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漫道连城乡 交旅融合激活郯城乡村振兴新动能

—— 郯城县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的实践与探索

2025-11-07 22:07:10
申报单位:郯城县交通运输局
投上一票  

  郯城县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积极探索交旅新路径,重点在“融合”上下功夫、在乡村振兴上求突破,推动新型交通便捷化、旅游特色化、产业融合化、生态景观化“四化”协同发展,努力为交旅高质量融合发展蹚路子、作示范。这条路北起李庄镇,途经庙山镇、泉源镇,南到郯城街道郯薛线,2024年9月全面完工。路线全长共17公里,路面宽8米,路基宽12米。这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郯城县探索交文旅融合的充分实践。

  一、破局突围,从“瓶颈制约”到激活发展新引擎

  靶向施策解难题。郯城地处鲁苏交界要地,新白马河流域串联李庄、泉源等多个旅游景区、农业主产区,但发展存在短板,为破解“出行难、运输难、发展难”三重困境,2022年规划建设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2024年全面完工,同时将旅游公路与产业路、资源路深度融合,让原本分散的景区和农业主产区串联成线,形成了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走廊。打造的油葵特色景观带和路域经济带,首期成功播种5万平方米。

  晨曦中的新白马河路

  锚定目标谋长远。项目规划伊始,就将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定位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明确“交通+旅游+产业+生态”四位一体发展蓝图。通过调研沿线旅游、产业园区等资源和发展需求,科学布局道路线形与功能板块,确保项目建设与区域长远发展同频共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全线17公里串联起4个旅游区、3个产业园区,融入“鲁南水乡旅游环线”发展中。

  聚焦需求抓建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沿线群众需求,将道路建设、管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油葵、油菜花规模化种植与镇、村正在推进的“绿满沂蒙花满路”人居环境提升计划深度融合,打造集生态防护、景观美化、经济效益于一体的“路域经济带”,实现“以路养路”。精确安排油菜花(春)、油葵(夏秋)的播种时序,搭配月季、紫薇等花卉,确保“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沿线百姓“花海绕路、出门见景”的美好期盼成为现实。

  二、创新驱动,构建“三位一体”乡村融合发展新生态

  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通过三大创新举措,突破传统道路“单一通行”的功能定位,构建起多维度融合的发展生态。

  (一)“旅工农”三产融合,让道路成为产业与民生的连接带。以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为抓手,在旅游业、工业、农业上构建起资源互通、发展互促的协同网络。在旅游业上,北连醉东风乡村艺栈,配套建设李庄镇东外环路、东华路、向阳路、新白马河路等,截至目前2025年醉东风乡村艺栈吸引、接待游客52.3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977万元,带动200人就业。中接庙山汗血马繁育基地及马陵山风景区,南达郯国古城,2025年郯国古城前三季度接待游客128.09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1912.48万元,以交旅融合为纽带构建起贯穿南北的特色旅游廊道。在工业上,北有李庄工业产业园,中接庙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南连白马河城乡融合示范园,形成“三园联动、功能互补”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在农业上,串联起李庄镇融合发展先行区、庙山镇现代农业体验园、泉源万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等,形成“生产-加工-观光”全链条的现代农业示范带。

  (二)“堤路景”一体建设,让道路成为生态与功能的融合体。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将堤防加固、交通通行、景观打造三项工程“一张图”设计、一次性施工、一体化交付,具备防洪、交通、观光三大功能。在堤坡建设上,采用生态格宾网结合植被防护工艺,既筑牢防洪安全屏障,又为动植物营造自然栖息空间,实现水利功能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在道路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规格,超前谋划了智慧路灯及智能安防设施,通过实时监控、应急预警等功能保障出行安全,提升通行体验。在景观打造上,巧妙利用新白马河“九曲回环”的自然河道形态与沿岸风光,计划投资200余万元,栽种美国红枫、金叶水杉等各类树木3000余棵,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的四季景观。“堤固路畅景美”的一体化建设,将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打造成为承载多重价值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三)“路岗民”协同共治,让管养成为民生与治理的结合点。为避免“重建轻养”的困境,郯城县创新构建“政府主导、民生保障、社会共治”的管养体系,让道路不仅“建得好”,更能“管得好、养得活”。路长制确保责任落实,推行“县、镇、村”三级路长制,县级路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负责统筹协调;镇级路长由乡镇镇长担任,负责日常监督;村级路长由沿线12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路段巡查,通过“发现问题-交办整改-回头看”的闭环机制,实现管理无死角。公益岗吸纳困难群体就业,设置48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沿线村庄的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群体参与道路日常巡查、清洁、绿化养护等工作,在保障道路良好状态的同时,油葵种植为每段养护的公益岗人员每季增收200元,实现“养路富民”。发动群众补充管养力量,通过设立“路域文明积分榜”“随手拍反馈通道”等方式,鼓励村民主动监督破坏道路设施、污染沿线环境等行为,引导群众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绿化维护、秩序引导等工作。三者协同发力,形成“政府-公益岗-群众”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修一条路、养一条路、富一方人”。

  三、多维赋能,一条路撬动乡村振兴全面升级新格局

  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的建成,如同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郯城县乡村发展的版图上激起层层涟漪,从交通改善到生态提升,从产业振兴到民生改善,全方位重塑着沿线的发展格局。

  (一)交通升级,打通城乡循环的“黄金通道”。这条路的通车,彻底改变了沿线“对外通道单一、内部路网不畅”的状况。从对外联系看,道路与205国道形成相辅相成的交通网,沿线村庄到临沂主城区的通行选择更加多样,东部县区南达新沂、北到临沂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1.5小时缩短至1小时,物流运输成本降低5%以上。对农业生产而言,道路的贯通让现代化农业设备“进得来、出得去”,以前收割机进不了地,20亩小麦靠人工收割要3天,现在路通了,收割机直接开到田边,1天就能收完,如今沿线农田实现农机通达率100%,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生态提升,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河画卷”。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的底线,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让新白马河重新焕发活力。打造“堤、路、景”一体化生态长廊,新白马河路沿线形成了“人在路上走、似在画中游”的滨河景观带。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采用生态护坡等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爱护环境,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如今,新白马河周边成为居民休闲散步、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三)民生改善,书写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活新篇”。对沿线群众而言,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幸福生活的升级引擎。公交线路新增1条,服务覆盖夹埠、郭庄、长埠岭等十余个村庄,村民“抬脚上车”成为常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触手可及,泉源镇长埠岭小学学生彻底告别泥泞上学路,周边居民日常就医、购物平均通勤时间缩短60%。高标准配备完善照明、清晰标识及防护设施,数据显示,通车后沿线主要路口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约10%,道路安全有保障。致富增收,道路沿线的油葵花景观带与路域经济带的融合,不仅让环境美起来,吸引游客驻足,更为百姓带来收益,每亩投入50元,每季多增收400元。

  郯城县新白马河四化融合路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小模式”勾勒“大民生”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小工程”推动“大发展”的深刻内涵。交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以“一条路”为轴,激活“一条河”的发展潜能,提升“一片田”的生产效能,带动“一个镇”的产业升级,串联“一条链”的融合发展,构建起“交通筑基、生态赋能、产业兴村、民生为本”的乡村振兴闭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