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驿站・塞上风光”交旅融合公路-S205(G629)线常乐-闫地拉图段

2025-11-08 08:22:17
申报单位:宁夏公路管理中心中卫分中心
投上一票  

  一、基本概况

  S205(G629)线常乐-闫地拉图公路作为连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的省际普通省道,是实现区域交通与旅游功能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曾获中国公路学会“2025 年度美丽公路项目”荣誉。项目全长约19.1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度24米,设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公路技术状况优良,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达94.58、PQI(路面技术状况指数)达91.96,优良路率100%,通行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突出。

  从交通网络衔接看,该公路北接乌玛高速、南通定武高速,可联动国道338线,且跨越包兰铁路,直接衔接中卫工业园区与包兰铁路迎水桥站货运场,构建起“高速-省道-铁路-园区”立体交通格局;从旅游资源联动看,公路沿沙漠、黄河自然地形采用低填方式修建,途经沙坡头、金沙岛、星星酒店、黄河宿集等核心景区,串联明代长城、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沙漠光伏发电项目等特色资源,是兼具“交通通达”与“景观观赏”双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

  项目核心标志性设施为下河沿黄河特大桥,该桥为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全长1228米,设双向6车道(桥面宽33米),主塔高113米,最大跨径296米,配备斜拉索88根,是目前宁夏主塔最高、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其不仅承担省际交通功能,更因与黄河山川景观协调融合,成为区域旅游“打卡地标”与城市文化名片。

  二、项目特色/主要做法

  本项目以“交通筑基、旅游赋能、生态优先、智慧提效”为开发思路,通过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配套、智慧技术应用,实现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核心创新举措与融合亮点如下:

  (一)基础设施与旅游景观协同设计,打造“流动的风景道”

  该项目突破传统公路“重通行、轻景观”的建设定式,推动自然景观与工程设计深度融合:一是优化线路顺应地形地貌,沙漠段采用低填路基设计,避免破坏沙漠原生植被与地形肌理;跨黄河段采用大跨径斜拉桥方案,既最大限度降低对黄河水体的扰动,又通过桥梁现代感与黄河、山川雄浑感形成视觉呼应,使车辆行驶中可同步观赏“大漠辽阔”与“黄河奔流”景观;二是强化景观协调性,公路两侧及中央分隔带选用柠条、草方格等本地适生植物开展绿化,打造与沙漠、黄河生态适配的景观带,同时保留沿线原生植被,实现“工程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让公路本身成为“可观赏、可体验”的旅游元素。

  (二)智慧化建管养赋能,保障旅游交通安全与效率

  该项目引入多项智慧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体系”:一是搭建BIM(建筑信息模型)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整合桥梁健康监测、智慧养护、档案管理等核心功能,对下河沿黄河特大桥等关键设施实施24小时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安全隐患;二是完善智能交通设施,大桥配备高清摄像头与智能监控系统,全路段实现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大运营商稳定网络信号覆盖,可实时发布交通流量、路况信息,为游客自驾、旅游包车提供精准指引;三是建立高效应急体系,配备专业应急队伍与设备,结合智慧监控快速响应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保障旅游出行安全。

  (三)旅游服务功能配套,构建“全链条服务网络”

  围绕游客“行、停、问、享”核心需求,项目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一是精准设置旅游指引,沿线路段设置11块旅游区指引标志,覆盖沙坡头(K10+798、K11+400处)、金沙岛(K8+630处)、星星酒店(K4+660处)、黄河宿集(K17+500处)等核心景点,同步设置2处旅游景区公交站点,实现“景区-公路”无缝衔接;二是拓展服务保障节点,联动国道338线4公里处的公路服务区,并开放K17+500处公路养护站的如厕、开水、网络服务,解决游客途中服务需求;三是融入文化展示功能,在沙坡头公路养护站设置专题展板,系统介绍公路建养技术、桥梁工程特色、公路文化内涵及党建融合成果,使养护站成为“公路研学”小型科普点。

  (四)路域环境长效治理,守护“旅游生态底色”

  本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理念,通过多维度措施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一是严格控制施工与运维影响,沙漠段低填路基、黄河段大跨径设计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日常养护中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回收废旧材料,严禁向公路两侧及黄河水源保护区倾倒垃圾;二是联合多方强化保护,协同地方政府、交通执法部门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宣传公路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设标、挖掘公路、破坏植被等行为;三是提升环境颜值,定期开展边坡整修、树木修剪等整治活动,使公路沿线成为“沙漠-黄河-绿地”交织的生态景观带,为旅游体验奠定良好生态基础。

  三、主要成效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功能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提升,具备显著示范推广价值。

  (一)经济效益:带动区域产业融合,激活经济增长动能

  旅游产业持续升温:依托公路交通网络优势,沙坡头旅游新镇、金沙岛、星星酒店、黄河宿集等核心景点实现高效串联,同步带动沿线培育30余家特色餐饮门店与50余家精品民宿,初步形成“交通+旅游+服务”的产业格局。此外,公路交通的顺畅衔接为文旅活动提供了关键保障。成功保障了2024年沙坡头啤酒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中卫段)、2025年沙坡头音乐节、沙坡头花火大会等大型活动顺利举办。《沙坡头盛典》等优质文旅项目更是依托便捷交通持续吸引客源,逐步构建起“公路-景区-文旅”的完整消费闭环。2024年,中卫沙坡头区接待游客1533.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实现旅游总收入102.71亿元,同比增长23.0%,交通赋能文旅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凸显。

  农业与物流高效联动:公路为沿线枸杞、葡萄、旱苹果、沙葱、硒砂瓜等特色农产品提供便捷运输通道,同时带动水稻、蔬菜、茴香、口红辣椒等种植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此外,还衔接中卫工业园区与包兰铁路迎水桥站货运场,区域内日均货车当量达1.2万辆、机动车总当量达1.4万辆,有效推动光伏、夏华肥牛生鲜等产业物流效率提升,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居民收入显著增长:2024年,沿线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余元,同比增长7.4%。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物流配套等岗位直接带动村民就业,最终形成“公路通、产业兴、收入增”的良性循环。

  (二)社会效益:优化交通网络,提升民生福祉

  省际交通效率跃升:本项目作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的直接通道,显著缩短两地通行时间,大幅改善省际交通运输条件,同时服务中卫工业园区建设与沿黄经济区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联动“纽带”。

  民生出行品质改善:公路技术状况优良、服务设施完善,让沿线居民日常出行更安全、便捷;旅游指引与公交站点的设置,有效降低村民参与旅游服务、往返城区的出行成本,显著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社会认可度高:本项目通车以来,因设计合理、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景观优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下河沿黄河特大桥更成为中卫市“城市名片”,兼具观摩、研学价值,提升区域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生态效益:守护生态底色,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破坏最小化:通过低填路基、大跨径桥梁、原生植被保留等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建设对沙漠、黄河生态系统的干扰,最大限度避免对脆弱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路沿线高标准绿化形成生态屏障,可有效吸附机动车尾气、降低道路扬尘,持续改善沿线空气质量;日常养护中的环保措施(垃圾回收、废旧材料处理)进一步守护黄河水源与沙漠生态,实现“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