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苗乡幸福路 支支串飞促振兴

2025-11-08 08:16:25
申报单位:锦绣苗乡幸福路 支支串飞促振兴
投上一票  

  一、基本概况

  国道243线贵州黄平至雷山段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途经黄平县、凯里市、雷山县等3县市,贯穿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村BA”“村超”“村T”等民族体育赛事和特色活动的重要连接线。在改扩建过程中,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立足山区公路和少数民族地域特色,以建设“锦绣苗乡幸福路 支支串飞促振兴”为主题,围绕“四个四”举措,着力在公路基础设施提升与旅游发展融合上做文章,一体推进设施建设、文化植入与景观提升,有力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二、项目特色 / 主要做法

  (一)紧密四个联系。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公路与机场连接,旅客转运更便捷。凯里黄平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为2.2万人次,起降8979架次,同比增长5.9%。二是开展精细化提升,畅通公路与高铁连接,路铁连接线更加顺畅。2025年1月1日至8月26日,凯里车务段累计发送旅客501.1万人,较2024年同比增加13.3万人,增幅2.7%。三是精准定制公交专线,在沿线与地方协力定制南花村至三棵树镇公交定制专线、西江千户苗寨至西江盛典至郎德苗寨旅游专线,有效串联沿途各精品景区,极大方便游客换乘,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贴心、高效的交通服务。四是普通国道与高速公路同向发力,该路段与S63凯雷高速、S62余安高速互为补充,日均车流量突破10000辆,成为凯里、雷山、黄平三县市对外联系大通道,有效提升地区旅游通行能力。

  (二)做实四大助力。一是助力地域文化传承,结合民族特色,将苗族银饰、刺绣等民俗文化元素融入休息区、观景台等设施中,设置统一旅游LOGO、标志牌,利用废旧公路设备建立公路文化研学点等方式实现“公路联通”到“美丽公路”的跃升。在台石下寨设立“路在何方”公路文化园、在朗德设立“思源泉”公路文化园,系统诠释公路行业文化及苗族人文风情。二是助力体育康养产业发展。借助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在沿线建成香炉山中华医学文化园、南花苗药康养中心。其中,香炉山中华医学文化园2025年国庆节开园以来,初步构建了“动养、心养、膳养、安养、疗养”五养服务体系,涵盖太极、养生舞蹈、书画创作、苗绣体验等文化课程,搭配云雾贡茶、酸汤鱼等特色膳食,提供智能化适老设施与24小时贴心服务,满足游客身心需求。三是助力沿线百姓增收致富。利用观景台、驿站等合理规划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区。沿公路建设“巴拉河亲水慢生活”农家乐旅游经济带,近两年公路沿线新增农家乐117家,民宿49家,宿营地10处,农产品、文旅产品售卖点15处,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5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6000余人。四是助力沿线农业发展。凯里市依托交通提升,持续推进酸汤产业发展升级,全市酸汤产业总产值达25.37亿元,完成酸汤原料种植规模4.24万亩,“凯里酸汤”成为靓丽名片;黄平县大力发展太子参种植,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种植面积近6万亩,总产值超4.5亿元,被誉为“太子参药乡”;雷山县推动茶、天麻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县茶叶产量6888.96吨,产值3.41亿元,天麻种植面积3.39万亩,产值1.4亿元。

  (三)促进四个融合。一是推进“路文”融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前往沿线村寨探秘精彩绝伦的苗族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屯堡文化,如在季刀观景台展示“季刀三百”——季刀苗寨百年粮仓,百年古道、百年古歌。二是推进“路体”融合。该路段曾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线路,并自2013年起连续多年举办“环雷公山跑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七年获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认证。2025年,该路段举办了首届环贵州公园省公路自行车赛,吸引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7支车队700余人参赛。三是推进“路产”融合。公路的畅通成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沿线农家乐、民宿、苗药康养、苗银苗绣工艺品、电商等产业异彩纷呈,为路衍经济发展描绘新画卷,例如在南花观景台展示“南花三苗”——苗银、苗药、苗绣。四是推进“路旅”融合。以打造“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为契机,依托沿线大塘金仓景区、郎德苗寨、季刀苗寨、南花苗寨、寨瓦苗寨等旅游资源,打造了以三棵树镇商贸为中心,以生态休闲为经济支柱的“梦里水乡”“南花水岸”等多个乡村旅游度假区,丰富了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提升环境效益。项目建设前期,严格遵循相关法规,扎实落实环评、水保等法定程序,全方位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对沿线生态敏感区域精准定位,确保项目路线规划坚决不触碰生态红线,为生态环境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目前,沿线乡镇(街道)平均森林覆盖率达72.8%。遵循“经济性绿色”的理念实施覆绿工程,投入资金约212万元,精选草种种植12.35万㎡、增设反光道牙16381m、绿化修整8.75万㎡,打造“简约绿色带”,确保四季目光所及,皆是绿色。二是提升经济效益。G243黄平至雷山段是黄平、凯里、雷山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沿线辐射的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3.71亿元,同比增长57.52%,占黔东南州规上工业总产值25.34%,实现“百亿级园区”历史性突破。黄平县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在旧州建立滑翔伞基地和无人机生产基地,并获批2条“景景串飞”航线并成功首飞。沿线朗德苗寨、旧州古镇等重点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105.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71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9.98%,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2.04%,该路段获得2024年“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三是提升社会效益。创新推进 “公路美化”工程,摒弃“一刀切”拆除模式,在保障道路安全前提下,实施田园风格美化改造,增设田园式围栏3000m、特色责任标牌39块。实现沿线菜园、建筑与公路景观有机融合,让柔性管理更有温度。通过升级改造,实现国道、高速、高铁和机场的无缝换乘,让沿线村寨十几万余群众享受便捷出行,缩短了出行时间,降低了出行成本。沿线7个乡镇(街道)群众能通过国道G243抵达邻近县城,并通过高铁、飞机等形式到达更远更发达的城市,为就业、就医、就学带来便捷。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企业下沉,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四是提升创新效益。着力模式创新。以“公路+”融合发展理念为核心,推动“公路+文化+旅游+体育+农业”多元业态协同发展,打破传统公路单一交通功能,构建了“以路促产、以产兴村”的乡村发展新模式。着力管理创新,创新实施“精细化养护+智慧化管理”机制,构建“旁站监督+技术指导+定期考核”管理体系,引入智慧公路系统与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公路安全从“事后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着力服务创新,持续打造“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品牌,建设复合型文化服务点“黄土坡服务区”“思源泉停车区”,融合停车、文化展示、旅游咨询等功能,成为游客了解乡村的“第一窗口”。着力生态与文化融合创新,实施“田园风格美化改造”与“经济性覆绿工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保留乡土风貌,推动公路与自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路在景中延,景随公路展”的生态画卷。着力产业联动创新,通过公路串联景区、民宿、采摘园、电商平台等资源,推动“农产品出山”与“游客进山”双向流动,形成“赛事+旅游+消费”闭环,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

  三、主要成效

  (一)交通提升与安全改善。公路与机场、高铁、客车站联通更顺畅,游客转运效率显著提升;智慧系统实现主动预防,交通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二)旅游与经济双增长。融合打造地区特色品牌,重点打造“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串联31个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和10个A级旅游景区,辐射西江千户苗寨、村BA等文旅资源,该路段获得2024年“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三)农业与电商协同发展。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村民收入显著提高,部分实现翻番增长。(四)文化传播与乡村活力增强。公路成为文化展示与传承的载体,吸引村民返乡创业,乡村人气回升,形成“路通、景美、村兴、民富”的良好局面。(五)赛事带动消费闭环。体育赛事吸引参赛与观赛人群,拉动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消费,形成“赛事+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