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生态文旅坦途,唤醒黄河岸畔 “红色圣地”新活力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
一、总体介绍:战略破局,打通晋西高原发展“经脉”
石楼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既是红军东征“主战地”“首战场”,又是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县城,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青铜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坐拥黄河奇景“黄河第一湾”兼具黄土高原的苍茫雄浑与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长期以来,崎岖的山路与滞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如同枷锁般束缚着石楼红色资源与生态景观的开发潜力,也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

为打破这一困境,石楼县委、县政府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建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作为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关键主线,这条公路不仅是石楼连接外部市场的“主动脉”,更是串联县域内红色遗址、黄河景观、古村聚落的“黄金纽带”-西接永和乾坤湾,东连交口云梦山,将“黄河第一湾”、红军东征纪念馆、毛泽东同志路居、郝家大院、棋盘山生态景区等核心文旅资源紧密串联,推动石楼旅游从“单点零散”向“全域联动”转型,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主要做法:核心实践:构建“三维融合"发展体系
(一)路网串联:打造全域旅游“黄金廊道”
石楼县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一纵”核心,融入“一纵一横内外环”全域交通规划,串联普通国省道与“四好农村路”,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对外,无缝衔接山西沿黄“黄金旅游带”,北承忻州老牛湾、南接临汾壶口瀑布,实现与全省重点景区的联动;对内,将黄河奇湾旅游度假区、东征文化园两大核心景区与12个建制村紧密相连,构建“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旅游格局。
(二)文农赋能:培育特色融合“产业生态”
1.文化铸魂,丰富体验层次:深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三色底蕴,推动“文旅+红色”“文旅+民俗”深度融合。在东征文化园,通过文物展陈与场景复原打造沉浸式研学基地,年吸引超万人次开展红色教育;在崖头村,将陕北说书、窑洞剪纸等民俗融入篝火晚会,让传统文化成为游客可参与的“活风景”;永由村以4000年古槐为核心,打造祈福文化与乡村音乐汇,单村“五一”接待游客达1.54万人次。
2.农业筑基,延伸价值链条:以“特优战略”为抓手,推出“奇湾”区域公用品牌,整合1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在景区与民宿设置展销点,形成“旅游见景、农产留味”的消费闭环。目前已改良红枣、核桃种植面积52万亩,带动1.1万农户参与产业链,“石楼金小米”“黄河滩枣”等地理标志产品销量逐年攀升。
(三)乡村焕新:探索共建共享“振兴路径”
针对沿黄村落“空心化”问题,创新“合作社+第三方”运营模式,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旅游资产。崖头村流转村民房屋改造民宿,配套建设文化广场,2024 年国庆单日接待游客超20000人次;柏卜湾村改造窑洞民居、建设170 亩采摘园,从寂静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2025年“五一”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
通过建制村合并整合资源,在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 “一村一品”特色:柏卜湾主打“黄河人家+农耕体验”,崖头村聚焦“民宿集群+民俗展演”,永由村深耕“古槐文化+慢生活”,让乡村既成为旅游目的地,也成为村民幸福家园。
三、生态优先:路景一体,打造黄河岸畔 “生态绿廊”
石楼县始终将“生态保护”贯穿公路建设全过程,严格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原则,将公路打造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生态艺术长廊,实现“车行路上、人在画中”的体验效果。对建设中产生的边坡、采用“喷播绿化+灌木种植”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在公路两侧100米范围内,开展“彩化、美化”工程,种植油松、侧柏等常绿树种作为生态基底,搭配金叶榆、金叶女贞、紫叶小柴、紫叶矮樱、三七景天、卫矛球、等花卉灌木,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四季景观带,既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又营造“红色公路伴绿廊”的视觉效果。
三、主要成效:红利凸显,绘就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新画卷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的建成通车,不仅打通了石楼的“交通瓶颈”,更带动了文旅、生态、民生等多领域的全方位提升,成为县域发展的“加速器”。
(一)交通效益:从“闭塞末梢”到“区域枢纽”的跨越
公路通车后,石楼与外部的交通衔接大幅优化-前往“黄河奇湾”的车程较此前缩短40分钟,到红军东征纪念馆的通行时间减少30分钟;同时,通过与周边市县旅游公路的互联互通,石楼成功融入“黄河金三角旅游圈”,从过去的“交通末梢”转变为连接晋西红色旅游与黄河生态旅游的 “区域枢纽”,2024年公路日均车流量较通车前增长60%,其中旅游车辆占比超70%。
(二)旅游经济:从“小众冷门”到“红色热门”的突破
交通带动下,石楼成功融入晋陕沿黄旅游经济圈,黄河奇湾3A级景区创建稳步推进,东征文化园影响力持续扩大。2025年“五一”期间,全县农副产品销售因旅游带动超18.6 万元,特色民宿入住率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农文旅融合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三)品牌建设:从“资源沉睡”到“黄河生态”的升级
凭借交旅融合实践,石楼“青铜之乡、东征胜地”文旅名片愈发响亮,“奇湾”品牌通过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等平台走向全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更成为山西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
四、经验启示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的建设表明,交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路、景、文、农、村”的有机共生。通过以路串珠破解资源分散难题,以文塑魂提升旅游内涵,以农筑基夯实产业根基,以村为点激活民生动力,能够有效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红色文化”与“黄河生态”深度融合,以公路为纽带,实现“交通+文旅+产业+民生”的多维联动。
未来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不仅是一条“景观路”,更是黄河流域红色文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示范路”。石楼将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生态+乡村”的融合模式,让这条黄河岸边的“幸福路”,承载更多的发展希望与民生期盼。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