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生态之路引领绿色发展
——宁夏盐池县哈巴湖至南梁公路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在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成为激活乡村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宁夏盐池县哈巴湖至南梁公路(以下简称“哈南公路”)项目,以其前瞻性的规划与成功的实践,完美诠释了“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改变一方生态、致富一方百姓”的深刻内涵,成为宁夏交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

一、项目概况:一条串联景村的发展纽带
哈南公路是盐池县全域旅游规划中的关键基础设施,于2016年立项,2017年建成通车。项目严格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全长30公里,总投资3823万元,起点位于S202线岔路口(南梁村),途经王乐井乡多个行政村,止于哈巴湖生态旅游区大门。
该项目立足盐池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精准定位于服务自主旅游市场,致力于打造“快进慢游”的交通体验。它不仅是连接核心景区的“黄金通道”,更通过构建多层次交通服务体系,满足了游客深度体验与沿线居民便捷出行的双重需求,实现了旅游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赢。
二、项目特色:多维融合的示范之路
哈南公路的成功,在于其超越了传统公路的单一通行功能,实现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融合与发展。
(一)交旅融合特色:多维融合的示范之路
1.老区振兴的富民之路
盐池县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曾面临繁重的脱贫任务。哈南公路的建设,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当地群众搭建了“家门口”的就业与增收平台。公路沿线配套建设的旅游驿站、观景台、自驾营地等设施,直接创造了大量管理、服务岗位;旅游人流的涌入,极大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产业的发展。昔日闭塞的乡村被纳入区域旅游经济圈,特色农产品得以便捷外销,实现了“筑路-引客-富民”的良性循环,为革命老区通过文旅产业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树立了可复制的榜样。
2.“两山”理论的实践之路
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生态基础一度十分脆弱。哈南公路的建设与运营,是建立在数十年“生态立县”不懈奋斗成果之上的。公路沿线草木葱郁,与草原、湿地、古长城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本身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直观体现。当地以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并将公路沿线环境纳入“净化、绿化、美化”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品质。这条公路证明了,在生态脆弱区,保护与发展可以并行不悖,优良生态本身就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最大的发展底气。
3.交旅融合的典范之路
盐池县旅游资源丰富,尤以适合自驾的广袤景观著称。哈南公路精准锚定这一市场,将自身打造为一条功能复合的“慢游风景道”。它不仅是交通载体,更融合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旅游要素。沿线布局的设施与周边自然环境高度协调,实现了“公路即风景、行程即体验”,成功吸引了大量区内外自驾游客,激活了区域旅游市场,成为交通赋能旅游产业的标杆。
4.功能拓展的创新之路
哈巴湖景区依托公路优势,建设了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该营地不仅提供水电WiFi全覆盖的舒适住宿,还设有拓展训练区,开展沙漠徒步、丛林穿越等项目,成为团队建设的热门目的地。同时,景区内的科研宣教中心,则扮演了“微型博物馆”的角色,通过展览、研学等形式,向游客传播生态与历史文化知识,实现了“旅游+体育+科普”的功能叠加,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与文化获得感。
(二)创新性做法:系统集成的精准施策
1.构建“快进慢游”网络体系
盐池县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快进”骨架,确保游客便捷抵达。哈南公路则核心承担“慢游”功能,其规划设计与沿线景观、旅游资源无缝衔接,配套建设房车营地、驿站等设施,使游客能够“行在路上、游在路上”,深度感受盐池风光,成功塑造了“哈巴湖”旅游新名片。
2.打造清晰智慧导览系统
为提升游客体验,项目科学设置了完善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标识不仅指示方向距离,更对沿线景点、服务设施进行连续、清晰的指引,有效解决了“找路难”“寻景难”问题,让自驾旅程变得轻松、舒心。
3.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
项目基于对游客行为和交通流量的深入分析,对哈南公路进行了“旅游风景道”的系统升级。在关键节点布局游客中心、服务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特色旅游驿站,融入地方文化,满足休憩购物与信息咨询需求;在风景绝佳处设置观景台,让游客亲近自然。这套体系真正践行了“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完成了从“旅游公路”到“公路旅游”的本质蜕变。
三、主要成效:多元共赢的丰硕成果
(一)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区域活力显著增强
哈南公路通车后,哈巴湖旅游区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三年内景区接待游客4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17万元,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10%和33.03%。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有力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行业,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盐池县旅游产业从“小众”向“大众”、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
(二)民生条件根本改善,乡村产业迭代升级
哈南公路彻底解决了沿线村民“出行难”和“运输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为王乐井乡等沿线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乡充分利用景区人流与交通优势,构建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体系。例如,在靠近哈巴湖景区区域打造的“十里瓜廊”种植示范基地,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其成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新增日光温室上百座,产业产值突破千万元。同时该项目优先吸纳脱贫户劳动力,全年实现就近就业2758人次,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2024年,王乐井乡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31元,增速7.7%;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1662.98元,增长率高达17.03%,交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得到实证。
(三)示范价值日益凸显,盐池经验广为借鉴
哈南公路项目已成为多重领域的示范标杆:它是革命老区振兴的样板、是“两山”理论实践的典范、也是交旅深度融合的样本。它为同类型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思路——即通过一条路的精准投资和系统规划,有效串联生态资源与乡村资源,以旅游为纽带,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哈巴湖至南梁公路以其卓越的实践充分证明,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该案例先后荣获自治区“最美农村路”等荣誉,其成功不在于路的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系统性的发展理念与融合模式。盐池县的探索,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协调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方案。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