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连枢纽、内通景区、枢纽集成”的“引客入泉”交旅融合发展

2025-11-08 07:12:03
申报单位:阳泉路路通旅游客运有限公司
投上一票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东部,拥有百团大战纪念馆、娘子关、藏山、“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等优质文旅资源,但受限于非交通枢纽城市定位,长期面临“远程游客抵达难、市内景区换乘难”的双重困境,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瓶颈。

  阳泉路路通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9日,现有员工130余人,拥有客运车辆168辆,座位数5335个(其中大型高一级62辆、中型高一41辆、中型中级21辆、小型高二1辆、小型高一41辆、小型中级2辆),下属阳泉航旅客运站(阳泉城市航站楼)、山西空港航旅客运站、阳泉交旅集散有限公司(阳泉东旅游服务中心),是目前阳泉地区具备完善资质和营运车辆档次最高的班车、旅游客运企业。现阳泉城市航站楼公众号关注人数达28万人,抖音粉丝达8万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政策要求,推动交旅产业深度融合,阳泉路路通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力破难题,牵头实施“引客入泉”工程,构建“外连枢纽、内通景区、枢纽集成”的交旅融合体系。2025年5月1日,公司直属阳泉东旅游服务中心开始运营。

  项目核心架构包含三大板块:一是跨区域转运网络,以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及两地、高铁站为依托,建立“航空/高铁+公路接驳”无缝通道,将两大省会城市变为阳泉旅游的“前置集散中心”;二是市内综合枢纽,在阳泉东站同步设立旅游服务中心与阳泉航旅客运站(阳泉城市航站楼),集成票务预订、信息咨询、行李寄存、航空值机等功能,实现“一次到站、多服务集成”,配备100余辆专业旅游车辆,每日运载乘客约2000余人次;三是景区直达网络,开通覆盖百团大战纪念馆、娘子关、藏山、小河谷评梅景区、大汖温泉、阳泉记忆•1947、红岩岭等主线景区的直通车线路,彻底打通游客“最后一公里”。

  二、项目创新与实施路径

  (一)“借势补位+枢纽集成”的交通网络构建

  针对阳泉交通短板,项目创新采用“双轮驱动”策略:对外“借势”,与石家庄、太原两地交通枢纽签订合作协议,在机场、高铁站设置专属接驳站点,开通定时班线——游客从太原南站出发1.5小时直达阳泉东站、阳泉航旅客运站(阳泉城市航站楼),从石家庄正定机场出发2小时内衔接景区直通车,全程无需自行规划;对内“集成”,将阳泉东旅游服务中心与阳泉航旅客运站整合为阳泉旅游服务窗口,游客可在站内完成航空值机、旅游咨询、直通车换乘等操作,避免多地点奔波,例如前往外地的游客可先乘直通车游览景区,再到阳泉航旅客运站(阳泉城市航站楼)办理登机手续,大幅提升出行效率。

  同时,项目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阳泉段”为骨架,优化直通车线路设计,实行“一站直达+多点停靠”模式,如娘子关专线既覆盖三家景区,又串联沿线农家乐、观景台,兼顾交通功能与旅游体验。

  (二)“智慧赋能”的服务升级布局

  在现有运输网络基础上,项目正加速推进“山西景区直通车小程序”开发,计划下一年度实现智慧交通旅游目标。小程序聚焦游客全流程需求,整合四大核心功能:一是一站式预订,支持交通票务、景区门票、住宿餐饮联动下单,避免多平台切换;二是动态调度,通过实时客流数据调整车辆班次,高峰时段加密发车,减少游客等待时间;三是智能导览,内置景区语音讲解、游览路线推荐,解决“游客不知怎么玩”的问题;四是消费联动,联合本地商户推出“交通套票+消费折扣”,如购买直通车票可享合作民宿9折优惠,形成“引客-留客-消费”闭环。

  (三)“交通带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

  项目并非单纯的运输服务,而是通过交通网络串联旅游全产业链,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直通车线路覆盖的县域酒店旺季入住率从60%提升至85%。以2024年国庆假期为例,项目累计输送游客1.2万人次,直接拉动阳泉旅游消费超180万元,带动餐饮、零售等关联行业增收超300万元。

  三、发展成效与社会价值

  (一)旅游经济与就业双向增长

  项目实施以来,阳泉旅游可达性显著提升,直接推动旅游经济提质增量。2024年,阳泉城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6%,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5%,其中“引客入泉”项目转运的跨区域游客占比达40%;就业方面,项目直接创造驾驶员、服务中心人员等岗位150余个,间接带动景区、餐饮、民宿等行业就业超450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提供稳定就业渠道。

  (二)群众与游客满意度双高

  通过第三方调研与游客反馈,项目满意度达93%以上,核心认可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便捷性,86%的游客表示“枢纽接驳+站内集成服务”解决了“到阳泉难、办事繁”的问题;二是性价比,相比租车或打车,直通车人均出行成本降低30%-40%;三是服务质量,车辆整洁度、驾驶员服务态度、服务中心响应速度等指标评分均在4.8分(5分制)以上。此外,项目被纳入阳泉“民生实事”重点项目,获得当地群众广泛认可,成为连接游客与本地产业的“桥梁”。

  (三)可持续发展潜力突出

  从政策与市场维度看,项目具备长期发展优势。政策层面,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搭建文旅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的智慧化升级与线路拓展完全契合省级规划,可获得政策与资金支持;市场层面,周边游、短途游需求持续增长,石家庄、太原至阳泉的“1.5-2小时旅游圈”潜力不断释放,预计下一年度小程序上线后,项目日运载量可突破3000人次,带动旅游收入再增长40%以上。

  四、可复制经验与推广价值

  (一)中小城市交旅融合的“阳泉范式”

  项目为非交通枢纽型文旅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核心经验有三点:

  1、 借势发展:不盲目自建交通枢纽,依托周边省会城市成熟枢纽实现“借船出海”,降低建设成本与运营风险;

  2、 枢纽集成:将旅游服务与航空、铁路等功能整合于同一站点,实现“一站多能”,提升游客体验效率;

  3、刚需优先:以直达景区的直通车为核心产品,快速解决游客痛点,再逐步拓展增值服务,降低市场培育难度。这一模式与河南汝阳“百里画廊”、安徽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等全国示范案例逻辑一致,可直接复制到同类城市。

  (二)智慧化与标准化的运营体系

  项目在运营管理上形成两大可推广经验:一是智慧化赋能,通过小程序整合“预订-调度-服务-消费”全流程,既提升游客体验,又提高运营效率,适合客源集中、线路固定的短途旅游场景;二是标准化服务,建立驾驶员培训(含礼仪、安全、本地文旅知识)、车辆养护、游客服务等12项标准流程,确保服务质量稳定,符合交通运输部“交旅融合案例”的标准化要求。

  (三)政企协同的合作机制

  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的协同模式:阳泉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场地保障、线路审批、宣传推广),交旅集散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车辆调度、人员管理),景区、餐饮、酒店企业参与资源整合(共享客源、提供优惠),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这种机制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尤其适合财政压力较大、市场主体实力较弱的中小城市推广。

  五、未来规划与展望

  下一步,项目将围绕山西省“重点景区”提质增效规划,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线路拓展,以太原机场为中心,向南、北扩线,直通车覆盖省内各地市重点景区;二是智慧升级,确保下一年度“山西景区直通车小程序”全面上线,新增“多项一站式”便捷功能,打造“慢游”体验线路,将“交通输送旅游服务”全面升级。

  通过持续深化“交通+旅游”融合,阳泉路路通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引客入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阳泉旅游竞争力,助力文化旅游业成为阳泉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同时为全国中小城市破解“交通制约旅游”难题提供更成熟、更具实操性的实践经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