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以路兴业”拓展交旅融合新模式 打造“半城半乡”无边界城乡理想生活

2025-11-08 09:02:39
申报单位: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
投上一票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指示精神,张家港市因地制宜,创新推动,以打造“锦绣江南鱼米乡”港城样板为发展目标,探索“农村公路+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以路兴业,把“四好农村路”变成旅游路、经济路和百姓致富路,助力全域乡村振兴,打造“半城半乡”无边界城乡理想生活。

  一、基本概况

  江尾海头的张家港市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是一座依江而生,向江而兴的城市。境内路网布局均衡、覆盖全面,连通度和可达性水平较高,人文旅游资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汇江海之风,融吴楚之韵。张家港市创新探索以路为脉的“景镇村园”联动模式,通过120公里的“长江1号旅游风景道”、6大自驾营地和16个江湾驿站,串联了全域文旅资源和项目,将路游和自驾打造成为“1616产品体系”,让“在路上”成为乡村旅行方式和生活态度,有力拓展了交旅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兼具水乡灵秀与江海豪情的新时代“江南鱼米乡”港城样板。

图1.1 张家港文旅1616产品体系

  二、项目特色

  在县域经济强劲但农文旅品牌辨识度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张家港市全景式推进县域融合,围绕“农文旅杠杆效应”和“无边界城乡融合”两大核心理念,另辟蹊径推动交旅融合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文旅杠杆效应”,不仅着眼于交通和农文旅产业本身,更通过农文旅赋能城市整体发展,撬动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幸福感的双重提升,实现注意力、人才与产业的多维聚集。二是积极实践“无边界城乡融合”,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以城乡融合新思路塑造新型城乡交融、无边界的理想生活模型,达成“都市有田园生活,乡村有城市服务”的状态。

  (一)注重整体规划以“路”为脉构建产业体系

  1. 强化顶层设计,有序推进融合发展实施。先后编制《张家港市“十四五”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张家港市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21-2025)》《张家港市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与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旅游综合交通系统和一环多支的城乡游憩系统。

  2. 创新发展举措,探索“景镇村园”联动。通过优化提升约120公里“长江1号”旅游风景道,将分散的景区、集镇、乡村与田园有机串联,并沿途创新布局6大自驾营地与16处江湾驿站,进一步提升自驾旅途的舒适度与休闲性。以路为脉绘就景点吸引、镇区服务、乡村休闲、田园经济“景镇村园”联动发展的立体画卷,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共富新乐章。

  3. 优化路网布局,挖掘乡镇文旅特色亮点。紧抓新一轮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契机,指导各区镇、街道统筹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完善农村公路布局,指导重点村庄编制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挖掘特色基因,构建个性化乡村旅游公路发展形态。

  (二)强化品牌引领以“路”为媒赋能乡村振兴

  1. 构建“快进漫游”交通网,打造交旅融合样板。依托“长江1号”旅游风景道,将15条公路串联成环,有机衔接张家港市对外综合交通路网,实现“外部资源快速导入、内部景点畅联互通”,有效打通全域旅游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沿线布局6大自驾营地与16个江湾驿站,配套观景台与停车区,显著提升公路景观体验,实现“行驶途中,人在画中”。

  2. 推出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激发区域旅游新活力。以“邂逅沙洲”为主题脉络,系统推进乡村旅游公路的“一镇一品”品牌化建设,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线路,持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打卡。德积街道依托“江海交汇第一湾”的独特资源,将永兴路打造为承载记忆的“长江乡愁文化路”;凤凰镇围绕国家级非遗“河阳山歌”,将风恬路提升为韵味悠长的“醉美山歌路”;南丰镇结合永联村与永联小镇景区,将永钢大道与红旗路整合为展示共富成果的“锦绣富农路”;锦丰镇凭借田园风光国际度假区,将光南路与一干河东路塑造为诗意图景的“田园风光路”。

  4. 深化文旅消费与产业融合,构建富民增收新渠道。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乡村旅游不仅汇聚了旺盛人气,更延伸出丰富的消费场景与产业链条。一方面,游客可深入乡村,品尝螃蜞豆腐等河鲜美味,同时循路而至河阳山歌馆沉浸式感受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畅通的城乡物流体系有效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助力凤凰水蜜桃、常阴沙大米等优质特产借助旅游线路走出港城、销往全国。由此形成了“以旅带产、以产促收”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客流集聚与富民增收的双赢。

  (三)主打特色产业以“路”为锚奠定经济基石

  1. 路域环境整治助力产业创收。凤凰镇从桃园中心路着手,投入300万元进行“白改黑”升级,拓宽较窄路面,定制水蜜桃主题路灯,增设景观小品,改善路域环境,提升公路“颜值”,收获了民心、凝聚了民意。在此基础上,创新桃农联产承包与政府统一扎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广高科技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万亩桃园实现年经济收入4000万元,为凤凰镇发展桃园经济奠定了基石。

  2. 全线统筹打造支撑产业集聚。常阴沙聚焦沿江公路,大力发展水培蔬菜基地,投资4亿打造江苏省首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PPP项目,年产各类蔬菜6000多吨,产值达36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亩生产基地共同发展,成为苏州地区集生产、研发、示范、加工、物流、科普、休闲为一体的规模最大的蔬菜田园综合体。

  3. 区域线路串联推动产业创新。在南丰镇,永联路、永钢大道等农村公路如同脉络,将江南农耕文化园、永联展示馆等产业明珠串联成链。它们以“一路一景”呈现乡村之美,以“一路一业”赋能经济发展,不仅开辟了丰富的旅游体验线路,更成为记载永联奇迹、传承永联精神、通向美好未来的风景线。

  三、 主要成效

  (一)城乡无界融合,构筑理想生活新样本

  张家港市围绕“打造‘半城半乡’无边界城乡理想生活”愿景,以旅游风景公路为纽带,打破城乡边界,推动资源双向流动,为特色产业与科创经济注入持续动能,社会效益同步彰显。“醉美山歌路”上的肖家巷特色村落,集聚了农家乐和休闲畅玩等场所,不仅盘活闲置民房,解决附近200名村民就业;更是通过开展特色文旅活动优化区域业态,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周边的凤凰智慧城作为城乡新地标,持续充盈人才招引、科创企业进驻,一座乡镇累计培育各级人才近200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本地居民的幸福感,也增强了对外来人才和游客的吸引力,逐步实现“城市有田园诗意、乡村有城市服务”的理想生活图景。

  (二)多元产业共进,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张家港市以交旅融合为牵引,逐步构建“交通引领、旅游带动、产业协同、人才集聚”的复合型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能。2024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93.69亿元,接待游客748.45万人次,文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张家港湾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美丽蝶变,而以永兴路为核心的环线体系,轻盈融入张家港湾生态湿地,勾勒出“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流动画廊,同时也还连通了永兴村核心区的永兴生态园,2024年国庆期间单日客流峰值近3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吸引众多网红大咖、新农人进驻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直播基地,推动“村播”经济兴起,形成“以路聚人、以人促产”的良性循环,推动乡村经济从单一农业向复合模式转型融合发展。

  (三)凝练示范价值,树立融合发展新标杆

  张家港市以系统思维推进交旅融合,形成了一套理念先进、路径清晰、成效显著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县域推动交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在理念层面,率先探索“无边界城乡融合”新路径,以交通网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资源双向流动与功能互补,实现了“半城半乡”的理想生活图景;在实践层面,构建“快进漫游”交通体系,打造“一镇一品”特色线路,形成“以路串景、以景兴业、以业富民”的良性循环。在成效层面,“以路兴业”拓展交旅融合的模式,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第三批示范案例,其中“醉美山歌路”作为交旅融合示范典型,列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2024-2025年重点推动实施的旅游公路项目”向交通运输部推荐,并在2025年成功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