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45宜长高速—生态走廊纵贯苏浙,诗画通途畅享江南
一、基本概况
S45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宜长高速)是江苏省“十五射六纵十横”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起点位于G25长深高速公路宁杭段徐舍互通西侧的堰南枢纽,向南穿越梅子岭、庙山、葡萄岭后与浙江省S14杭长(宜)高速相接,全长25.453公里,按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是省内首条以隧道相接的省际高速,设互通式立交3处、服务区1处。该项目的建成通车,将宜兴至杭州的车程缩短至1.5小时,对强化宁杭城际交通、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发旅游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品质出行,路桥隧管养高质发展
宜长高速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坚持主动性养护理念,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养护总方针,着力构建现代化养护体系,通过“全覆盖步检勘察、智能化检测、科学网格化管养”的立体手段充分掌握路桥隧使用性能,确保道路本质安全。现高速一二类桥隧占比100%,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96.94,道路品质长期保持优良。作为一条省际高速路,管理中心以“景美路安、安不忘危”为主基调,以苏浙“一路六方”共建为保畅载体,两省先到先处、循环补位、资源共享、全程创优,持续精耕营运保畅保通工作。高速通车四年来,日均车流量达6.2万辆次,货运占比30%,已成为苏南地区大宗物资运输和旅游交通的黄金走廊。
三、兴兴相融,生态美学深度融合
宜长高速途经国家级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云湖风景区等生态敏感区,沿线植被丰富,风景秀美。项目践行"低影响开发"理念,采用桥隧比达32.8%的生态选线方案,隧道群穿越山岭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结合“竹翠、茶香、陶韵”地方特色,构建苏浙绿色长廊,让驾乘者置身于竹海青山画卷中,享受诗画高速的美好体验。运营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行动,沿线绿化覆盖率达100%,构建了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形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高速还注重路域文化的建设,在张渚服务区分别与宜兴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合作,创建了国内首个高速上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旅途艺站,让游客不仅能在服务区内享受高品质的餐饮、购物服务,还能在服务区里浏览历史、博览文物、阅读书籍、欣赏书画和观赏演出。
四、快旅慢游,邂逅江南四季风华
30分钟直抵杭州都市圈,1小时覆盖苏锡常核心区。这条南北纵贯的生态廊道,不仅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纽带,更是一条串起宜兴山水、人文、茶陶的全域旅游风景线,一路通衢,纵享江南诗画。行驶于宜长高速,2公里外窑湖小镇,享受都市人返璞归真的桃源生活,共赴一场山水与人文的浪漫之约。15分钟直达“江南第一古迹”善卷洞,亿年溶洞光影交织,探秘地质奇观。10公里外张公洞漂流,感受地下河探险的惊险与清凉。借“天然氧吧”的特色,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窑湖小镇两大集生态自然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独特主题乐园式度假小镇飞速发展,成为现代都市人寻找松弛感与仪式感的理想归处。
国山碑、玉带桥(苏东坡捐玉带修建)、张公祠(全国唯一一处岳飞抗金军事指挥所遗址)等历史遗迹,骆驼墩遗址、宋窑遗址(高速管理中心大院)等考古遗址,东坡书院、徐悲鸿故居、吴冠中故居等名人故居,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潘汉年故居、同乐堂、大芦寺等革命地址,星点般坐落在公路周边,更烘托出宜长高速作为一条旅游公路的厚重文化底蕴。
公路周边特色活动层出不穷。“茶禅四月到宜兴”,阳羡100公里越野挑战赛,山湖音乐节,“金秋十月醉陶都”,“宜兴文化旅游周”等活动,积极拓展宜兴文化旅游辐射范围,全方位提升宜兴对外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2025乙巳蛇年春晚在高速周边窑湖小镇取景。
五、特色食宿,高速即达烟火人间
舌尖寻味,高速线上服务区与周边乡镇均可提供当地特色餐饮。用南烛叶(乌饭草)汁浸泡糯米蒸制而成的乌米饭,色泽乌黑发亮,口感清香软糯。山区的雁来蕈(一种秋季野生菌)与咸肉、嫩笋同炖,鲜香浓郁,被誉为“江南山珍”。和桥豆腐干、高塍猪婆肉、徐舍小酥糖、杨巷葱油饼等非遗美食,更可瞬间激活味蕾记忆,让人欲罢不能。
高速阳羡度假区收费站出口阳羡民宿发展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公路周边民宿产业向更高标准发展,民宿数量和质量飞速提升。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地方旅游行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将民宿集群打造成微度假综合体,提升民宿品牌形象。目前,阳羡旅游度假区有主题民宿318家,客房3500间,其中有龙隐溪山、江左凤凰、篱笆园、花筑等知名品牌。在沿线山村,民宿形成了极具规模的集聚态势,精品民宿集中度高,研学民宿、艺术民宿、亲子民宿、宠物民宿、康养民宿等由细分市场和新兴需求引导产生的全新民宿业态不断呈现。
六、硬核支撑,线上服务多元立体
立足宜长高速公路“东坡云衢•陶韵长隧”定位,结合张渚镇“江南生态明珠”“红色文化之乡”的区位优势,高速线上张渚服务区已打造为集交通服务、文化体验、旅游导览、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主题服务区,形成“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特色品牌。由服务区与“长三角一体化旅游联盟”共同打造的“全域旅游咨询台”,“咨询台”实时发布周边热门景区相关数据,为旅客提供咨询、门票销售等配套服务。大厅内的宜兴竹海、善卷洞打卡点,将宜兴市著名景点搬进服务区,吸引旅客纷纷拍照留念。
服务区提供包括吃饭、加油、休息、购物、汽修、上厕所等综合性服务。配备停车位302个,满足多元车辆停放需求,特定区域设定房车营地驿站,增设新能源充电桩、房车补给设施,配套露营装备租赁,吸引自驾游群体。同时,服务区设置智慧厕位338个,统筹抓好环卫公厕管理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确保公厕的洁净感体验感的攀升。
作为亚洲首个“残老一体”无障碍服务区,服务区还坚持把践行社会责任作为服务的出发点,把关注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在广场设置残疾人专用车位和通道,大厅内配备低位服务台、专用休息区和无障碍洗手间及无障碍电梯等,让残障人士在服务区实现无障碍通行、消费和休憩,真正把关爱送到每一位旅客身边,让匆匆之行变为温暖旅途。
七、激发活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宜长高速通车极大缩短了苏浙两省的时空距离,不仅打破了张渚、太华、西渚等镇的高速空白,更推动了沿线村庄经济发展。沿线茗岭村青梅加工产业实现跨省联动,青梅年加工总量提升至近900吨,形成苏浙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宜南山区竹海、善卷洞等景区接入长三角“1小时旅游圈”,沿线村庄依托农路与高速衔接,打造“彩虹路”等休闲设施,吸引大量游客,民宿年营收同比翻倍增长。村集体依托临近高速优势开发茶园旅游,发展物流产业、康养产业,衍生新岗位,村民就业更为多元。高速通过“交通+产业+生态”融合模式,提升沿线村庄经济活力,直接拉动农产品加工、旅游业收入,并通过土地增值、就业扩容实现村民增收,村民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
八、其他资料
(1)近年来所获荣誉资料
1、2025年5月,中国公路学会旅游交通工作委员会授予“2025年度美丽公路”荣誉。
2、2018-2020年宜长高速连续三年荣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省级示范工程(工地)。2019年宜长高速荣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水运省级品质工程。
(2)媒体报道
除雪保畅(东方卫视《看东方》新闻);“兴兴相融”话宜长(交通强国视频号宣传片);《“绿色长廊”铺展区域协同发展美好画卷》(交汇点);《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管养实践》(交汇点);《“水幕标语”新奇又安全!江苏首套隧道柔性拦截系统正式落户》(交汇点);《阳羡度假区收费站:开启诗意生活》(交通强国);《以融合之画笔,绘制“山水阳羡”新图景》(中国交通报)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