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环北龙山生态旅游风景道

2025-11-08 09:37:34
申报单位:青海省海东公路总段
投上一票  

  一、基本情况

  环线围绕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片区甫达坂、浪士当、卡索峡、扎龙沟、下河五大景区,全长249公里,串联46个村镇,沿线35停车港湾,投资估计922.24万元。整条路线由G341 胶海线、G338 海天线、S204 扎碾公路构成。其中G341 胶海线全长50.416公里,道路等级二级39.416公里、三级11公里,路宽7.5米,设计速度60Km/h 。G338 海天线全长16公里,道路等级三级,路宽7.5米,设计速度60Km/h。S204 扎碾公路全长50.87公里,道路等级三级,路宽7.5米,设计速度60Km/h。

  二、主要做法

  (一)设施建设。

  结合现有道路设施条件,以提升公路服务品质为抓手,多措并举打造公路主体、慢行、景观三大系统衔接配套的交旅融合基础设施,为统筹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以4个主要、5个次要进出通道,形成青海•环北龙山生态旅游风景道进出通道体系。以4个一级驿站、7个二级驿站、3个门户节点、13个观景台、1条慢行道,建立风景道旅游服务体系,沿线分级设立服务驿站节点,串联重要旅游节点和旅游吸引物,驿站的设置与所在区域的非遗文化相结合,更多地体现风土民情,推广地方特产,以实现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现有道路条件,在门户节点、现状观景台及沿路村镇区域增加道路标识、景观导视系统及户外小品,全路段品牌标识统一设计,形成品牌效应,对沿线景观风貌和建筑风貌进行统一规划, 避免杂乱的景观和视觉观感,提升道路景观效果。

  设置精神堡垒3个,主要分布于景观道门户节点区域。以山与森林为主要设计元素,植入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七彩和岩石材质元素,凸显风景道景观主题,展现其原始生态感。设置地面标识约38个, LOGO设计以“保持热爱,奔赴山海”为设计思路,引出“青海•环北龙山生态旅游风景道”道路主题。结合七彩森林、高原、山地三大元素,展现青海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色彩与活力。设置入口标识12个,入口标识和精神堡垒设计主要布置于风景道沿线观景台或村庄与道路连接处,起区域指引及导视作用,同时也增强风景道景观风格整体性,烘托旅游氛围感。

  (二)服务质量。

  设置三处一级驿站(互助、青石岭、北龙山),用地规模大于15亩,提供大客车位、小车停车位、充电桩车位、加油站、商业配套、休憩区场所、游客集散中心、自行车租赁、自行车停车点、文旅解说系统、卫生间、文化小品、户外家具,保障游客医疗、饮水、露营场地、房车营地等服务。设置七处二级驿站(彩林、彩陶、彩岩、彩秋、彩行、彩宿、彩情),用地规模大于300平方米,提供观景平台、划线停车位、文旅解说系统、户外家具、自行车停车点,保障休闲、自行车租赁、商业配套等服务。

  安全方面,配套错台式、石笼式、流线式、渐变式等形式丰富的挡墙,采用绿化遮蔽和景观装饰,弱化其体量,并展现当地文化,让公路成为展示当地人文风情的窗口。发挥景观设计在道路通行安全中的作用,通过植物的搭配,合理组织空间关系,引导行车视线,宜透则透,该隐则隐,宜快则快,该慢则慢,形成收放有致快慢皆宜的驾驶节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驾驶感受。在保证排水的前提下,采用盖板边沟和植草边沟,并结合拓宽碎落台进行绿化处理,体现出公路的容错理念,提升道路行车安全。急弯处和长下坡处设置彩色沥青减速带,既能有效提醒驾驶员前方情况,也是沿线的靓丽景观,为道路增彩。

  (三)环境整治。

  根据“因路制宜、生态自然、美观经济”的目标,在环线路侧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根据“大中小”“点线面”相协调的原则,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植被混播或单独种植,多措并举防止水土流失,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与修复,路侧景观设计注重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道路成为连接各个景点的纽带。

  同时通过持续推进路域环境大整治、大排查工作,全面排查公路损毁,塌方、碎落路段路面清理工作,及时恢复路容路貌;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做到路肩、边坡、边沟平顺垃圾,路面干净整洁露本色。对重点沿线道路、停车港湾及其道路两旁白色垃圾堆放等问题进行清理清运。及时扶正、更换、刷新公路沿线损坏、缺失的里程碑和百米桩,修补路面坑槽,确保公路平整密实,沿线交通标志标牌清晰、醒目,交安设施完整、齐全,打造安全的公路通行环境。

  (四)运营管理。

  加快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投入和协调力度,统筹做好旅游公路建设、运营及旅游资源开发各项工作,改善景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服务能力。加强环线路域环境整治、改造,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的行车环境,做好路域环境“八无”;加强生态修复,提升道路绿化“颜值”,贯彻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公路绿化方针,提取沿线景观特征、明确景观主题,提路域景观整体性、特色性和节奏感,切实将生态养护理念与“生态文明”体系有机融合起来。

  三、项目实践效果

  (一)经济效益。

  一是依托风景道的建设,助力沿线村镇推进“点线结合、连线发展”的乡村旅游,并通过建设森林养生基地、自然研学体验地等项目,切实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二是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神韵北龙山”盛夏森林音乐会,带动本土的农特产品、工艺品及工业品的销售,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推广特色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通过提升旅游交通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优势,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传播效果,吸引更多游客,2024年北龙山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收入782万元。通过高水平建设,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社会效益。

  一是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里耶古城遗址、洗车河和捞车河的古建筑群等,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带动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有力改善公路周边风貌,推动形成“一体多元”的区域特色联动,沿线旅游景点和村镇众多,可全面提升旅游公路品牌价值以及游客体验度,成为我省生态旅游公路新名片,助力我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

  (三)生态效益。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旅游公路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全生命周期,强化交通选线选址生态优化。其中全长51公里的扎碾公路,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规划中省级重点公路之一,沿线穿越北龙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和仓家峡省级森林公园。为保护公路沿线植被的完整性和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坚持生态优先、因地施策,采取“两隧”“三桥”互联、去直绕线等精细化设计,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累计优化改线达16.3公里,较原设计少征占林地3.6公顷,少砍伐林木8万多棵,总计减少投资约200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桥梁架空等空地和超限检测站等闲置用房,增设景观小品、停车港湾、观景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我省东部地区出省通道风貌。二是加强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安全的栖息地,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扎碾公路穿越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地质公园至乐都仓家峡省级森林公园,为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占用,在建设过程中,省公路建设管理局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对涉及影响生态环保的工程进行了重大优化设计,采取“以桥代路”“涵洞改桥梁”等科学绿色的顶层设计,是国内唯一将生态环保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公路。三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向游客传播生态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