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G1816合赛公路交旅融合

2025-11-07 21:10:50
申报单位:甘肃合赛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交综合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基本概况:

  甘肃G1816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合作至赛尔龙段(甘青界)(以下简称“合赛公路”)交旅融合项目,由甘肃合赛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策划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甘肃省“十四五”路衍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甘肃省“十四五”以来首个以省地共建、项目打包方式实施的高速公路PPP项目。

  合赛公路是甘肃省西南地区向西联系青海、向南对接四川、向北联通省会兰州的核心干线,与G0611、临合高速共同构成甘青川三省快速通道,对完善区域路网、推动甘南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具有关键支撑作用。项目途径甘藏高原,串联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等地优质文旅资源,生态与文化资源丰富,为交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资源基础。

  甘肃省作为全国路衍经济首创省,将其作为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率先出台系列政策,明确“深化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为核心方向,为合赛公路项目交旅深度融合、“路链资源、路衍文旅”提供了强力政策支撑与实施保障。

  二、项目特色与主要做法:

  依托合赛公路交通优势与沿线资源禀赋,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期实施”原则,结合甘南州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构建“甘藏特色风景带、甘藏清洁能源带、甘藏黄河保护带、甘藏物流产业带”的“一路四带”发展格局。其中将“甘藏特色风景带”作为交旅融合核心载体,系统谋划“公路+甘藏文旅”“服务区+”等业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文旅资源深度绑定,实现“路随景建、景随路兴”。

  项目充分挖掘沿线藏族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策划实施甘藏文旅项目,重点打造拉卜楞寺、郎木寺、尕海湖、则岔石林、桑科草原等核心景区的旅游连接线,提升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服务品质。通过设置旅游驿站、观景台、服务区+旅游综合体等方式,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交旅融合体验。以合赛公路为轴线,串联10余个重点文旅节点,设计“甘藏风情3日游”“生态草原休闲游”等主题旅游线路,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

  系统谋划“公路+甘藏文旅”业态,合赛高速沿线,规划设置兼具观景、休憩、文化与信息展示功能的复合型服务区。例如,在靠近桑科草原和拉卜楞寺的区域,服务区将引入“服务区+旅游综合体”模式,设立游客服务中心、藏族手工艺品体验店和“天空之城•理塘”等特色品牌展销点http://epaper.scjjrb.com/Article/index/aid/8768349.html,使服务区成为旅游第一站。在尕海湖、则岔石林等生态敏感区附近,合理设置生态观景台和旅游驿站。这些设施将采用低影响设计,并利用原生态草皮进行边坡防护和景观恢复http://jtys.gansu.gov.cn/jtys/c106392/202508/174187294.shtml,实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策划主题线路,推动全域旅游;以合赛公路为轴线,串联沿线10余个重点文旅节点,设计并推广“甘藏风情3日游”、“生态草原休闲游”等主题线路。例如,“甘藏风情3日游”可设计为:第一天于合作市体验当周、美仁草原、,第二天沿合赛高速抵达夏河县,深度游览拉卜楞寺与桑科草原,第三天前往碌曲县,探访尕海湖与则岔石林https://news.qq.com/rain/a/20250902A08Q1800,形成完整的旅游闭环。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在高速服务区、收费站、隧道管养站等附属建筑的屋顶和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设施运营提供绿色电力,打造近零碳服务区。

  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要求,合理避让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打造绿色低碳交通走廊。同时,依托尕海湖、则岔石林等自然景观,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共进。

  三、主要成效

  甘肃合赛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始终紧密围绕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持续深化交旅融合模式创新研究,为同类交旅融合项目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也对西部地区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项目建成后成效斐然。它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有效串联起甘南州主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出“拉卜楞寺—桑科草原—尕海湖—郎木寺—则岔石林”这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据相关数据统计,在项目建成前,游客从拉卜楞寺前往郎木寺,若选择传统交通方式,平均耗时约6小时,且途中交通状况复杂,旅游体验大打折扣。而项目建成后,游客可通过高速公路快速抵达各个景区,全程耗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得到极大提升。这一改变直接吸引了大量游客涌入,根据甘南州交通运输局、文旅交建集团等部门历年的监测数据分析,项目建成后的首个旅游旺季,沿线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约40%,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由“过境路”向“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型。

  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创收。以黄金旅游线路上的核心景区为例,项目建成后,景区门票收入、旅游商品销售收入以及餐饮住宿收入等综合创收较项目建成前增长。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旅游品质的持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沿线旅游综合收入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在民生影响方面,项目带来的间接效益同样不可忽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和改建了多条道路、桥梁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以沿线双岔乡镇为例,项目实施前,该乡镇道路狭窄且破损严重,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昂。项目实施后,新建的宽阔平坦的公路直通乡镇,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还使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运输成本降低了30%,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项目建成后,围绕旅游产业又衍生出众多就业途径,如景区导游、酒店服务、特色商品销售等,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服务区+扶贫”模式,设立农特产品直销点,推动了“甘味”品牌出山进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项目实施以来,沿线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在模式创新与全国示范层面,项目形成可复制的宝贵经验。项目作为“甘肃黄河水源涵养区合赛高速低环境影响建造科技示范工程”,在模式创新上形成可复制经验。其坚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原则,用绿色科技优化设计、推广清洁能源、修复生态,保障交通建设与黄河水源保护协调,预防游客对水源破坏。同时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甘南“生态屏障”品牌。此“交旅融合”模式形成“甘肃样板”“甘南经验”,获国家部委关注,在全省推广,为全国生态敏感区交通建设提供范例。

  项目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立足国家“双碳”战略与交通强国建设目标,G1816合赛高速交能融合项目以“打造绿色智慧能源走廊,引领交通基建低碳转型”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后在阿木去乎、碌曲服务区策划建设分布式光伏,通过光伏发电(在服务区屋顶、沿线边坡、服务区绿地、停车场、互通区域)布设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形成分布式清洁能源供给,同时配置储能系统,存储光伏富于电能,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再安装充电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快充等智能化服务,预计可使实现运营用电近30%绿电替代,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用能清洁化、能源设施智慧化、出行服务低碳化的全方位提升。

  G1816合赛公路交旅融合发展实践,是甘肃省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项目以交通为牵引、以旅游为引擎、以产业为支撑,成功实现“交通线”向“经济带”转变、“服务区”向“产业区”升级、“过境路”向“旅游目的地”转型,为全国交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下一步,在项目过程中,将持续深入探索并深化交旅融合方面的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以及模式创新,全力以赴打造更多交通强国建设的标杆典范,以切实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交通动力,贡献我们坚实的交通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