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旅”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G530黄山市黟县县城至休宁东亭改建工程(黟县县城段)项目
一、基本概况
G530黄山市黟县县城至休宁东亭改建工程(黟县县城段)项目,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辐射区,串联黟县两大5A级景区(西递、宏村)及10余个传统古村落(如东山村、源川村等),是衔接“黟县古城—西递景区—昌景黄铁路黟县东站—黄山景区”的关键旅游通道。

项目公路全线长约9.78公里,起于黄山市黟县宏村大道与省道S218交叉口南约1.3公里处,路线往东穿越漳水河,经东山村,在石头坦进入隧道,向东沿西递北布线,路线下穿规划池黄高铁后,向东经小坞、大坞,后向南经冯家桥,在源川村下穿规划昌景黄铁路,路线终点位于叶村南侧。
本项目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3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分离式长隧道1座,左线长1.14公里,右线长1.18公里,净宽11.50米;大桥1座,4×30m箱梁,小桥1座,1×16mT梁,涵洞35道;平面交叉13处。
二、项目特色
(一)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强化多节点连接功能
1.构建关键快速通道。项目是连接黟县县城、西递镇(5A景区)、昌景黄铁路黟县东站(旅游集散枢纽)、池黄铁路及休宁县的直达快速通道,同时可加强黟县与黄山市区的直接联系,形成“县城—乡镇—铁路枢纽—周边县区”的多层级交通连接,打破区域交通壁垒,实现“高铁+公路”旅游接驳“零换乘”。
2.完善公路网结构。作为G530国省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填补了黟县高等级公路在“县城—西递—铁路枢纽”段的空白,与远期规划的歙黟一级公路(串联歙县徽州古城、黟县古村落的旅游专线)形成衔接,进一步完善黟县高等级公路网布局,提升区域公路网的整体通行效率,支撑“全域旅游”路网需求。
3.解决现存交通痛点。针对黟县现状出行道路“等级低(非一级公路标准)、线性指标差(路线设计不合理)、交通安全隐患大”的问题,项目以一级公路标准,彻底改善进出黟县的交通条件,同时实现铁路(昌景黄、池黄)与公路交通流的高效转换,减少游客换乘时间与成本,旺季高峰时段有效提升游客接驳效率。
(二)融入徽文化元素,实现工程景观与地域风格统一
1.文化元素精准植入。结合黟县地域文化特色,针对性优化工程关键节点的景观设计,具体包括:桥梁护栏(融入徽派建筑的雕花、线条元素)、路面缘石(采用徽派传统石材色泽与纹理)、隧道防火涂料(选用与徽派建筑墙面协调的色调)。
2.景观风格高度协调。所有文化元素的融入均以“与属地建筑、绿化风格保持一致”为原则,确保公路工程不破坏黟县现有“白墙黛瓦、青山绿水”的徽派风貌,反而成为“展示徽文化、点缀地域景观”的重要载体,实现“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效果。所有文化元素的融入均以“与属地建筑、绿化风格保持一致”为原则,确保公路不破坏黟县现有“白墙黛瓦、青山绿水”的徽派风貌,反而成为“展示徽文化、点缀地域景观”的重要载体。例如,隧道进出口洞门采用“黟山石”型假山塑石装饰,实现“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效果。
(三)“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构建
衔接“快进”交通网络。项目与黟县东站无缝对接,车站周边规划的旅游接驳停车场,开通“东站—西递—宏村”直达接驳车,实现“高铁快进、公路接驳”的高效旅游交通模式。
打造“慢游”体验线路。道路设有人行步道,串联东山村古民居、西递北入口景观区等节点,满足游客“慢游黟县、体验文化”的需求。
三、主要成效
(一)惠及超万居民,促城乡资源双向流
1.实现基础资源共享。公路的建成惠及沿线10余个村庄超万名居民,沿线农村地区可更便捷地共享县城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资源,县城也可充分利用农村的生态、农业等资源,实现“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2.加速城镇化与城乡融合。项目作为黟县各乡镇对外连接的重要通道,推动了人口、产业、资源向城镇合理集聚,加速城镇化进程。同时打通了高铁枢纽—县城中心—旅游景区的快速通道,高铁黟县东站至主城区通勤时间由25分钟缩短至15分钟,与黄山景区的出行距离进一步缩短,实现“黟县核心景区+黄山景区”的1小时旅游圈构建。
(二)赋能旅游产业发展,整合资源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1.推动旅游区域联动。通过交通走廊建设,实现黟县与黄山市南部城镇经济圈旅游城市(如黄山景区、周边旅游城镇)的联动发展,打破“单一景区孤立发展”的模式,拓展旅游区域范围。
2.整合全域旅游资源。项目串联黟县古城、西递、宏村等核心景区,同时连接沿线古村落群与生态旅游资源,将“分散的旅游点”转化为“完整的旅游线路”,实现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预计可带动黟县年游客接待量提升15%-20%,年旅游综合收入增加2-3亿元。
3.强化旅游品牌支撑。作为服务旅游的关键交通配套,项目可进一步完善黟县“文旅+交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黟县旅游的可达性与便捷性,直接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就业岗位增加。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