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淀湖路·沪苏新旅带
一、项目概况与发展历程
(一)基本概况
“尚美淀湖路·沪苏新旅带”总长14.6公里,由环湖大道、曙光路、盈湖路组成,是昆山“昆韵大道”水乡旅游公路的核心线路。它地处沪苏交界的淀山湖风景区,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特色,通过“以路串景、以路为景”的方式,串联起江南传统村落,形成了独特的全域旅游格局,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交通纽带和特色休闲体育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历程
2010年,环湖大道建设启动,东起曙光路,沿淀山湖岸边建设,最终形成一条长达9.2公里的环行道路,环湖大道不仅成为一条防洪大堤,还将永新、六如墩、度城等村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8年,总投资2800万元的绿化亮化工程实施,依托临湖优势,形成了“环湖八景”,包括银杏大道、音乐广场、真爱码头、花海迷宫、淀湖夕照等标志性景点,使得成为一条兼具交通、旅游功能的景观大道。2020年,实施淀山湖慢行系统提升改造,总投资约2000万元,包括环湖大道、盈湖路、曙光路,整体环绕淀山湖旅游区全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形慢行系统。

二、项目特色
(一)精塑“环湖八景”,绘就“岸柔水美”美丽画卷
结合淀山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系统打造了以“环湖八景”为核心的景观体系,将历史韵味(银杏大道)、文化艺术(音乐广场)、高端度假(梦莱茵“淀湖扬帆”),花海景观(花海公园)、浪漫地标(真爱码头)、历史人文(江南第一庄“金家庄湾”)、自然景观(淀湖夕阳)、体育休闲(半马草坪)有机融合,辅以环湖夜景亮化工程,形成了“昼夜皆景、四季可游”的立体化游览体验,为游客慢享湖畔时光提供了绝佳场所。
(二)深挖资源禀赋,营造“诗画江南”全景体验
围绕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的目标,将“诗画”意境融入线路规划与业态布局。通过串联真爱码头、花海公园、昆南淀山湖抗日游击根据地、“水边的村落”六如墩村等,将分散的文旅资源整合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墨长卷”。开发漫港·等风来、淀山湖国际露营基地等特色项目,并配套公路驿站服务体系,构建了业态融合、功能完备的旅游闭环,使“诗画江南”成为可游、可感、可体验的现实载体。
(三)创新融合模式,拓展“交旅融合”多样路径
依托优质的环湖道路与滨水空间,成功培育淀山湖追日半程马拉松、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皮划艇大赛等品牌赛事,举办国际露营节、徒步大会等文体活动,每年吸引万余名运动爱好者,将交通廊道变为活力四射的体育赛道。同时,以路为媒畅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带动了六如墩村乡野营地、度城村民宿古街等特色农旅项目,成为沪苏两地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推动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以路兴体、以体促旅、以旅富农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社会评价
2020年,环湖大道入选江苏省“最美农路”十大自驾线路,成为自驾圈里备受青睐的目的地。2022年,又获评江苏省“美丽农村路”样板路,成为沪苏两地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环湖体育休闲风景区,曾获评苏州市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025年成功入选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公示名单,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四、主要成效
(一)经济效益
依托良好的生态底色和资源禀赋,“尚美淀湖路·沪苏新旅带”深挖文旅市场消费潜力,打造国际露营节、半程马拉松赛等特色文旅IP,将“漫港·等风来”“清绿西餐厅”等点位串珠成链,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成为周边地区旅游打卡的热门选择。同时,推动农业与市场相融合,支持农村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培育了一批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高、联农带农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形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成为了一条“幸福路”“致富路”。
(二)社会效益
作为举办马拉松、徒步、骑行等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尚美淀湖路·沪苏新旅带”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项目以路串景,有机连接真爱码头、花海公园、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六如墩村等自然与人文节点,推动农村公路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随着“漫港·等风来”“一站式”露营基地等特色项目落地,湖区服务功能与品质显著提升,形成了具有吸引力的创新人文圈层。
(三)生态效益
环湖大道建设前,沿湖村落到淀山湖之间以土路为主,一遇到夏季多雨时节,时常有湖水漫过路面,将村里的农田淹没。随着环湖大道的建成,不仅极大提升了湖区的防洪能力,还将永新、六如墩、度城等特色村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赋予其新的发展功能。走进这些特色田园乡村,白墙黛瓦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尽显江南风韵。目前,淀山湖镇共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苏州市级特色精品乡村3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24个,风格各异,兼具传统风貌与现代气息。路网完善与水环境质量提升,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书写出“水清岸绿”的长三角生态新篇章。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