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南羊路:交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北京市昌平区公路分局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紧紧围绕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南羊路作为昌平区西部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山区公路,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沿途山水相依,古朴的村落点缀其间,林果资源更是极为丰富。然而,由于早年建设技术等级较低,安防设施匮乏,路域环境不佳,这条美丽的公路长期隐藏于深山之中,鲜为人知。
为了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昌平区公路分局于2019年至2022年精心组织实施了南羊路“最美乡村路”提升工程。秉持“公路+生态+旅游+产业”一体化谋划思路,通过道路提质、景观提质、服务提质和产业提质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造“畅、安、绿、美、融”的山区交旅融合示范路。此举成功带动了响潭水库、龙潭村、羊台子村等沿线资源的连片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乡村振兴“昌平样板”。
项目概况
路线概况:南羊路南起京藏高速南口出口,北至羊台子村,与京密引水渠绿道相接,全长20.252公里。按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为7.5—8.5米,设计时速30公里/小时。
投资与周期:项目总投资约6800万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2019—2020年)主要完成路面大修和安防设施完善,提升道路的通行安全与质量。二期工程(2021—2022年)则重点推进景观廊道、慢行系统、智慧交通以及服务设施等交旅融合配套建设,丰富道路的旅游服务功能。
覆盖节点:南羊路宛如一条镶嵌在燕山余脉间的“珍珠项链”,以路为线、以景为珠,将响潭水库、龙湾潭生态农业谷、龙潭民俗村、羊台子民俗村等自然与人文节点有机串联。响潭水库作为昌平西部重要的水利风景区,水域面积逾300亩,环湖步道与骑行道交错,成为市民露营、垂钓、摄影的“网红打卡地”;龙湾潭生态农业谷则依托1200亩标准化果园,推出“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冬民宿”的四季农旅产品,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主要做法与创新亮点
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山水画廊”:昌平区公路分局秉持生态优先理念,致力于将南羊路打造成一条美丽的“山水画廊”。
坚持产业融合,激活“共富引擎”:道路提升后,连续两年举办“北京昌平•南羊路骑行文化节”,设置了骑游大会、山地越野、摄影大赛、乡村集市四大板块,吸引了京津冀地区2.3万骑手及游客前来参与,带动综合消费1800万元,成为昌平区“文旅+体育”的知名品牌活动。
实施成效
交通条件显著改善:道路技术等级从四级提升至三级,路面状况指数PQI由78提高到93,安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极大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从而使得交通事故率显著下降;村民出行时间缩短了30分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货物运输。
示范效应持续放大:南羊路获评“北京最美乡村路”(2022)的背后,是其在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这一荣誉不仅反映了南羊路在道路建设、景观优化和服务功能上的杰出成就,更凸显了其作为昌平区西部山区乡村振兴标杆的示范意义。
经验启示
统筹规划是前提:把乡村公路建设放在区域发展的整体框架中统筹考虑,通过“多规合一”,实现交通线、旅游线、产业线、生态线的有机融合,避免了“就路修路”的碎片化问题,为乡村公路与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态优先是底线: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和景观营造手段,让公路融入自然,成为生态廊道,实现了“路上即景、景即路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公路的吸引力。
服务游客是核心:聚焦游客需求,完善慢行系统、公交观光、智慧设施和服务驿站等微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智能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愿意慢下来、留下来,从而促进了旅游消费,提升了旅游经济收益。
产业融合是关键:以公路为纽带,积极推动“公路+民宿”“公路+采摘”“公路+研学”“公路+赛事”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将交通流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量,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下一步展望
昌平区公路分局将以南羊路为成功样板,启动“西部山区最美乡村路集群”建设项目。计划在未来三年时间里,对南雁路、亭阳路、李流路等公路进行提升改造,形成“成环成网、景景相连、业业相融”的交旅融合示范区。同时,同步推出“昌平•燕山风情”主题旅游线路,将更多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串联起来,打造京北“两山”理论实践标杆和首都市民“微度假”的首选地,为交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更大的“昌平力量”。
南羊路的华丽蜕变,是昌平区公路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交通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是“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未来,昌平区公路分局将继续以路为笔、以景为墨、以民为本,在广袤的田野间绘就更加壮美的交旅融合、乡村振兴画卷,让乡村因路而美、因路而兴,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