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驿站・塞上画卷”交旅融合公路

“丝路驿站・塞上画卷”交旅融合公路

2025-11-08 08:19:46
申报单位: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吴忠分中心
投上一票  

  一、基本概况

  本项目为国道110线甘城子至金沙湾段“丝路驿站・塞上画卷”交旅融合公路,全长33公里,位于吴忠市青铜峡市境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度11.5米,桩号为K1296+300-K1329+300。项目于2017年改建完成,并于2023至2025年实施路面养护工程和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路面养护工程包含G110线K1300+136-K1310+000(青铜峡市甘城子收费站路口-青铜峡市马莲乡)段计9.864Km预防养护工程、G110线K1323+000-K1329+350(青铜峡铝厂-青铜峡市金沙湾)段计6.35Km预防养护工程和G110线K1310+000-K1323+000段(青铜峡市马莲乡-青铜峡铝厂)计13km预防养护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原路面病害处治后,整体进行3.5cmAC-13C 细粒式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同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等。建安费约为2280万元,G110线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主要工程内容为补齐沿线缺失护栏、警示桩等交通安全设施,建安费约为291万元。沿线有桥梁12座,护栏板、导向标志、爆闪、里程碑、百米桩、提示牌、标线等各类安全设施齐全。作为连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大禹文化园等重要旅游景点的黄金通道,该路段不仅是游客畅游青铜峡的必经之路,更是展现区域旅游魅力的重要窗口。

  二、项目特色/主要做法

  本项目以“交通筑基、旅游赋能、生态优先、智慧提效”为开发思路,通过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配套、智慧技术应用,实现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核心创新举措与融合亮点如下:

  (一)统筹基础设施与景观建设,构建移动式风景廊道

  项目以国道110线为纽带,将黄河大峡谷、大禹文化园、108塔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及西鸽酒庄等优质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了“交通+旅游+产业”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充分体现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与创新性。项目通过整合区域内自然、文化、产业等多元资源,构建了一条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实现了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深度开发。黄河大峡谷的壮丽景观与大禹文化园的历史内涵相得益彰,108塔林的宗教文化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现代魅力交相辉映,西鸽酒庄的葡园风光与品酒体验则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消费场景。此外,项目通过优化旅游交通网络,构建了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还为沿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项目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了沿线村庄的经济增收与乡村振兴,形成了“以旅促产、以产兴旅”的良性循环。该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交通支撑与产业融合,打造了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区域旅游开发典范,为推动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示范效应。

  (二)智慧化建管养赋能,保障旅游交通安全与效率

  本项目以智慧化建设、管理与养护为支撑,全面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助力打造“安全、畅通、智慧、绿色”的旅游交通体系。项目计划在国道110线沿线重点桥梁中开展汛期灾害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建设,并对12座桥梁实施轻量化健康监测,推动桥梁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区域公路安全运营和旅游交通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汛期灾害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建设汛期桥梁安全是公路运行中的关键风险点。本项目基于基础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桥梁的精细化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和风险评估模型,对桥梁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为桥梁安全运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二是桥梁轻量化健康监测针对管养范围内的12座普通国省干线桥梁,项目采用“移动诊断式轻量化结构监测+轻量化长期结构监测系统”的综合监测模式,构建桥梁轻量化健康监测体系。该监测模式采用“精准循环+以点带面”的策略,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桥群整体状态的高效掌控,提升养护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通过智慧化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风险,保障桥梁结构安全与通行顺畅,为旅游交通线路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通行环境。

  (三)推进路域环境长效管理,夯实旅游发展生态本底

  在路域环境治理过程中,吴忠分中心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动沿线绿化美化、垃圾治理、扬尘防控、违法整治等重点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公路绿化提升工程,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开展绿化补植,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长廊,不仅提升了道路通行环境的视觉美感,也为游客营造了“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良好体验。二是强化沿线环境卫生治理,建立健全“站长制+保洁员+群众参与”的长效保洁机制,定期开展沿线垃圾清理、广告整治、非标清除等专项行动,确保道路沿线干净整洁、无视觉污染。三是加强扬尘治理与生态修复,对裸露地面实施覆绿复垦,对重点路段实施喷洒降尘,有效控制交通扬尘,改善沿线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四是强化执法监管,联合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违法搭建等行为,维护道路安全和通行秩序。在治理过程中,吴忠分中心注重科技赋能与智慧管理,推动路域环境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通过引入无人机巡检、远程监控、智慧养护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国道110线路域环境的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同时,依托“互联网+路域治理”模式,建立问题台账、整改反馈、绩效评估等闭环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主要成效

  (一)经济效益

  一是旅游收入增长。项目沿线串联黄河大峡谷、青铜峡水电站、鸽子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景观,以及青铜峡清真寺、回族民俗文化村等人文景观,形成了“生态+文化+旅游”的复合型旅游廊道。项目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区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带动了沿线旅游收入的增长。

  二是沿线产业带动。项目通过优化旅游公路网络,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有效提升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价值。沿线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青铜峡段,依托回族文化特色,开发了民族风情街、手工艺品展示中心等设施,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物流成本降低。项目的建成不仅服务于旅游发展,还优化了区域交通网络,降低了物流成本。沿线企业通过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商业和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二)社会效益

  一是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项目带动了沿线农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特别是绿色果蔬、特色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发展,有效增加了沿线居民的收入。据统计,项目实施后,沿线居民和酒庄年收入将有效增长。

  二是基础设施改善。国道110沿线建设了多个加油站、葡萄园酒庄等,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出行体验。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也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是文化传承与教育普及。项目结合吴忠青铜峡的回族文化特色,开发了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展示了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传承。同时,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沿线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环境效益

  一是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国道110线示范样板路实施,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采用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通过种植花草植物的绿化工程硬化土路肩,将自然景观与旅游功能有机结合,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二是污染排放减少。项目采用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设置电子监控、视频监控等设施,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了车辆拥堵和尾气排放。进一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是可持续发展实践。在养护工程实施建设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采取了水土保持、噪声控制、扬尘治理等措施,确保了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运营期间通过推广绿色能源和低碳出行理念,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国道110线甘城子至金沙湾段“丝路驿站・塞上画卷”交旅融合公路项目的实施,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不仅推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水平,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