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文旅”推动丽江公交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概况
2004年1月14日,经丽江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丽市企改〔2004〕19号)批复同意,更名为丽江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完成公司制改革。2018年3月遵循市委、市政府“国有控股、民营参与”的原则,由丽江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控股51%)和丽江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合资收购,实行混合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改革。2019年,结合丽江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丽江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51%国有股权由丽江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划转至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现公司持股比例为: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51%),丽江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

公司现有员工384人,其中驾驶员284人,一线人员(修理工、充电、保洁等)70人,机关人员30人。现有运营线路40条,公交车305辆,其中新能源车辆267辆,每日在线运营公交车约150辆。线路已覆盖西安街道、大研街道、祥和街道、金山街道、开南街道、文化街道、七河镇、白沙乡、拉市乡、黄山镇8个街道乡镇,基本形成以城市公交为核心、城乡公交为枢纽的城乡一体化公交运输网络。随着出行方式的多元化,传统公交面临客流下降,市场萎缩的发展困境,然而,丽江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凭借其丰富自然景观和独特民族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传统公交服务往往难以满足游客对于深度体验当地文化的需求。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丽江公交积极探索“公交+文旅”模式,先后开通了9条旅游专线,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文旅消费选择,实现公交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为充分发挥公交在城市交通与文旅融合中的纽带作用,丽江积极践行“公交+文旅”的创新模式,实现公交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致力推行个性化公交出行服务,进一步优化游客的出行体验,全方位推动丽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践行“公交+文旅”,推动丽江公交高质量发展入选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为云南省唯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先后开通了9条旅游专线,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了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文旅消费选择,实现公交可持续发展。
二是城区的公交车上推出了“普通话+纳西话”的双语报站,通过这样的创新服务举措,让公交车不仅在市民出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了宣传民族文化的“移动窗口”。
三是提高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需求,与丽江宋城景区、观音峡景区合作开通定制公交及包车等服务,游客可享受更加舒适、便捷的旅行体验;
四是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目前已与丽江旅投集团合作,推出了旅游直通车。
五是随着雪山新游客中心及轻轨站投入使用,公司开通了115、116两条专线车,分别从古城南、北门出发至新游客中心,满足了游客快速到达雪山景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六是开通景区互联小环线,束河—白沙—雪山新游客中心景区专线,与火车站束河快速直通车、火车站古城快速直通车、古城—束河—白沙专线相串联,实现火车站、古城、束河、白沙、轻轨中心互通互联。
七是开展志愿服务,提升出行体验。结合旅游旺季和暑运等时间,精准把握客流动向,组织公交服务志愿者在玉龙雪山、古城口等客流密集场站维持秩序,协助乘客乘车及取放行李,推广公交旅游专线服务。
八是发展低碳公交,推动绿色出行。加快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推广应用,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87.5%,中心城区实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全覆盖。
九是公司针对来丽游客的动车到站时间,延长运营时间,实现了公交—铁路的无缝换乘和景区的直达服务。
十是针对黄金周、春运期间、暑运期间旅游旺季,我公司根据实施客运量适时增派涉旅线路加班车辆,为我市游客疏导、交通缓堵的保通保畅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雪山专线从原有的约14辆/天,增派至最多32辆/天,运营时间从19:30收车,延长至21:30收车;古城口加派10辆/天加班车进行游客疏导,最晚加班至凌晨1点。我公司安全有序的保障了游客出行,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游客滞。
三、主要成效
一是2024年践行“公交+文旅”,推动丽江旅游高质量发展入选交通运输部2024年全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为云南省唯一。
二是游客出行更加便捷。自推行“公交+文旅”模式以来,极大方便游客轻松游丽江。2025年1至9月,140万人次乘坐涉旅公交出行,占总公交出行人次的14%。
三是企业效益稳步提升。2025年1至9月,涉旅公交经营收入1705万元,占总经营收入的67%。有力保障公交可持续发展。
未来,丽江公交将继续致力于推行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公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绿色的出行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