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流动的文旅风景线:“公交+音乐”模式助推文旅融合升级
一、案例背景
南宁市地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及华南、西南、中国—东盟经济圈交汇点,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华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显著,当前正积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南宁市总面积2.21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97.19万人。近年来,随着“演唱会经济”的持续升温,“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已成为拉动城市文化消费的新趋势。南宁邕城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邕城公交”)敏锐把握市场机遇,积极探索“公交+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出“公交+音乐”融合服务模式,通过精准开通演唱会特色文旅公交专线、重启并升级复古主题公交线路,着力推动实现公共交通服务与大型文化活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耦合,探索以公共交通驱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活力的高质量发展新途径。
二、模式特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服务创新落脚于提升市民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服务创新为核心,聚焦线路规划、场景营造与标准建设,积极推动“公交+文旅”、“公交+音乐”融合深度融合,构建便捷高效、经济舒适、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城市出行服务体系,为市民创造高品质出行体验。
(一)多维构建融合新生态
1.精准化线路网络布局,构建文旅消费动线
针对不同演唱会IP定制差异化线路方案:周杰伦演唱会期间开通3条专线,覆盖平西夜市、三街两巷、万象城、青秀山等 12 个重点商圈、文旅地标及地铁接驳点,串联“周同学”主题打卡地标,形成“一线串珠”的文旅体验动线;刀郎演唱会期间重启并延伸2路公交线路至体育中心,途经民生码头、冬泳亭等文化地标,打造“城市文化长廊”。自演唱会专线开通以来,服务张韶涵、卫兰等演唱会共计8场次,累计发车超1200个班次,运送观演客流近2万人次。通过与轨道站点构建零换乘接驳枢纽,实现观演出行“无缝衔接”,与轨道交通站点无缝衔接,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零换乘的交通接驳体系。
2.IP全链条植入服务,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以演唱会IP为核心打造流动文化载体,针对不同观演客流群体特征打造定制化服务:针对周杰伦演唱会以18-35岁年轻粉丝为主的群体,结合其热衷主题打卡、夜间消费及住宿分散的需求,线路设计上优先串联9个“周同学”主题打卡地标与万象城、平西夜市等夜经济商圈,同步衔接青秀山、三街两巷等周边热门住宿集群,解决观演粉丝“观演后转场打卡”“住宿往返不便”的痛点。专线应用“周同学”IP于车身涂装、引导标识、车内音乐及发放纪念车票,强化粉丝情感共鸣,精准匹配年轻群体“高效打卡+便捷出行”的出行方式;针对刀郎演唱会粉丝大多数为40岁以上群体的特征,2路复古专线采用90年代风格设计,通过老照片车厢装饰、经典歌曲循环播放,复刻刀郎歌词中的城市记忆,唤醒“老南宁”市民文化情怀,有效互动式打卡传播,实现从视觉到情感的全维度沉浸。在体育中心等核心节点设置主题站牌,构建“乘车 - 打卡 - 传播”的互动链条。

3.服务流程标准化,建立可复制全流程机制
通过制作发光材质引导牌清晰标注线路信息,定制微信扫码支付功能便利外地游客;依托大数据分析客流,动态调整专线发车间隔,实行 “15 分钟常规发车间隔 + 10 分钟高峰加密”等动态调度机制,推出 “一票制 2 元” 惠民政策,建立从规划至运行评估全过程工作机制,形成可复用于马拉松、音乐节等大型活动的交通服务范本,为同类场景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二)三大特色彰显新服务
1.从“运输通道”到“经济引擎”的功能转变
形成“大型活动交通保障+文旅消费引流”的联动模式,通过差异化设计线路覆盖和服务内容,既保障观演出行效率,强化交通保障功能,又精准串联消费场景,将观演客流引导至沿线商圈、夜市,让公交专线作为连接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的纽带,将大型活动的瞬时大客流转化为持续的文旅消费动力,形成交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突破传统运输功能,打造文化传播载体
将演唱会文化、城市记忆融入服务全流程,通过主题化装饰、互动式打卡等形式,使主题公交车辆成为流动的城市文化名片,增强乘客出行获得感与文化认同感,在提供出行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南宁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3.引导绿色出行导向,践行低碳发展理念
以公交专线替代部分私家车出行,有效减少场馆周边碳排放,助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通过高效调度降低交通拥堵,实现生态效益与治理效能双赢。
三、主要成效
(一)社会效益显著,保障有力形象提升
地铁与公交专线协同构建联动服务网,有效缓解场馆周边拥堵。活动期间累计运送乘客近1.6万人次,专线成为歌迷抵达场馆的主要通道,未出现大规模拥堵或滞留现象。公交地铁无缝接驳、宠粉专属出行保障、主题公交及纪念车票等措施,为观众提供了便捷、舒适、有趣的一站式出行体验,获得了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好评。“轨道陪你去看演唱会”、“坐着公交去看演唱会”等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百万次,总浏览量超40万次,有效提升城市形象曝光度。中国日报网等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项目影响力,展示了南宁创新、宜居、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
(二)经济效益显现,促进夜经济消费发展
“一条线路激活一串消费热点”的模式精准串联景区、商圈、夜市,将交通流量向经济能量转化,形成“观演+旅游+消费”的一站式体验。文旅公交专线开通后,其所串联的平西夜市、三街两巷、万象城等重点商圈及文旅区域客流量均有显著提升,通过观演客流引导至消费场景,间接带动餐饮、零售等衍生消费,助力城市“夜经济”发展。
四、案例总结及展望
邕城公交探索“公交+音乐”模式实践,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一线一策”的差异化线路规划和运营管理,丰富公交服务功能,通过突出打造沉浸式体验载体,探索“交通-文旅-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共创,彰显了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经济引擎”的潜能,为公共交通企业探索“公交 + 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的实践经验。
未来,邕城公交将以 “公交 + 音乐” 模式为起点,进一步拓展 “公交 + 文旅” 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城市出行服务生态。将“流动的文旅风景线”打造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深化与文旅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多元化主题线路,提升南宁公交创新模式的区域影响力与品牌价值,持续推动公共交通从“保障型”服务向“引领型”、“价值创造型”服务的战略转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交通动能。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