实现村企共赢发展。通过交旅融合、农文旅融合。2023年,全区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达1139.7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4.51亿元,近三年新城区休闲农业带动本地农产品销售额达2.5亿元。

  生态效益:该旅游公路为普通公路,基本利用现有道路,且不追求过高技术指标,对环境影响较小;临水段,不存在填挖情况,对新城区水体无影响;部分村镇路段实施采取降噪措施和避免村民休息时间,减少对沿线群众的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破坏,实施后恢复绿地,绿化边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