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骑游 开启慢城生活新方式
一、项目基本概况
本案例为中旅(北京)自驾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运营的南京项目星云里半城大山露营度假区,依托南京高淳国际慢城的生态与文化底蕴,依托南京高淳国际慢城的生态与文化底蕴,打造一个以“骑游”为特色场景。以慢城 “山、湖、花、村”生态基底(桠溪慢道、石臼湖湿地、四季花海、乡村聚落)与“慢生活”文化内核,精准契合当前都市人群“短途度假、轻户外、深度体验”的需求,创新融入 “骑行 4+2” 模式(4轮自驾抵达+2轮山野骑行),打造“自驾接驳+山野骑行+全域休闲”的一体化度假产品,构建“运动休闲+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社群社交”四位一体的慢城标杆性户外休闲产品。
项目核心定位为高淳全域骑游的“枢纽型起点”与“4+2度假生活方式的标杆”—— 以星云里营地为核心,联动高淳全域资源,形成“自驾抵达→营地集结→山野骑行→全域探索→休闲度假”的完整动线,通过“线路为骨、品牌为翼、活动为魂”的策略,持续运营与品牌打造,塑造“慢城骑游”的独特IP,推动“慢城骑游”从单一线路产品升级为覆盖高淳全域的旅游IP,助力高淳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项目核心特色(融合4+2模式与全域驿站)
(一)骑游驿站:交通与旅游的 “服务枢纽”
依托高淳“核心营地+乡镇节点+景区接驳”的空间格局,构建全域二级骑游驿站体系,从 “线路节点”升级为“全域4+2服务网络”,适配“4+2 模式”中“自驾停靠、骑行接驳、补给休闲”的核心需求。
1、服务节点布局:
一级节点(骑游服务中心):位于营地入口,提供票务、车辆租赁(含童车、山地车、智慧单车)、装备销售、维修、简餐及骑行地图。
二级节点(主题驿站): 在三条主题线路上关键位置设立,间距5-8公里,提供饮水、简餐、休憩、简易维修和医疗救助服务。
2、道路与标识系统:
对骑行道路进行分级(主干道、越野道),建立清晰、美观的线路标识与指引系统,确保游客无忧通行。
(二)骑游+咖啡+N:交通线路中的 “消费体验锚点”
1、星云里西门骑游驿站,将骑行+咖啡下午茶作为基础产品服务,后续各类服务点和驿站引入文创、非遗、特产、快闪等各类消费体验场景,将 “骑游+咖啡+N” 融入骑行交通线路,打造漫游时光线的核心体验亮点:线路串联“营地-驿站-景区-营地”,驿站不仅是骑行途中的休憩点,更是“打卡消费+社交分享”的旅游场景。
2、结合 “骑游福利卡” 积分系统,游客扫码打卡驿站和完成相应的骑游线路可累积积分,直接抵扣咖啡消费(如 100 积分兑换拿铁),实现“交通过程带动旅游消费”,实现“休憩补给+体验记忆点”双重功能,实现“自驾休憩 + 骑行唤醒” 体验锚点。
(三)慢城骑游:“交通分级”适配“旅游需求分层”
针对自驾客户,融入 “全域串联逻辑”,打造“核心线路+全域支线”的骑游网络,适配4+2客群“深度探索+灵活体验”的需求:
1、漫游时光线(5km/入门级):线路以 “营地出发 → 网红咖啡店 → 慢城游览 → 返回营地”。主打 “咖啡文创 + 慢城观光”,串联网红咖啡馆、慢城核心景区,适配家庭亲子、拍照打卡群体,骑行节奏慢、体验轻量化;
2、探索挑战线(10km/进阶级):线路以“营地出发 → 花海观景台 → 山林穿越段 → 乡村穿越→ 返回营地”,串联乡镇文化与生态资源,聚焦“山湖风光+乡村穿越”,途经花海观景台、山林段,适配青年好友、摄影爱好者,满足深度生态体验需求;
3、城市挑战线(30km/专业级):线路以“市区 → 城市环湖 →观景平台 → 山慢城打卡 → 石臼湖景点 → 返回营地”,覆盖 “市区 - 环湖 - 石臼湖景点 - 营地”,适配专业骑手、挑战爱好者,以长距离骑行串联城市与自然景观,打造 “交通探险型旅游体验”。
同时,升级“骑游福利卡”积分体系,配套“骑游福利卡+积分打卡+限量奖牌”,完成线路打卡可获专属奖牌,集齐多个奖牌可兑换高端住宿、骑行装备等,强化 “4+2 全链路消费激励”,以 “交通荣誉激励” 提升旅游复游率。
(四)骑游赛事:“交通活动” 升级 “旅游节庆”
以季节为节点,将骑行交通转化为主题性旅游赛事活动,形成 “季季有亮点” 的运营节奏:
1、春季“春日唤醒・漫游花间”(3-5月):结合慢城花海资源,举办花海摄影赛、“骑行 + 野餐篮”套餐活动,推出樱花/油菜花主题限定奖牌,主打亲子、休闲客群;
2、秋季“品蟹季・城市骑游挑战”(9-11月):针对 30km 专业线路举办半程马拉松骑行赛,终点设置“秋游品蟹”环节,推出丰收/枫叶主题奖牌,吸引专业骑手与深度体验者,实现 “交通赛事即旅游节庆”。
三、主要做法与举措
(一)推进高淳全域骑游驿站规模化建设:“政府 + 市场”协同模式
1、政企协同建驿站:与高淳区政府合作,由政府负责驿站建设用地协调、基础设施(水电、停车场)建设,项目方负责驿站运营、服务标准化输出(如统一标识、人员培训)。
2、市场化合作扩驿站:与高淳本地民宿、农家乐、景区合作,共建 “共享驿站”。在石臼湖景区周边的民宿内增设驿站服务点,民宿提供场地和基础补给,项目方提供“骑游福利卡”积分兑换权限,民宿可共享骑游客群,实现“互利共赢”。
3、驿站标准化运营:制定《高淳全域骑游驿站服务标准》,明确各级驿站的服务内容、人员配置、安全规范,确保全域驿站服务品质统一,为规模化复制奠定基础。
(二)构建 “交通 + 旅游” 产品体系,夯实融合基础
1、以“三级骑行线路”为核心,串联生态景点、商业业态(咖啡馆、文创店、餐厅),将交通线路转化为“可探索、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2、设计“骑游福利卡”积分激励体系(电子卡+实体收藏卡),通过 “报名购卡 - 扫码打卡 - 积分兑换(消费抵扣 + 奖牌荣誉)”,实现“交通行为与旅游消费、荣誉激励绑定”。
(三)完善空间服务保障,提升融合体验
1、分级布局骑游服务节点(一级中心 + 二级驿站),保障骑行交通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同时承载旅游补给、休憩、社交功能;
2、优化骑行道路与标识系统:对道路分级(主干道、越野道),设置清晰美观的线路指引,避免游客迷路,提升旅游体验流畅度。
(四)联动外部品牌与社群,扩大融合影响力
1、联合哈啰单车拓客:在哈啰APP开设 “星云里骑行专区”,推出 “哈啰骑行卡 + 星云里门票” 联名套餐,触达海量精准用户;通过哈啰骑行数据(热力图、里程)优化线路与设施布局;
2、联动骑行俱乐部塑口碑:邀请俱乐部 KOL 担任 “首席体验官”,免费体验并提专业意见;开设俱乐部专属骑行日,提供团体优惠与专属服务,发展稳定客源;激励成员分享体验,形成 “自来水” 传播。
(五)创新活动与门票运营,激活融合消费
1、推出 “基础门票 + 骑游体验票(主推)+ 深度玩家套票” 三级门票体系:“骑游体验票” 含门票 + 车辆租赁 + 福利卡激活,“深度玩家套票” 叠加商户套餐 + 优先兑奖权,适配不同消费需求;
2、全渠道推广:线上覆盖营地官方渠道、OTA(携程/美团)、哈啰 APP、骑行社群;线下联动周边酒店、民宿、旅行社打包分销;定期开展限时折扣、秒杀、团购,刺激消费。
四、交通与旅游元素深度融合路径
(一)交通方式互补:4+2 模式打通“远距离抵达+近距离深度体验”
1、自驾(4轮)解决“远距离便捷抵达”:针对长三角都市圈(南京、苏州、无锡、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客群,自驾是最便捷的短途度假交通方式,项目通过全域驿站的停车场、充电桩、接驳服务,解决自驾 “停车难、接驳烦”的痛点,让客群轻松抵达高淳。
2、骑行(2轮)解决“近距离深度体验”:高淳的生态资源(花海、山林、乡村)适合“慢节奏探索”,骑行的“低速、灵活”特性,能让客群深度感受慢城风光,同时避免景区内交通拥堵。
3、两者协同:4+2模式实现“1+1>2”——自驾解决“抵达效率”,骑行解决“体验深度”,例如自驾客群1.5小时从南京到高淳,再通过骑行3小时探索石臼湖、慢城花海,既节省时间,又能充分体验,完美契合短途度假需求。
(二)交通方式适配旅游需求:以“骑行”匹配“慢游”理念
高淳国际慢城的“慢文化”与“骑行”交通方式高度契合,骑行的“低速、自主”特性,既能让游客深度感受慢城生态(花海、山林、乡村),又能灵活停留体验文化(文创店、咖啡馆),实现 “交通速度适配旅游节奏”。
(三)交通节点升级:骑游驿站成为 “旅游服务与资源串联的核心”
1、从“交通补给点”到“旅游体验点”:骑游驿站不再是单纯的停车、补给场所,而是集成“票务、租赁、补给、休憩、社交”的旅游服务节点,并且融入了高淳文化(乡镇非遗、美食)、生态体验(观景、骑行)、社交互动(咖啡区、故事墙),实现了“交通设施向旅游服务设施转化”。
2、从“单线路节点”到“全域资源纽带”:通过骑游驿站网络,串联高淳的营地、乡镇、景区、民宿等资源,形成 “自驾→驿站→骑行→景区→民宿→驿站→返程”的全域旅游动线,实现 “高淳全域深度游”。
(四)交通激励联动旅游消费:积分系统促进“交通 - 消费”闭环
“骑游福利卡”积分系统将“骑行打卡”与“旅游消费”绑定:游客骑行途经合作商户(咖啡馆、餐厅、文创店)扫码打卡得积分,积分可直接抵扣消费,同时奖牌激励驱动游客完成多线路骑行,进而带动多节点消费,形成“交通行为→积分→消费→复游”的闭环。
(五)交通活动强化旅游体验:赛事从“交通行为”变“旅游核心内容”
春季花海骑行、秋季品蟹赛事,将“骑行”从“位移方式”升级为“旅游核心体验”:游客参与赛事不仅是完成骑行,更是体验“花海摄影、野餐、品蟹”等旅游活动,交通活动与旅游场景、季节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旅游附加值。
五、初步成效与示范价值
(一)市场启动成效:快速触达精准客群
通过哈啰单车(海量用户)与骑行俱乐部(专业客群)联动,项目冷启动阶段即覆盖两类核心客群,2025年国庆及秋季,项目通过骑游咖啡、骑游品蟹、骑游嗨玩慢城等组合产品,带动近千人次参与体验。KOL体验反馈形成首批口碑,社交媒体相关话题初步发酵。
(二)体验提升成效:全链条优化游客感受
分级线路满足不同客群需求,驿站与标识系统保障体验流畅度,首批用户反馈 “体验丰富、服务贴心”,初步形成 “慢城骑游” 的良好口碑。
(三)产业带动成效:促进 “交通 - 旅游 - 消费” 协同
项目已联动近10家合作商户开展合作,联动桠溪国际慢城开展“酒店住宿+景区门票+骑游体验”套餐。同时,与周边石墙围民宿、旅行社的打包合作,丰富了高淳慢城的旅游产品供给,形成“一核带动、多业协同”的产业效应。
(四)社会效应:促进乡村振兴
驿站运营优先招聘本地村民(如驿站服务人员、骑行教练),预计带动50-100名本地村民就业;乡镇驿站的文化展示、特产销售,助力高淳乡村文化传播与农产品外销;助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示范价值:打造 “交通 + 旅游” 融合可复制模式
项目以“骑行”为核心交通方式,构建“线路规划 - 服务保障 - 激励运营 - 品牌联动”的完整体系,实现“交通场景旅游化、旅游体验交通化”,为同类慢城、生态旅游区域提供可复制的“交通+旅游”融合模板,为行业提供了“以交通方式创新带动旅游体验升级”的新思路。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