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串联城市脉络,“点线面”解锁交旅融合新模式

2025-11-07 22:10:28
申报单位: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基本情况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武汉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12条,车站312座,运营里程518公里,日均客运量近400万乘次。近年来,武汉地铁以“人民地铁为人民”为宗旨,紧扣城市文旅发展战略,创新提出“点线面”三维交旅融合模式,实现交通服务与文化传播、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先后涌现出司门口黄鹤楼站“红墙”、16号线“最美观江地铁”、“地铁读城 阅见武汉”活动等一批文旅融合品牌项目,逐步形成“一站一景、一线一韵、全域联动”的特色交旅融合发展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点”上创新,打造特色“网红地标”

  深度挖掘车站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主题场景,通过文旅IP赋能、空间属性利用、隐藏点位挖掘等,将地铁站点转化为城市文旅打卡地标。一是依托文旅资源,实现流量共振。武汉文旅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资源丰富,活力多元,地铁站点具备与文旅地标天然邻近的地理特点,通过场景设计强化互动关联,将地理优势转化为场景优势。司门口黄鹤楼站紧邻黄鹤楼景区这一顶级文旅IP,武汉地铁精准捕捉游客“打卡地标”的核心需求,选取站外最佳拍摄视角,以故宫同款青瓦红墙打造“红墙与黄鹤楼同框”场景,“随手一拍即是爆款”的互动体验迅速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酵,全网话题阅读量超20亿次,车站客流从改造前的日均不足2万人次跃升至最高21.55万人次,成为武汉文旅新地标。二是凭借空间属性,打造互动场景。地铁站点是一座城市的地下文化长廊,武汉地铁拥有90座特色艺术车站,深度挖掘文化底蕴,将地铁功能性空间打造为具有文化内涵与情感连接的互动场景。1、7号线换乘站三阳路站将110余米换乘长廊创新融合地铁线路色彩,打造“彩虹天街”,季节性焕新樱花季主题空间,成为匹配文旅节点的独特城市景观。光谷广场站位于亚洲最大城市综合体,车站周边高校云集、年轻客流为主,通过“金木水火土”文化元素与度数指引打造“探索式空间”,增设VR指引地图破解寻路难题,将复杂空间转化为“有文化、可互动、能共鸣”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激活区域文旅与青春经济的共振效应。三是挖掘隐藏点位,顺势引导放大。集合大众智慧,借助年轻人对个性化体验与情绪价值的追求,敏锐关注网友自发发掘的隐藏打卡点,通过扩大宣传声量,将“小众发现”转化为“网红地标”。如黄浦路站,因地铁列车与二桥“武汉”二字同框的“港风”美学,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蹲点打卡,竹叶海站由网友分享连廊视角,地铁列车与栾树同框呈现季节限定“色彩魔术”;武汉地铁借势推出系列宣传及打卡攻略,将网友偶然发现转化为官方季节限定打卡点。

  (二)“线”上串联,构建主题线路矩阵

  以线路为轴线,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商业资源,培育主题线路品牌,引导乘客从“单点打卡”向“线路畅游”延伸,传递地域特色与文化风貌。一是逛吃之旅,打造沉浸式打卡线路。5号线以“5光食色”为品牌内核,深度整合黄鹤楼、昙华林等景点及户部巷、粮道街等美食集群,贯穿青山红钢城、武昌古城等历史文化区域,形成“景点+美食+文化”游玩矩阵。创新推出“线路畅游一张图”,设置定制化指引标识,策划“与武汉地铁的第一张合影”等互动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带动沿线站点客流显著增长。二是观光之旅,打造最美观江线路。16号线沿着长江铺设,跨越山河湖泊,饱览长江风光,依托“油菜花海”“江天一色”等独特景观,打造“最美观江地铁”网红线路。武汉地铁依托图文、视频等多元化媒体矩阵宣传沿线风景,“地铁车窗框景”等打卡形式广受网友追捧。2025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发布了一段“中国最美地铁站”视频,16号线上榜获全网点赞关注。三是放松之旅,打造城市轻度假线路。作为武汉首条跨市域地铁线路,11号线依托线路周边旅游、生态、产业资源,以“小众更出众”为定位打造“城市轻度假”特色线路。如光谷四路站紧邻空轨,构建起立体轨道交通网络,武汉地铁特别设置空轨同框主题打卡装置,定格“空轨遇地铁”的独特瞬间。随着沿线产业园区、商圈场馆、度假公园等逐步开发,多平台发布出行指南、游玩攻略、拍照机位种草等多维宣传内容,形成“出站即度假”的场景闭环。

  (三)“面”上融合,全域激活文旅生态

  紧扣全市文旅工作部署与关键节点,深度整合地铁资源,构建“线上引流+线下拓客”的文旅融合生态,联动演唱会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特色业态,将地铁客流向站外消费流转化,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一是重要节点精准发力,特色活动创新赋能。跟随春晚、赏樱季、汉马等文旅热点,开展“跟着春晚游武汉”“当汉马遇上樱花季”等主题营销活动,策划推出“青春不散场”毕业季歌会、“大学生的地铁朋友圈”灯箱广告等形式新颖的线下主题活动。开展地铁读书节活动,创新“地铁+城市营销”概念,梳理地铁沿线城市地标建筑,将地铁与城市文化相融合,联合武汉高校团队共同开发地铁印章、集章护照等文创周边,以轻量化的纪念方式打造沉浸式城市游玩体验,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全国热搜,相关矩阵话题阅读量达1.7亿。二是社交媒体矩阵传播,花式宣传强势曝光。深度绑定樱花、小龙虾、汉马、武网等武汉文旅IP,线上通过“两微一抖”、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平台高频次发布“乘地铁游武汉”出行攻略、热点活动出行路径,将地铁流量转化为文旅传播势能。开展多形式线上互动活动,通过热门话题、线上投票、抽奖、晒图比赛等形式,宣传热度持续攀升。《打卡“最美”地铁站 城市CBD中的“璀璨星河”》等系列活动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多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同城热搜,地铁宣传成为城市文旅的“移动导览手册”。三是交旅融合同频共振,多维激活文旅经济。强化交旅协同,为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河山添锦绣”文旅IP巡游、周杰伦演唱会等大型活动提供专项运输保障,适配夜间文旅消费需求延长运营时间。将交通便捷性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推出“地铁+单车”权益月卡,提升“最后一公里”接驳体验;推出“周同学”IP一日票、“黄鹤楼元素”旅游三日票,助力游客行程弹性规划的同时,以IP流量、地标元素强化武汉文旅影响力。支持二十余种多元支付方式,上线虚拟换乘功能、二维码同行票、接入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卡等降低外地游客出行门槛,形成“武汉出行友好”的游客共识。开发江汉路嗨吃街、中山公园拾光park等地铁商业街,在自营酒店投放地铁出行手册,联动商业体打造核心商圈、特色街区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文旅流量向消费流转化。

  三、主要成效

  (一)引领绿色出行,交通文旅双向赋能

  将客流与文旅活动深度绑定,双向赋能成效显著。2024年线网日均客运量达397.61万人次,同比增长9%,文旅出行需求成为重要增长动力;2024年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当天,地铁客流冲高至597.54万乘次,创下历史峰值;5号线、11号线、16号线自创建特色线路以来,客流量同比增幅分别达105%、98.32%、92.86%,司门口黄鹤楼站、三阳路站等热门车站集散量同比增幅超200%、50%。2025年武汉地铁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超70%,樱花季文旅旺季期间线网客流较日常增长18%,充分彰显“地铁+文旅”引流及出行保障实效。

  (二)拓展文化功能,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持续延伸地铁功能边界,从单一交通载体转化为传递城市温度、传播城市文化、助力文旅发展的有效平台。依托文旅IP、空间特性、沿线资源等,打造文旅特色线路及站点,地铁空间价值多维释放,“书香地铁”品牌获评第五届交通运输“十佳文化品牌”。提供安全、准时、便捷、文明的出行服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和正点率超过99.99%,乘客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运营服务质量考评连续保持930分以上优秀成绩,公司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创新业态场景,文旅消费持续升级

  以“点线面”交旅融合模式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交通流量向文旅消费转化。打造司门口黄鹤楼站红墙文旅地标,带火周边商业,聚集超200家商户;5号线“5光食色”线路联动户部巷、粮道街美食集群,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热潮;“集章打卡活动”共计吸引近10万人次线下参与,并辐射20余家文博地标,“地铁书香市集”汇聚30余家文化场馆与品牌,将文旅消费引进地铁站点;开发赵家条印象里等商业体、自营汉口福朋喜来登酒店等酒店,自营桔子水晶酒店在华住集团华中区域中高端品牌酒店总营收排名第一,联动新业态推动商圈消费、旅游产业发展,为城市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