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美丽公路”的新范式:贵合高速“四维融合”的创新实践
一、基本概况
广西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简称贵合高速)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还是区域旅游的“风景廊道”,更是区域旅游的“旅游集散枢纽”。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贵合高速主线全长142.8公里,2017年开通运营。贵合高速是广西“6横7纵8支线”中“纵3”线三江至北海的重要路段,穿越贵港、钦州、北海三个地级市12个乡镇,是贵港市接驳北部湾的最便捷通道,同时也是是黔、湘、桂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区域旅游的“风景廊道”:贵合高速沿线旅游资源发达,如浦北县的五皇山和越州天湖引人入胜,贵港市拥有桂平西山、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与宗教景观,钦州以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坭兴陶和滨海风光为特色,北海则以银滩、涠洲岛和北海老街等滨海旅游资源闻名。
区域旅游的“旅游集散枢纽”:贵合高速依托沿线主要收费站、服务区,通过设立旅游咨询中心、提供景区接驳与票务服务,逐渐成为区域旅游的集散枢纽。
二、主要做法
贵合高速围绕设施、服务、信息、管理四大维度,系统性地开展了交旅融合创新实践。
(一)设施融合:夯实服务基础,升级旅游体验。对沿线服务区、收费站进行系统性旅游化改造。一是主题化打造服务区,浦北服务区以当地特产“陈皮”为主题,融合特色餐饮、文创展销,成为特色鲜明的休闲驿站。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施“贵合高速全程监控与充电桩项目”,实现全程无盲区监控,并新增上百个充电桩,有效满足新能源游客出行需求。三是拓展收费站功能。结合当地文化和贵合高速的特色,将沿线特色产业(陈皮、荔枝)、民族元素(中国长寿之乡、小江瓷),与两湾的联动(双循环便利地、大湾区战略腹地、北部湾向海图强),将浦北收费站管理区打造成集研学体验、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园。
(二)服务融合:拓展服务外延,打造“路上的游客中心”
为突破传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路径依赖,贵合高速总站积极践行“交通先行,服务延伸”的交旅融合理念,将收费站与服务区从单一的通行节点,转型升级为区域旅游的“第一展厅”和“前置服务中心”。主动与地方文旅部门、优质旅游企业协同联动,在服务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具体举措如下:人才共享,培育复合型服务团队
1.空间融通,打造全域旅游:贵合高速总站对贵合高速沿线收费站的以及服务区进行了精心的旅游化改造。打造全域旅游的“前沿展示厅”与“微型服务站”。
在所有关键节点,设置了统一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宣传栏和大型形象广告牌,内容不仅包含沿线知名景区(如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越州天湖、武思江水库等)的精美图片和简介,更突出展示了“海丝文化”、“客家风情”、“生态康养”三大主题旅游线路。这些宣传物料图文并茂,并附有清晰的二维码,游客扫码即可获取详细的电子导览图、最新活动资讯及导航链接,实现了从“被动看到”到“主动获取”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超越了简单的宣传展示,在主要收费站、服务区创新设立了“交旅融合微型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并非简单的问询处,而是集旅游咨询、线路定制、特色商品展销、地方文旅形象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服务站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提供权威的旅游资料;与旅行社合作,提供景区门票代售服务,让游客在休息间隙就能完成购票,享受“下高速、直通景”的便捷。同时,服务站内设有当地名特优产品展销区,如浦北橄榄、红椎菌、龙门陈皮、合浦珍珠等地理标志产品在此集中展示销售,既是“服务区+特产”的实践,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窗口。这一举措,使收费站初步具备了区域游客集散中心的功能。
2.产业联动,塑造“中国美丽公路”品牌IP。 贵合高速于2025年荣获“中国美丽公路”称号,借此契机,贵合高速将“中国美丽公路”这一荣誉塑造成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亮丽的名片。单一主体的力量有限,合作共赢是交旅融合做深做实的关键。与当地龙头旅游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策划并推出了多条以贵合高速为轴线的主题精品自驾游线路,包括“人文溯源•海丝客家文化探寻之旅”、“山水养心•自然生态康养之旅”以及“风味寻迹•舌尖上的高速美食之旅”等。这些线路旨在打造独具岭南风情的主题旅游体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这些线路产品被印制成果精美的宣传折页,在微型服务站和收费站向司乘人员免费发放。联合拍摄《沿着高速去旅行》宣传片进行全平台推广,显著提升路段旅游品牌知名度。
3.人才共享,培育复合型服务团队。开展“高速文旅使者”计划,选拔优秀青年员工作为“妃笑仙子”等农产品推介大使和兼职旅游顾问,在节假日提供流动服务和实地景点推介,以其亲和力提升服务温度与宣传效果。
通过上述系列举措,贵合高速成功地将交通服务与旅游服务、地方经济推广进行了深度绑定,不仅极大丰富了司乘人员的出行体验,也切实将高速公路的“流量”转化为了促进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的“留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贵合特色的“高速+文化+旅游”服务融合新路径。
(三)信息融合:构建智慧引导体系,提升出行服务体验
为提升游客出行便捷性与舒适度,着力推动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智慧化引导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路上实时信息引导。充分利用沿线可变情报板,在节假日及周末等重要时段,实时发布前方主要景区的饱和度、特色活动、天气预报及周边路况,为游客决策提供动态参考,有效引导车流,避免拥堵。
二是深化数据共享与协同应用。主动开放部分数据接口,与地方文旅部门共享实时路况与车流量预测数据。这些数据被整合接入地方智慧旅游平台,助力其为游客提供更精准的出行规划建议,实现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智能规划”的升级。
三是通过实施“贵合高速全程监控与充电桩项目”,每两公里安装高清摄像头,织密安全防护网,打造全程天眼护航,守护司乘游客畅安出行。
通过以上举措,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管理与服务的信息融合,显著提升了公众的出行效率和旅游体验。
(四)管理融合:创新联勤联动机制,共筑交旅融合平安畅通路
为应对节假日大客流挑战,贵合高速总站牵头构建了“一路三方”(高速运营、交警、文旅景区)联勤联动机制,打破管理壁垒,实现从被动保畅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一是共建信息指挥体系。定期召开协调会,共享车流、客流数据,共同研判制定疏导方案。节假日期间,在关键节点联合执勤、统一调度,确保响应迅速。
二是共施精准诱导调控。利用情报板、导航APP等,创新发布实时路况与景区饱和度、停车场信息。在景区接近承载量时,协同交警在匝道或服务区启动分级引导,将车流分流至周边备用停车场或景区,有效防止拥堵。
三是共创前沿服务窗口。在重点服务区及收费站,引入文旅部门设置临时旅游服务点,提供咨询、导览服务、门票售卖等;交警同步开展安全宣传。将管理点变为服务点,直接提升游客体验。
通过该机制,贵合高速节假日通行效率提升约25%,旅游交通事故与游客投诉率显著降低,实现了“平安、顺畅、温馨”目标,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协同管理新模式。
三、主要成效
通过系统推进交旅融合发展,贵合高速实现了从单一交通通道向复合功能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具体体现如下:
1.旅游资源高效整合,产品吸引力显著增强。通过系统规划并推出“人文溯源”、“山水养心”、“风味寻迹”三大主题自驾线路,有效改变了以往沿线旅游资源分散、宣传单一的格局,实现了优质资源的串珠成链与一体化包装。此举显著提升了贵合高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增强了游客的消费黏性。
2.服务区功能成功转型,实现“流量”向“留量”转化。将服务区定位为线路产品的核心服务节点与形象窗口,通过引入地方文化展示、名特优产品展销、特色美食体验等多元业态,成功将其从传统休息区升级为旅游体验区。这一转变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推动了交通“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留量”,服务区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3.跨行业协同机制完善,产业融合深度推进。与沿线地方政府、景区、行业协会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服务标准、联合开展营销推广、协同管理旅游客流,打破了行业壁垒,形成了“交通搭台、旅游唱戏、多方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深度融合。
4.经济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带动区域发展作用突出。交旅融合实践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据初步统计,主题线路推出后,沿线服务区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车流量同比增长约30%,地方特产销售额增长约15%。这不仅直接提升了经营效益,更有力地带动了沿线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