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之路,振兴之途——宿城区通海路乡村旅游公路发展案例
1、基本概况
通海路起于睢皂线,路线向东延伸穿越朱海旅游度假区,沿线串联朱海驿站,终点止于324省道,路线全长约5公里。道路采用双向两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行政等级为村道,道路编号为CX75321302。
通海路的建设,是优化宿城区王官集镇交通路网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策应朱海旅游度假区发展的现实需要。该项目是“农村公路+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工程。通海路紧扣“生态优先、廊道驱动、创新融合”的发展理念,有效促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路况方面。通海路建成以来,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工程质量事故,未发生因公路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导致的重大及以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90以上。
路政管理方面。宿城区交通运输局落实管理养护责任主体和资金保障,保持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养护,保持农村公路及沿线服务设施具有优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质量。
路域环境方面。公路主体、附属设施及桥梁构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道路绿化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做到乔灌结合。周边郁郁葱葱的绿色草坪、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走进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通海路,入目皆是景。
附属设施方面。沿线建筑物风格一致,屋面进行美观设计,房屋立面美化融入当地人文民俗。指示标牌、路名牌、村口标识、导览图等体现地方特色,与沿线风光充分融合,规范、简洁、科学、人性化。
2、主要做法
主题打造:注入文化灵魂,塑亮“E路”品牌名片。为提升通海路沿线道路交旅融合发展水平、提高沿线景点可玩性,宿城区结合朱海旅游度假区、朱海驿站、农民群众集中居住点等沿线重要节点,将生态涵养、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融入通海路,打造形成“宿城E路”品牌和LOGO,赋予了交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使之成为宿城区老百姓的幸福线、致富路。为充分体现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特征、并扩大品牌知名度,宿城区将“宿城E路”使用范围拓展至宿城区全域,为打造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奠定基础。
时空优化:外畅“快进”通道,内优“慢游”脉络。为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宿城区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保障游客出行,构建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快进”交通方面,游客可通过G3513淮徐高速、S324、S250等国省干线公路快速到达区内重要景点,提高景区可达性。“慢游”交通方面,全区已基本形成通海路、临海路、民便河沿线道路、古黄河大道等特色道路构成的“慢行”交通网络,加强了全域重要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通海路位置示意图
资源拓展:激活交通资源,做强旅游供给。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宿城区以“交通+旅游”为主体,结合宿城产业、旅游等特色开展设计提升。通海路结合朱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展功能拓展,开发慢行步道、沿河栈道、田间小火车等特色慢行系统,设置有朱海驿站、房车营地等服务设施,有效带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为游客提供各类服务,满足独特性交通需求。此外,串联的朱海驿站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驿站多元化融合发展新模式,与农村公路、客货邮相融合,将驿站设施与停车休憩、购物休闲、野餐露营、游戏娱乐等功能相整合,成功入选了2025年江苏省“农村公路驿站+”融合发展试点项目。
田间小火车
体验提升:设施服务双升级,满足多元新体验。旅游配套设施方面,通海路以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为着力点,针对多元场景,对路域环境、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等进行风格化、艺术化、规范化设计,因地制宜设置文化墙、宣传栏、景观小品等,融入党建、爱路护路、地理历史人文特色、乡土风情、移风易俗等主题,打造全域统一、极富特色的视觉形象系统,打造“宿城E路”品牌。结合城市公交、城乡公交,打造“农村公路+客运”,开通“游6”旅游公交专线,沿线串联朱海驿站及周边多个景点,实现“出门有车坐、村村有站点”,方便村民出行,真正做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3、主要成效
着眼生态:修复绿水青山,筑就宜居乡村。经过河道疏浚、环境整治、苗木栽植,通海路已构建出一“畅、洁、绿、美”的绿色生态景观通道,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适宜绿化路段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同时,随着农村公路低碳养护理念的深入推进,以及道路通行条件改善带来的车辆污染排放降低,交通体系正朝着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着力投资:注入资金活水,浇灌产业繁花。据测算,公路建设每投入1元,可带动近3元的社会总产值,并相应贡献0.4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此测算,通海路约5000万元的建设投入,预计可直接带动约1.5亿元的社会总产值,并创造约2000万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宿城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着重就业:路通百业兴旺,民富乡村振兴。宿城区积极开发“四好农村路”公益性岗位,在通海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各环节中,面向沿线乡镇定向提供就业岗位,由村委会推荐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家庭成员上岗。该模式不仅缓解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任务繁重与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有效促进了脱贫家庭稳定增收。2023年以来,宿城区结合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已累计安置635名就业困难人员。
着势全局:打通全域脉络,催生经济活力。通海路的建成,吸引一批旅客前来游览、打卡。朱海国际垂钓中心举办的沃鼎杯百万大鱼挑战赛,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余名钓鱼达人同台竞技;水美朱海九九重阳龙舟邀请赛在朱海小镇鸣锣开桨,来自长三角地区的37支龙舟队伍,近千名选手在朱海挥桨逐浪……朱海康养旅游度假区每年常态化举办垂钓大赛、骑行比赛、长跑比赛、游泳比赛等各类体育休闲活动超50场,吸引游客数量持续稳步增长,累计带动就业1500多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