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桥服务区桥旅融合发展实践典型案例
1.案例架构:
项目背景: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贵州现有公路桥梁2.6万多座,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5座在贵州,前10名中有5座在贵州,享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美誉,发展桥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贵州公路桥梁主要以通达通畅为主,存在赏桥难、游桥难等问题,未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旅游服务需求。
为充分发挥贵州桥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桥旅融合发展,在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建设中,结合平塘特大桥毗邻“中国天眼”的区位优势,创新打造全省第一个“桥梁+服务区+景区”交旅产品——“天空之桥服务区”,大力培育发展“交通+旅游”新业态,引领贵州交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基本思路:以交旅融合为核心基石,将世界级桥梁建设与绿色环保、乡村振兴、旅游开发相融合,突出“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成果,助力交通强国贵州示范建设,构建交旅融合示范服务区。
重点内容:依托世界级桥梁的独特优势,厚植旅游发展要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桥旅融合。
服务区充分挖掘贵州独有的桥梁资源禀赋,除了基本服务设施外,还有桥梁科普馆、贵州公路传承馆、天文体验馆及观景台、房车露营基地等拓展设施。同时,服务区有效整合周边村寨、景区的旅游资源,通过红色游聚焦桥梁文化、乡村游聚焦非遗文化、科普游聚焦天眼文化,打造出集观桥赏桥、特色美食、桥梁科普、天文科普、研学教育、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旅游路线。服务区采用低碳、节能、节水及节电材料,设有独立污水处理站和中水回用系统,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
天空之桥服务区从设计建设、开业运营到桥旅融合业态升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
一是充分发挥世界级桥梁工程的景观价值。平塘大桥建造之初,考虑如何将景观融入桥塔结构,将生态环保理念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使平塘大桥成为兼具高、大、美、难特征的世界级桥梁,一高,16号主塔高332米,为世界第一高钢筋混凝土桥塔,相当于110层楼的高度。二大,国内山区高速公路三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跨径最大,主跨2X550米,边跨2X249.5米,桥梁全长2315米。三美,空间钻石塔,小蛮腰造型。四难,建设难度大,是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攻关项目,在国内首创山区峡谷高墩大跨径钢梁整节段纵移转体悬拼成套工艺,解决了山区高速公路钢桁梁大节段整体吊装的难题。该重大科技专项技术获评“2023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贵州省2022年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造桥即造景,桥景融合,体现了贵州的中国基建智慧和大国工匠魅力。大桥的建成,使得大桥两岸通行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2分钟,为群众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成为平塘县又一地标性建筑。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展现的生态价值。平塘特大桥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用科技创新保护自然环境,提出中塔塔梁铰接——边塔竖向支撑结构体系,首创钢梁整节段纵移转体悬拼工艺,创造了桥梁中轴线零误差合龙的记录;建设团队将“削山填筑”优化为“借方填筑”,共减少开挖土石方220万立方米,最大限度保护了桥区生态环境;依托大桥建成的集休闲、旅游、购物、观光、爬山、赏月、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天空之桥服务区,更是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交通旅游出行的需求。
三是发挥“桥梁+服务区”的综合价值。天空之桥服务区作为平塘特大桥最佳观光点,占地面积196亩,是贵州打造的第一个“桥梁+服务区+景区”全景区化融合产品,包括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天空之桥嘉遇酒店、桥梁科普馆、公路传承馆、乡村振兴直营店、观景台、天文台、房车营地、研学基地等综合业态,能同时满足“食、住、行、游、购、娱”多个旅游场景需要。天空之桥服务区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后,已成为贵州交通“快旅慢游”新地标。
四是发挥桥旅融合对周边景区的带动价值。天空之桥服务区距离“FAST天眼”仅半个小时车程,周边区域内可联动牙舟、天坑、甲茶、掌布等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兴义马岭河大峡谷、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等贵州知名旅游景点。通过桥旅融合有效带动天空之桥服务区周边景区及村寨农业产业发展,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让景区联动起来,提升旅游竞争力。
自2020年10月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天空之桥服务区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51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550万元。2021年,天空之桥服务区相继荣获“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二等奖”等称号。此外,该服务区还被授予“第二届全国高速公路旅游特色服务区”“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交通强国优秀案例”“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35周年优秀设计案例”“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2025高速公路服务区创新应用成果(理念创新类)”“开放式服务区典型案例”以及“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等20多项荣誉。其创新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创了峡谷桥梁新典范。平塘特大桥在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共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明专利2项、施工工法7项、软件著作权6项,同时包揽了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国际工程师联合会“菲迪克工程项目奖”和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基础设施奖”,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我国第二座贵州第一座获得国际大满贯的桥梁。
(二)树立了全国桥旅新品牌。运营至今,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打卡刷圈”,迅速成为贵州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上的“明星”。一是深耕“桥梁+旅游+研学”模式,推出科普研学、亲子娱乐、休闲观光、党建活动等四大主题线路套餐,联动周边景区推出门票+酒店套餐,形成景区串联,属地互动,天空之桥“朋友圈”不断扩大。二是开辟桥梁+天文研学新赛道,突出沉浸式互动,并联动旅行社及研学机构进行夏令营线路设计及推介。2023年开展研学业务以来,接待研学团队980个,累计3.2万人次。
(三)闯出了交旅融合新路子。“天空之桥”探索桥梁观光度假区和服务区景区化的成功经验,已纳入《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纲要》和《“十四五”贵州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在交旅融合项目复制推广。
(四)激活了区域发展新动力。天空之桥服务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帮助周边平里河村建起桑葚、杨梅、李子等万余亩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并在服务区开设贵州公路乡村振兴农产品直营店专柜,精选枇杷、四月桃、果冻橙、牙舟陶工艺品等150余种农特产品进店销售;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天空之桥网红服务区的人流量,在服务区人流集中点,设置展销摊位,开设嘉遇农贸集市,引入周边村寨20余种特色产品,努力做活带火“后备箱经济”,在助推“黔货出山”中展现了担当作为。其对开放资源、融合发展、互利共赢、便民惠民的探索,深化了贵州省路衍经济发展理念,贵州交通正在围绕路域沿线“四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改造)与地方融通的开放式高速公路服务区,并积极依托服务区、客运站和港口码头等交通节点拓展服务、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实现了建一座桥、串一路景、兴一方产业、富一域百姓。
(五)匠心打造旅居佳地,助推周边旅居升级。天空之桥房车露营地深耕“桥旅融合”发展理念,以毗邻的平塘大桥自然景观为核心依托,坐拥清新优质空气,搭配温和舒适气候,打造出兼具观景价值与旅居体验的特色露营目的地。在这里,可沉浸式感受“桥在景中、营在桥边”的独特氛围,自然景观与好空气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营地于2022年4月建成投用,严格依照国际营地标准打造,基础服务设施完备:可同时容纳15辆房车停靠,水电设施齐全、全域无线网络覆盖;近年更升级服务,新增40个简易露营区停车位,满足更多自驾房车需求。
凭借“桥旅融合”精准定位,叠加景观、设施、气候三重优势,营地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青睐,不仅收获广泛好评(不少人长居一至两个月),更于2024年5月获评“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今年国庆节期间,营地人气高涨,接待车辆数量显著增长,成为“桥旅融合” 模式下的露营典范。
贵州交投产业集团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打造天空之桥服务区桥旅融合示范为契机,着力绘就“山为景、水为镜、桥隧连、文旅融、田园美”的生态旅游画卷,实现服务区向景区的逐步转型,通过做好“桥文章”,实现旅游产业化与交通产业化的共融共赢。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