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连古今 公交赏京韵
——“大美中轴”观光巴士打造交旅融合新范式
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规模
“大美中轴”观光巴士线路目前基础配车10辆,节假日临时增加配车,乘车地点位于前门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地处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紧邻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门。线路依托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走廊,呈南北走向,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覆盖东城、西城两区核心;紧贴古都几何中心,串联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万宁桥等15处遗产点,东西两侧分别毗邻长安街与前门大街,辐射天安门广场、王府井、大栅栏等国家级文商功能区,形成“一轴连多片”的黄金旅游通道,让游客在舒适的车厢环境中,一站式领略从永定门到钟鼓楼的千年古都风韵,视听领略古今交融的“文化玉带”。
(二)线路设计
“大美中轴”观光巴士线路精准覆盖钟鼓楼、万宁桥、故宫等15处古都之脊的文化遗产。此外,考虑到游客的观光需求和支付意愿有所不同,“大美中轴”观光巴士采用日游主线(前门-鼓楼)和夜游环线双模式运营模式(见图1和图2),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
图1 日游线

图2 夜游线

表1 日游线和夜游线的设计方案

二、项目特色
(一)开发思路与创新举措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申遗成功是对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这一突出普遍价值的国际认证。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张全球级的文化金名片,将极大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
但在消费升级与文化复兴的双重驱动下,一方面游客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看景点、拍照片,而是追求更深度的文化沉浸、更个性化的服务、更高质量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国内游客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目的地兴趣日益浓厚,渴望读懂历史背后的故事。因此,中轴线旅游市场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传统观光模式与当代游客需求间存在的矛盾,使得“空间—体验—交通”三重结构性痛点成为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具体痛点问题和北京公交集团的应对措施表现为以下三点:
1.景点分散性与游览便利性的矛盾。北京中轴线是全长7.8公里的文化廊道,串联15处核心文化遗产节点,而非一个封闭的景点。景点间空间距离较大,使得步行观光的体力消耗与时间成本过高。由于没有专线设计的公交线路,自驾也面临着停车难和外地车牌无法进入二环等问题,使得游客被迫在走马观花与深度体验间艰难抉择,导致游览满意度下降。针对此情况,北京公交集团采取专业化线路设计破解景点分散性痛点,“大美中轴”观光巴士采用日游主线(前门-鼓楼)和夜游环线双模式运营,线路精准覆盖钟鼓楼、万宁桥、故宫等15处古都之脊的文化遗产,有效解决游客“转场难、耗时长”的核心矛盾。
2.传统观光模式体验的单一性。传统讲解器只能单向输出冰冷史实,缺乏沉浸互动;团体导游千篇一律的背诵式解说,也难以满足年轻人对参与感和社交分享的需求。AR缺席、角色扮演缺位、非遗手作缺链,导致文化记忆浅尝辄止,需要探索新的观光体验模式。针对此情况,北京公交集团采用体验场景化突破同质化困局。车辆复刻民国铛铛车造型,车内搭载多语种全息讲解,配有京韵大鼓、快板等驻场表演,使“中轴故事”可视、可听、可互动;配套京味烤鸭套餐、非遗文创移动商城,实现“行、赏、食、购”一体,打破了传统观光车运输工具的单一属性,实现文化体验从静态观赏向五感沉浸的质变,成为北京交旅融合示范IP。
3.交通服务与文旅需求的错配。常规公交以通勤效率为导向,忽略景观路线设计,地铁网络虽覆盖景区但地下穿行会屏蔽地面景观,若遇到节假日客流高峰,更会有地铁限流、公交晚点,排队时间长也进一步稀释文化体验。针对此情况,北宫公交集团精心规划了这条贯穿北京中轴线的移动文化长廊,让游客在舒适的车厢环境中,一站式领略从永定门到钟鼓楼的千年古都风韵,而且会根据客流热力动态增发班次,平峰30分钟、高峰10分钟一班,解决“等得久”顽疾,真正用交通语言把散落的遗产明珠串成一条“城市项链”。
北京公交集团对痛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采取针对措施成功破解对应痛点问题,让“大美中轴”观光巴士线路不仅为城市观光巴士旅游带来了新玩法、新体验,打造了交旅融合发展新线路,还激发了北京文旅消费市场的活力,成为交旅融合示范IP。
(二)交旅融合亮点
1.讲解团队专业,双语服务周到
“大美中轴”观光巴士组建了身着传统服饰的金牌讲解团队,他们不仅提供了专业讲解服务,使用轻松幽默的京味语言介绍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知识,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北京文化,还有英文导游提供解说,可以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此外,传统曲艺也会邀请老艺术家表演,“大美中轴”观光巴士曾邀请“京城叫卖大王”臧泉江驻车表演,传承和推广了老北京叫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游客喜爱。
2.经典形制复刻,细节彰显匠心
“大美中轴”观光巴士复刻1924年老北京第一代有轨电车铛铛车的形制,车身为墨绿或宫墙红色,外观融入正阳门箭窗纹样等传统元素,而车内则进行仿古设计,配置了古香古色的木质内饰和随车摇曳的红色宫灯,使得车厢内外成为热门打卡地,将交通工具成功转化为文化传播载体。
3.复刻时代留影,报纸打卡增趣
铛铛车内放置的报纸打卡机,内置了从民国风情到现代都市等不同年代不同坏境的个性报纸,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留影需求,为不同年龄的乘客定制出一张张充满时代印记的个性报纸,无论是银发长者重温旧梦,还是年轻一代体验复古潮流,只需与亲友在镜头前展露笑颜,便能将当下的欢乐定格为穿越时空的独家头版,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合照,更是一场沉浸式的互动戏剧,车程秒变沉浸式时光相册,让各位乘客的铛铛车之旅增添多样乐趣。
4.美食体验增味,曲艺表演添彩
为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大美中轴”观光巴士讲解员身着传统服饰,使用京味语言,车身进行仿古设计,并增加曲艺表演和北京传统美食用以打破传统观光车运输工具的单一属性,实现文化体验从静态观赏向五感沉浸的质变。总之,日游线让游客在日光下看清古建细节;夜游线以灯光、曲艺、美食还原皇城夜宴,感受古今辉映的京城烟火,两条线相互补充,共同呈现中轴之美。
三、主要成效
(一)经济效益:运营数据亮眼,市场前景广阔
运营数据显示,“大美中轴”观光巴士经济效益显著。自2024年8月17日正式开通至2025年8月末,累计发车2582车次,接待游客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63.36万元。在北京公交集团“公交+文旅”业务方面,目前已开通“公交+文旅”相关线路39条,2025年1月至8月,已运营6.15万车次,运送游客267.64万人次,收入达9568.01万元。不仅“大美中轴”观光巴士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营业绩,北京公交集团也在“公交+文旅”融合发展中展现出强劲势头。
(二)社会效益:媒体报道广泛,奖项获评如潮
“大美中轴”观光巴士突破传统交通工具功能边界,将铛铛车改造为生动的文化传播载体,打造“交旅融合”新体验,让首都人民和各地游客享受了更加美好的公交出行服务和更高品质的旅游生活。媒体宣传报道方面,借助中央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和2024年度首都国企开放日重要时机,充分发挥官方媒体的矩阵宣传优势,不断扩大大美中轴线、“仿古铛铛车逛吃游”、大美中轴线夜景游的宣传声势,先后接待中宣部、中组部等中央直属机构调研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等35家央级及市级权威媒体采访报道100余篇,社会知名度和公众影响力与日俱增。此外,大美中轴”观光巴士还凭借其卓越的服务质量、独特的文化体验以及广泛的用户好评,获得多类奖项,如获评“北京榜样礼遇联盟成员单位”称号,入选中国旅游车船协会“2024旅游出行行业创新及服务精品案例”。
(三)文化效益:外事交流频繁,文化自信倍增
自2024年8月17日正式开通到2025年8月,“大美中轴”观光巴士完成6场重大外事接待及外事交流活动,服务对象涵盖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外国驻华使节等高端外宾群体,其中,2024年10月31日第七十九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H.E.Mr. Dennis Francis)访华期间体验了“大美中轴”夜游线路,并在其个人推特账号发文称赞;2024年11月17日联合国秘书处管理部人力资源厅厅长米盖尔•莫拉托•戈多(Mr.Miguel Moratto Godoy)一行来京并体验了“大美中轴”观光巴士。这表明“大美中轴”观光巴士已逐步发展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外交窗口,这不仅增强了文化软实力,传播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速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展示了文化自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