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步工具”到“文旅载体” 大同公交音乐巴士的交旅融合破局之路
作为千年古都,大同坐拥古城墙、华严寺等丰富文旅资源,但长期面临公共交通与旅游联动不足的发展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创新破局,依托自身交通运营优势,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核,推出以“城市会客厅”与“田园牧歌”为核心IP的公交音乐巴士项目。两辆主题巴士打破传统公交“代步工具”的定位,化身“流动的文旅空间”,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灵活化运营模式,串联古城核心景点,激活夜间消费市场,既为游客提供了“边行边赏、边听边品”的全新游览方式,更成为大同交旅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效益的三重突破。

一、基本概况
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深耕70余载,拥有完善的运营体系和专业的服务团队,除承担常规运营任务外,还拓展出公交+婚车、公交+通勤、定制公交等特色服务,在市民出行保障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此次推出的公交音乐巴士项目,是公司在文旅融合方向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与突破,既延续了公交服务的公共属性,又拓展了文旅服务的增值空间,形成了“公交+旅游”的全新业务模式。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同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交通便利,是连接华北与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为音乐巴士吸引周边地区游客创造了良好条件。音乐巴士运营线路集中在大同古城区域——这里是大同历史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华严寺、善化寺、古城墙、鼓楼等知名景点密集分布,也是游客集散的核心地带。线路设计上,巴士沿古城内主要街巷循环行驶,串联起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鼓楼东西街等热门商圈,实现“景点+商圈”的无缝衔接,最大化发挥交旅融合的辐射效应。
目前,大同公交音乐巴士共有两辆特色车辆投入常态化运营,一辆为“城市会客厅”风格,主打古城文化展示与社交互动;另一辆为“田园牧歌”风格,侧重自然诗意与休闲体验。两辆巴士均采用夜间运营模式,每日运营时间为20:00-24:00(节假日根据客流情况提前发车),精准覆盖古城夜游黄金时段,成为古城夜游的“新标配”。
二、项目特色
(一)创新开发思路
音乐巴士的开发核心,是打破“交通”与“旅游”的边界,将传统公交升级为“可移动的文旅体验载体”。其设计理念围绕“沉浸式体验”展开:让巴士本身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使游客在移动过程中完成“看、听、品、互动”的多维体验,深度感受大同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
在运营模式设计上,项目充分贴合游客“个性化游览”需求,摒弃传统公交“固定站点、固定路线”的限制,采用“招手即停、随时下车”的灵活模式——游客只需支付5元车票,即可畅游古城街景,可随时在感兴趣的景点、商圈停留,实现“想停就停、深度逛古城”的自由体验。
(二)独特创新举措
1.外观设计:“城市会客厅”巴士车身以红色为主色调,搭配整体彩灯亮化,车身融入云冈大佛、悬空寺、华严寺等大同著名文旅景点灯带设计,在夜晚行驶时宛若流动的历史文化画卷,极具视觉冲击力。“田园牧歌”巴士则别具一格,车顶铺满艳丽的鲜花灯,车身被彩色乐谱环绕,车厢内全部采用原木色调装饰,长条实木桌椅、木靠背,间隔处花丛点缀,车后门对着一棵挂有“佳人有约 心有灵犀”彩灯的“常青树”,营造出充满诗意与浪漫的田园氛围,与古城的古朴风格相互映衬。
2.车内设施:两车内均配备高品质音响设备,为乘客营造不同音乐氛围,让乘客在游览过程中尽情享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车上还设置了饮料自助贩卖机,“田园牧歌”巴士还添置了咖啡机,满足乘客在旅途中的饮食需求;车厢前中部采用单卡座风格,后部设计成“会客厅”形式,让乘客在旅途中既能享受独处的惬意,也能与同行伙伴畅快交流。
3.服务创新:音乐巴士配备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和经验丰富主持人,在行驶过程中,主持人用动感的音乐与游客互动,提供贴心的服务,打造文化宣传的流动窗口。此外,公交音乐巴士还不定期开展特色“快闪”活动,进一步丰富乘客的体验,增强游客与城市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三)交旅融合亮点
1.文化元素深度融合:音乐巴士打破大家对常规公交车的刻板印象,从车身外观到车内装饰,从创新服务到特色活动,全方位融入大同的历史文化元素。让游客上车即沉浸在“古色古香,烟火气十足”的氛围中,实现文化传播“润物无声”。
2.打造夜游新体验:依托大同古城的璀璨夜景,音乐巴士成为夜游古城的最佳方式之一。夜晚行驶中乘客可以欣赏到古城墙在灯光映照下的雄伟身姿、古寺飞檐上闪烁的灯光以及街头巷尾热闹的市井烟火气,音乐与夜景相互交融,为游客带来一场充满浪漫与梦幻色彩的夜游体验,丰富大同古城的夜间文旅消费市场。
三、主要成效
(一)显著的经济效益
1.带动旅游消费:音乐巴士自推出以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乘坐,据统计,日均接待乘客约1000余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颇高。这些游客在乘坐音乐巴士游览古城的过程中,会在沿途的景点、商店、餐厅等进行消费,如一些游客在乘坐音乐巴士后,会选择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品尝大同特色美食,购买文创产品;或是在鼓楼东西街的酒吧、咖啡馆享受休闲时光,为当地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助力公交转型增收:在传统公交面临“客流量下滑、运营压力大”的行业背景下,音乐巴士为大同公交公司开辟了“交通+文旅”的新盈利渠道。数据显示,音乐巴士项目日均营收约6000元,除去车辆维护与人员薪酬等运营成本,利润率达80%,为公交行业转型提供了“可盈利、可复制”的范本。
(二)良好的社会效益
1.提升城市形象:音乐巴士成为大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了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创新开放的城市精神。无论是车身精美的文化图案,还是车内充满活力的音乐氛围,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大同旅游,提升了大同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许多游客在乘坐音乐巴士后,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照片,进一步扩大了大同的城市影响力。
2.丰富市民生活:音乐巴士不仅服务于游客,也为大同市民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市民可以在闲暇时光乘坐音乐巴士,与亲朋好友一起欣赏古城夜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美好,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高度的社会关注度与满意度
1.媒体广泛报道:音乐巴士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项目运营以来多次被黄河电视台、大同广播电视台、大同文旅、山西日报、大同晚报等多家地方主流媒体平台报道;相关话题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平台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游客与市民好评如潮:通过线上线下的游客反馈和调查显示,游客们对音乐巴士的独特设计、舒适体验、贴心服务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新颖、有趣的游览古城方式,让他们对大同有了更深刻、更美好的印象。许多游客表示,音乐巴士是他们此次大同之行的一大亮点,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市民们也对音乐巴士高度认可,认为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品质,也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四、经验启示
大同音乐巴士项目在交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熟经验:
(一)精准定位,挖掘特色: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找准交通与旅游的结合点,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利用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旅游特色优势,通过创新的形式将其展现给游客,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二)以游客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关注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感受,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创新运营模式和服务内容。在交通服务中融入更多的旅游元素和个性化服务,如灵活的线路设置、特色的车内设施、丰富的音乐互动节目等,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有趣的旅游体验。
(三)持续创新,保持活力:文旅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交旅融合项目要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例如,大同音乐巴士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节日推出特色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游客的体验,让音乐巴士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活力。
大同音乐巴士以“小巴士”撬动“大文旅”,不仅为大同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探索出一条“公共交通增值、文旅资源活化、市民游客受益”的多赢之路。其经验证明,交旅融合无需“高大上”的噱头,只需立足本土、贴近用户、持续创新,就能打造出具有生命力、影响力的优质项目,为城市文旅发展贡献独特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