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融合模式
临沭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契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高标建设,全面建好农村路。一是科学编制路网规划。编制了《临沭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1-2025),正在进行《临沭县“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26-2030)的编制,统筹衔接高速、国省道与周边县区道路,构建起“县道为骨架、乡道为脉络、村道为毛细血管”的三级路网体系。二是严把技术等级关。按照县乡公路采用三级以上、路面宽度7米以上,村级公路满足四级公路以上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坚持农村公路安保、绿化、客运等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基本实现“路宅分家”、路田分家。三是加强建设质量监管。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村道建设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跟踪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农村公路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工程建设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近三年累计投资4亿多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330公里,实施惠及40余个村居的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80余万平方米,改造危桥17座,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县乡三级以上公路占比超63.6%且逐年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现场会、全市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2023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二)三级联动、强化管控,全面管好农村路。一是保障资金投入。相关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实行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每年年初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县道修建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二是明确管护责任。严格落实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县级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服务室,镇级设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村级指定一名两委成员,具体负责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三是落实“路长制”。出台《临沭县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制定《临沭县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设立公示牌明确“路长、管养单位、责任人”等六项清单,安全隐患整治率达100%,实现了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无死角,临沭县交通运输局连续被评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临沂日报头版头条报导《“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坦途 临沭交通绘就“强富和美”新画卷》,人民网刊发《临沭县:乡村振兴“搭上”农村公路快车道》,省交通运输厅公众号刊发《“四好农村路”华丽蝶变 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大众新闻、新华网山东频道刊发《临沭县“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坦途》。
(三)政府主导、科学养护,全面护好农村路。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实行县镇联动、干群联手,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和路面改善工程,确保农村公路有人管养,有钱管养。二是建立分类养护机制。按照县道1公里、乡道1.5公里、村道2公里分别配备1名养护员的标准,配备管护人员,构建“县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三级管护体系。关键路段由二类以上资质的专业公司综合管养;重要路段由社会化专业公司参与管养;一般路段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相结合,实行物业化保洁,达到了关键路段精心养、重要路段规范养、一般路段不失养。三是重视预防性养护。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对农村公路病害进行整治,实现养护科学化。加快推进公路养护由传统模式向机械化模式转变,通过配备自动化扫路车、洒水车等专业机具,养护效率提升40%。苍山路北段、朱村沭河大桥作为典型主题特色案例参加全国十大美丽农村路评选,曹庄镇朱村最美街巷,成功入选全省百条美丽街巷,沭河滨河大道获评临沂市“十大最美农村路”。
(四)优化服务、便民利民,全面运营好农村路。一是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巩固全省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成果,加大政府补贴扶持力度,统筹城际公交、城区公交和城乡公交协调发展。合理优化旅游公交线路、城乡公交线路,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发展镇村公交,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2020年,我县代表山东省接受交通运输部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评估,评估成绩为“好”,居全国第五位,群众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受到省政府凌文副省长签批表扬。2022年投入1980余万元更新38辆纯电动公交车,建设充电桩33个,进一步推动公共交通绿色发展,实现“出门有公交、换乘无缝隙”。二是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制定农村交通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县级物流园建设,完善乡镇物流分拨中心,每个行政村设寄递快递网点,全面实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逐步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2023年,县财政列支300万元补贴资金,以快递公司的快递进村单量为依据,对全县9家快递企业实际发生的快递进村业务,按照每单0.3元进行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建设完善末端网点,保障农村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按照“公路围绕产业建、产业依托公路兴”的理念,大力发展路衍经济。玉山镇“遇山半里”乡村振兴片区沿线道路串起采摘园、农家乐、特色民宿、手工文创等经济业态。三山路、大蔡庄路等道路,串联“临沭地瓜”主产区7个村居,勾勒出乡土气息浓郁的“十里薯乡”画卷,三山路获评全市“路长制+”示范路。新修沙窝村户户通4000余平方米、栗园特色路2.5公里,助力青云镇“沂蒙好栗”百千工程示范片区,在沙窝村打造了服务手造、民艺、文创等产品供应链基地。沭牛路、沭郯路沿线,蓝莓园、柳编坊、红色馆等串珠成链。大兴镇依托沿线蓝莓基地建交易市场,沿路设置交易摊点80多家,打通“种管采—产加销—农旅贸”全链条。盛果期,大兴村蜜果供应链公司、顺丰速运日接单量可达4000余单。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们通过打造“四好农村路”,实现了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做到有路必养。 截至2024年底,临沭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74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298公里。县、乡、村道里程分别为县道308公里,乡道354公里,村道1412公里,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由“十三五”末的52.4%增至63.6%,等级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以县乡道为干线、以村道和村内街道为支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各项指标均达到示范县标准。“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推动了路网质量、安全水平、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四好农村路”与城乡客运、农村物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