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赣皖界至婺源段新建工程交旅融合发展
德州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江西省赣皖界至婺源段新建工程(简称“祁婺高速”)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上饶市婺源县境内。该段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G0321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省“10纵10横21联”高速公路网中“10纵”之一;也是江西省“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高速公路项目和赣皖两省之间重点打通的省际通道之一。

祁婺高速的建设对进一步完善国家及江西省路网结构,缓解国家干线高速及周边公路通行压力,加强两省之间的交通及经济联系,加快省际产业融合,带动区域城乡快速发展,提升区域社会经济的竞争力,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祁婺高速被列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综合生态交通示范项目以及江西省第一批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祁婺高速路线起点位于赣皖界,途经沱川乡、清华镇、思口镇、紫阳镇、婺源县工业园区,终点接婺源枢纽互通,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总长度40.747公里,总投资约68.3亿元。项目于2020年6月14日开工建设,2022年12月26日交工验收,2022年12月29日正式收费运营。
一、项目特色
(一)山区高速,技术难度高
祁婺高速位于山岭重丘区,建设条件复杂;桥隧占比达52.3%,陡坡高墩多;创新采用60m跨径钢梁简支桥面板连续结构体系π型钢混叠合梁,并整孔预制架设,该工艺在全国尚属首次。
(二)生态环境好,保护要求高
沿线跨越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鄣山国家森林保护区以及文化名村、文物保护遗址等10处环境敏感点,5处涉及生态红线,生态环境优美而又脆弱;路线周边茶园、生态旅游农庄等地域特色产业发达。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融入等要求高。
(三)旅游资源丰富,带动发展需求高
祁婺高速穿越全国唯一全域AAA级旅游景区的“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婺源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人文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高速沿线分布多个3A~5A级旅游景点,如李坑古镇、清华朴园、清华彩虹桥、古村落群等。高速公路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势在必行。
(四)重点关注项目,创新程度高
目标定位高,行业着重关注,创新应用点多。祁婺项目吸引了山东、广西、云南、西藏、湖南、浙江、广东等10多个省份的兄弟单位前来观摩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朱合华,俄罗斯院士冯守中赴祁婺高速调研。目前,项目已完成“微创新”成果6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2项。
二、经验做法
为落实六部委《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江西省《江西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祁婺高速根据沿线旅游开发实际需求,从工程特征和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两个角度入手,创新高速公路开发建设“面—线—点”新模式,制定了依托工程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一)建设慢行系统 带动景区发展
构建快进慢游相融合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结合高速沿线景观资源、周边景区进行规划,在景区群附近布设落地互通、服务设施及连接线等,同时充分运用“永临结合”的建设理念,合理利用施工辅道连接地方道路,加强高速公路与理坑、彩虹桥、思溪延村、瑶湾等多个旅游胜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同时连接周边民宿、茶厂等,形成通达且观赏、游憩、休闲等功能完善的慢行系统,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构建“慢游”交通网络。随本项目建设的慢行系统总长度约33.7公里,其中,利用本项目施工辅道改建的慢行路19.3公里,占慢行系统路线总长的57%。
同时,注重打造生态的、艺术的、展示婺源魅力和人文性格特色的慢行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设施,十分适宜旅游观光、休闲运动,满足游客灵活多变的游览需求。
(二)打造绿色景观 彰显旅游文化
祁婺高速立足“绿色发展+旅游文化”,积极践行永临结合、交旅融合、生态环保三大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交通示范,助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设计阶段,结合BIM+GIS+北斗技术进行精细的选线设计,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及旅游景区,精确控制填挖方;山区大规模采用非常规大跨径钢混桥,减少山体开挖;依托地形、水系、植被,利用现场原材,营造桥下及互通区疏林草地的微地形,保护水土,开阔视野;利用清表土复绿,采用厚层活性植物基材喷播挖方边坡岩面,提高植被成活率,带绿施工,减少施工痕迹。通过大量举措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工程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工地摇身变景点。
开展以山水生态文化、古建村落文化、书乡文化、田园文化等婺源地方元素为主题的全线景观设计。对穿越景区、村镇的桥梁进行专题设计,增设景观小品;隧道洞门设计融入白墙、徽瓦、马头墙及地方生产生活特色等元素;路基段声屏障采用多种造型的徽派景观墙造型。全线形成一条“引景入路、以路串景”的融合发展之路,给予司乘游客更易融入、更加舒适的视觉感受。
(三)开放智慧服务区 拓展旅游功能
为实现祁婺高速与沿线旅游资源无缝衔接,打造安徽黄山——婺源一小时旅游经济圈,促进“交通运输+旅游”融合发展,祁婺项目结合婺源当地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建筑景观特色、经济产业特色,倾心打造以龙腾服务区为中心的“快进慢游联结部”综合示范窗口,成为集高速服务区、旅游休闲目的地、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商业购物综合体、自驾车和房车营地、直升机旅游及安全应急中心等于一体的开放式新型智慧高速公路服务区。
结合婺源秀山美水及徽派建筑元素,龙腾服务区设置有秀美、雅致的山水及江南园林景观;有彰显徽派建筑魅力的景观小品,为游客展示当地的“三雕”、徽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能将清水河畔山水美景及村落人家尽收眼底的造型景观塔,游客们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龙腾服务区景观照明设计运用完形学理论,创新设计手法,实现以最少的光源打造符合视觉规律和建筑体块关系的照明效果,精准地诠释建筑的形态和内涵,通过对旅游型服务区夜间激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交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提升高速服务区的综合效益。
服务区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停车场和充电桩遮阳篷等空间铺设光伏设施;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再生利用实现零排放;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对服务区全寿命周期进行能耗管理,逐步实现服务区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自动采集和对外发布,真正打造绿色低碳服务区。
服务区设计充分考虑了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案之间深度融合,通过可视化监控、全要素感知、智能化识别、精准化引导等手段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区。服务区容量监测系统,对人流、车流、经营、服务等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分析,为资源投入及流量预警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服务区的管理及服务水平。
三、主要成效
祁婺高速成功打造出“一条田园风光风景道”“一个开放式景区化体验服务区”,形成通过慢行系统串联的“一线一区三圈多支网”独具婺源特色的旅游公路网络,不仅完善了地方市县级路网,更打通了高速公路建设与地方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于婺源县的旅游服务集群,带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项目建成通车两年以来,促进了赣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加快了赣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了省际产业融合和提升区域社会经济竞争力。据统计,本项目建成后区域经济发展提升10%,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升40%。
祁婺高速项目入选交通运输厅2018年公路水运建设工程BIM技术推广应用试点工程、全国综合生态交通示范项目、2021年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众多奖项。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