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麓“路”引蝶变:江口县“四好农村路+”交旅融合典型案例

2025-11-08 07:39:43
申报单位:江口县公路养护中心
投上一票  

  在黔东武陵山区的梵净山,农村公路连接村寨、景区、产业和市场,江口县通过“四好农村路”推动山区发展和交旅融合。江口县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指示,将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创新“四好农村路+”模式,实现了路景融合、产业共生、百姓增收的发展。江口县因此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并在2023年成为交通运输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成为西南山区交旅融合的典范。

  一、基本概况:锚定“两山”理念,破解发展之困

  江口县位于梵净山东麓,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地形复杂。过去,交通不便限制了当地发展。景区和村寨难以互通,特色农产品鲜为人知,游客难以进入和离开,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口县积极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定了以生态为核心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发展先手棋。到2024年底,全县农村公路(含组组通)总里程达到1698.821公里,占辖区管辖总里程的92.46%。从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客运的双百目标,到2018年完成2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再到2022年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江口县逐步建立了便捷、安全的农村交通网络,为旅游和交通的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以“路”为媒,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

  江口县始终坚持“公路跟着旅游建,旅游围绕公路转”的核心逻辑,从机制、基建、融合、服务四个维度发力,推动“四好农村路”从“通行载体”升级为“发展平台”。

 
图1 S305大龙至琊川K169+600太平

  (一)建强统筹机制,筑牢融合根基

  江口县通过建立跨部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专班,统筹资源,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交旅融合。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牵头,16个相关部门参与,定期解决景区路网和产业路配套等问题。同时,通过整合交通和文旅部门力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镇村参与的长效机制,确保公路建设与旅游规划、产业布局同步推进。

  (二)攻坚基建短板,织密“旅游+产业”交通网

  江口县以梵净山为中心,推进公路基建,实现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水泥路,提升农村公路养护和质量,改变过去路况差的状况。同时,建设环梵净山旅游公路及专线,连接三县11个乡镇,形成黔东旅游经济圈,并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江口县投资4亿余元,对旅游公路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增设观景台、休闲点、候车亭等,使公路成为游客体验的“风景带”。

  (三)深化路旅联动,激活业态融合新动能

  江口县不满足于“路通景连”,更注重以公路为纽带,推动“交通+旅游”“交通+产业”深度融合。在“交通+旅游”方面,以公路串联资源,先后开发云舍(中国土家第一村)、亚木沟、寨沙侗寨、鱼粮溪生态休闲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景区,全县A级旅游景区增至7家,形成“梵净山上做减法(生态保护)、梵净山下做加法(业态拓展)”的旅游发展格局;在“交通+产业”方面,便捷的路网吸引企业扎堆落户,全国最大抹茶生产基地、全省最大冷水鱼养殖基地、贵州最大茶叶龙头企业贵茶公司相继扎根,农夫山泉、屈臣氏饮用水生产项目投产运营,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天然矿泉水等“江货”通过公路运往全国,实现“路通产业旺”。

  (四)升级服务保障,提升游客出行体验

  为解决游客“出行难、服务散”问题,江口县从“运输能力”和“服务细节”双管齐下。一是推行公交优先战略,开通2条旅游公交专线,将县城、云舍景区、太平风情小镇、寨沙侗寨、梵净山等核心节点有机串联,让游客“一站直达”;二是完善服务设施,在梵净山、亚木沟等A级旅游景区设立交通运输服务保障牌,公示景区直通车、旅游客运、代驾租车等信息,在旅游公路沿线新建120块旅游专线公交站牌,标注全域旅游图和服务电话,提供预约响应式服务,精准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

  三、主要成效:“一路通”带动“百业兴”,实现三方共赢

  江口县“四好农村路+”模式的深入实践,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更激活了旅游潜力、壮大了特色产业、增加了百姓收入,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一)“公路+民宿”:升级旅居体验

  交通的便利让梵净山的“生态红利”加速释放。江口县以慢行系统为纽带,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升级。通过粤黔协作平台开展民宿管家技能培训,提升从业者服务水平;出台扶持政策,对沿慢行路线的民宿给予装修补贴、税收减免,打造“云舍高端民宿集群”“寨沙侗寨特色民宿带”。目前全县民宿数量达230家,其中精品民宿58家,形成“高中低端互补”的供给体系。

  创新推出“民宿+体验”套餐,游客入住后可享受免费骑行租赁、非遗体验预约等服务。部分民宿与周边农场合作,提供“采摘+烹饪”定制服务,深受家庭游客喜爱。2025年暑期,沿线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2%,较2024年增长18个百分点。“慢游式”旅游体验逐渐成形,游客停留时间从过去的1~2天延长至3~4天,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持续升温,旅游经济成为江口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

  (二)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助力乡村振兴

  “路通则货畅”,江口县依托完善的交通路网,构建起“交邮融合、客货同网”的物流体系:建设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整合韵达、中通、圆通等快递企业,在乡镇设“快递物流服务站”,探索“区域经营+共同配送+公交带货”模式,有效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一体系不仅方便了村民生活,更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通道更通畅——2024年,全县生态茶、冷水鱼等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5%,带动沿线50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务工收入年均增长15%。2024年,江口县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年收入5.879万元,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年收入3.965万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公路+农业”:激活田园经济

  江口县将慢行系统与特色农业深度绑定,打造“看得见风景,带得走特产”的产业格局。沿闵孝河骑行道布局千亩抹茶基地,设置观光栈道和采茶体验区,游客可参与采茶、制茶全过程,购买定制化抹茶产品。借鉴浙江南浔“稻虾共养”模式,在桃映镇建成2000亩生态农业园,通过“骑行道+观景台+采摘园”模式,推出“田园研学”“农耕体验”等项目,带动大米、小龙虾等农产品销量增长3倍。

  为打响品牌,全县举办“抹茶文化旅游节”“河畔音乐节”等活动,邀请粤黔协作平台企业参与产销对接。开发“梵净抹茶”“江口米虾”等文创包装,在沿线驿站设置直销点,实现“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的价值升级。2025年,沿线农业观光园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25%。

  四、未来展望: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绘就发展新图景

  下一步,江口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成果,聚焦“建、管、养、运”协同发展,围绕“一地三区”(武陵山区生态康养目的地、黔东交旅融合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环梵净山旅游路网,探索“公路+研学”“公路+体育”等新业态,推动农村公路从“通”向“优”、从“优”向“美”升级,让“四好农村路”继续成为带动全域旅游强起来、特色产业旺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的“幸福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