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火山文旅新通途 谱写交旅融合新篇章
在广袤的晋北大地,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体星罗棋布,构成了独特而壮丽的大同火山群自然景观。作为东亚大陆稀有的第四纪火山地质遗迹,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以其珍贵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日益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璀璨明珠。然而,昔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可达性与连贯性的不足。近年来,大同市云州区交通运输局深刻把握交通“先行官”使命,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以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导向,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通过一系列高水平路网建设工程,彻底打通了制约火山群景区发展的交通瓶颈,绘就了一幅“路畅景美、业兴民富”的交旅融合生动画卷。

一、规划引领,高位布局:擘画交旅融合新蓝图
云州区交通运输局深刻认识到,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交旅融合工作,将其视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1.紧扣政策机遇: 紧抓山西省全力打造“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特别是建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将火山群景区路网建设融入省级旅游交通大格局。同时,积极对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及《关于加快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政策要求,确保项目建设方向正确、标准一流。
2.坚持规划先行: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合文旅、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科学编制《云州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旅游公路专项规划。规划充分考量火山群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需求,以及串联周边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大同土林等景区的联动效应,旨在构建“外部联通、内部循环、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
3.明确目标路径: 以“打通主干道、畅通微循环、提升服务能级”为目标,明确通过新建主干旅游公路、改造提升现有县乡道、衔接高速公路网络、开通旅游专线公交等一系列组合拳,全面提升火山群景区的可进入性、通达性和体验性。
二、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构筑“快进慢游”新路网
云州区交通运输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克服资金、土地、生态保护等多重挑战,连续实施了一批关键性交通项目,显著提升了火山群区域的交通条件。
1.打造旅游主干环线: 2023年,集中力量建成总长16.8公里的大同火山群旅游路。该道路严格按照旅游公路标准设计建设,注重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有效将金山、狼窝山、老虎山、昊天山等核心火山景点串联成环,并与区域性的“长城一号”旅游路无缝对接,形成了贯通内外、循环顺畅的旅游主动脉。这条道路不仅是交通线,更是一条风景道,使游客能够便捷、舒适地领略火山群的磅礴气势。
2.畅通景区内部脉络: 针对景区内部连接线标准偏低的问题,实施了水头村至艾家洼村段全长8.5公里的乡道改造工程。改造后的道路等级提升、路面状况改善、安全设施完善,成为游客深入探索火山群腹地、体验乡村风情的重要通道,极大丰富了旅游体验的层次。
3.打通“快进”关键通道: 2023年9月,配合市级重点工程,实现了云州街东延道路直达金山脚下并正式通车。这一项目将城市主干道与景区直接相连,使大同市区至火山群的车程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真正实现了游客从客源地到景区的“快进”。随即,协调开通了从市区直达火山群的旅游定制公交线路,为绿色出行、便捷游览提供了有力保障。
4.接入高速路网体系: 2024年5月,天黎高速云州街互通工程的竣工通车,是打通火山群景区与全省乃至全国高速路网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各地游客可通过高速网络快速抵达云州区,并经由互通立交便捷进入景区,极大地拓展了火山群的中远程客源市场。
5.赋能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 紧密结合云州区黄花等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完成县道提档升级109.45公里、乡村道拓宽改造188公里。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了集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忘忧大道”。这条道路不仅服务了农业生产,更成为吸引游客驻足消费的靓丽风景线,实现了交通支撑产业、产业反哺交通的良性互动。
三、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路网建设的持续完善,为大同火山群旅游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交旅融合的倍增效应日益凸显。
1.游客数量显著增长: 便捷的交通网络极大地激发了游客的到访意愿。据相关统计,在路网条件大幅改善后,大同火山群景区吸引力骤增。2025年1月至10月期间,仅金山、黑山、狼窝山、昊天山、牌楼山等传统景点,连同新涌现的火山漫步太空舱宿营地、黄家洼露营地、云端一号营地、天地线火山低空飞行营地等新业态项目,就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且增长势头强劲。
2.旅游业态日益丰富: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旅游业态创新提供了基础。依托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火山群周边区域成功引入了低空飞行、星空露营、徒步穿越等高端、个性化旅游项目,“交通+旅游+低空”、“交通+旅游+露营”等新模式蓬勃发展。以往“过境游”、“半日游”正逐步向“过夜游”、“深度体验游”转变,旅游消费链条得以有效延长。
3.区域联动格局形成: 通过火山群旅游路、忘忧大道等项目的连接,成功将大同火山群、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大同土林等分散的旅游资源整合成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合力,提升了整个云州区乃至大同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4.社会经济效益凸显: 交通改善直接带动了沿线乡村的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服务业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四好农村路”和旅游路的建设,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四、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云州区交通运输局在推动交旅融合、服务火山群旅游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是前提: 交旅融合涉及面广,必须依靠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建立交通、文旅、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是关键:科学规划是龙头,精准实施项目是抓手。必须将交通规划与旅游规划紧密衔接,以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支撑发展蓝图落地。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底线: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火山地质遗迹的保护,采取生态选线、环保施工等措施,实现交通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4.坚持服务为本、提升体验是目标:交通建设最终服务于人和产业发展。不仅要解决“通”的问题,更要关注“畅、安、舒、美”的体验,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展望未来,云州区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交旅融合:
1.完善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火山群景区内部的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慢行交通设施,丰富游客游览方式。
2.提升服务设施:在关键节点规划建设集停车、休憩、信息咨询、特产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或观景平台。
3.深化智慧应用:探索建设交旅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交通运行、景区客流、停车资源、气象预警等信息,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能服务。
4.强化品牌塑造:将火山群旅游公路本身作为旅游产品进行打造和宣传,举办骑行、徒步等品牌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同市云州区交通运输局以路网建设为笔,以火山沃土为卷,书写了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一条条蜿蜒于火山之间的公路,不仅是连接景区的通道,更是引领发展的动脉、承载希望的纽带。云州区的实践充分证明,推动交旅深度融合,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未来,云州区交通运输局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将大同火山群打造成为国内知名、世界有影响的地质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更加坚实的交通力量。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