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交通+红色文旅”融合发展项目详细介绍材料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重要节点,素有“中国第一将军县”之称,红色旅游资源富集。
规模与基础:交通网络: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200公里,实现“村村通公交”,城乡公交覆盖率100%;开通旅游公交专线7条,串联20余个交通旅游产品。
红色资源:拥有黄麻起义纪念园、七里坪长胜街、王近山将军故居等国家级红色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
政策支持:2024年出台《红安县“交通+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以路为媒、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

二、项目特色
(一)开发思路
以“交通强县、文旅活县”为目标,依托全域公交网络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打造“红色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红色驿站”三位一体的交通旅游产品体系,推动红色文旅从“景点游”向“全域游”升级。
(二)创新举措
1.“交通+红色IP”融合
推出“红色旅游公交专线”,车身喷涂红色文化标语,车内播放红安革命故事,打造“移动的红色课堂”。
建设“红色驿站”,在公交首末站、旅游公路服务区设置红色文化展陈区、文创产品售卖点,年服务游客超200万人次。
2.“快进慢游”网络构建
快进:依托沪蓉高速、麻竹高速,实现武汉、黄冈等周边城市1.5小时直达红安。
慢游:打造“亮剑公园—王近山将军故居—南斗天湖生态度假区—知青茶场”精品旅游环线,全长58公里,串联3A级景区集群。
3.智慧交通赋能
开发“红安交旅通”小程序,提供公交实时查询、景区门票预订、红色故事讲解等一站式服务,用户量突破50万。
(三)交旅融合亮点
1.“四好农村路”变“风景路”
投资2.3亿元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将王近山将军故居至亮剑公园路段打造为“红色文化主题公路”,设置将军雕塑、战斗场景浮雕等景观节点。
2.“公交+民宿”联动发展
联合旅游企业推出“公交票+景区门票+民宿住宿”套票,游客凭公交票可享受景区折扣和民宿优惠,带动沿线民宿收入增长40%。
三、主要成效
全域公交县建设可以带来多维度效益,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社会效益层面,出行便利性与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红安通过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实现全县100%乡镇通公交,构建起“城区-园区-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网络,覆盖267个行政村。新能源公交车的普及使票价较传统客运下降40%,八里湾线、七里坪镇线、太平桥线、永河线、华河线客流量翻倍,每月运送旅客32万人次,极大降低了群众出行成本。
经济效益层面,城乡要素流动与产业活力显著增强。全域公交网络串联起红安苕、红安花生、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业基地,以及南斗天湖、知青茶场等旅游景点,推动“公交+产业”深度融合。以县城至永佳河线路为例,公交开通后带动沿线优嘉农业园水果销量增长30%,南斗天湖景区游客量年均增加25%。物流体系方面,依托公交网络构建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农产品上行效率提升40%,2024年全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1.4亿元。
生态效益层面,绿色交通与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红安全域公交新能源车辆占比达100%,年减少碳排放超1.2万吨,配套建设的6座充电站与光伏候车亭形成绿色能源闭环。公交线网优化后,道路重复开挖率下降35%,路域环境整治与公交站点升级同步推进,打造出“车在景中行”的生态出行体验,为和美乡村建设增添亮色。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