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横黄路,织就交旅融合新画卷
展开宁乡市的地图,一条东西向延展的长条形版图跃然纸上。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横黄公路宛如一条贯穿东西的动脉,不仅联通了地理,更串联起历史、文化与产业,编织出一幅交通与旅游、乡村与发展深度融合的壮丽画卷。它见证着从“行路难”到“通衢道”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梦想与荣光。

一、 从古道崎岖到康庄通衢:交通嬗变夯实融合之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宁乡以西,广袤的湘中腹地及更深远的大西南,曾因山川阻隔,交流维艰。最早的“老横黄公路”始建于1958年,彼时仅是依靠民力物力艰难开辟的沙土单行道,犹如一条纤细的丝线,勉强维系着内外的联系。随着时代车轮前行,原有的窄仄道路已不堪重负,车流、人流、物流在此常遇“梗阻”,“行路难”成了制约发展的“紧箍咒”。
“若要富,先修路”。为打破瓶颈,完善区域路网,激活西部山乡,宁乡市于2009年建成了新的横黄公路。这条全长15.2公里的通道,起于横市镇金山,止于黄材水库主坝下,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阔,路面平整。此后,2015年的沥青路面提质改造,2018年的全线亮化工程,如同为这条动脉一次次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愈发顺畅、安全、靓丽。尤为重要的是,随着2017年益娄衡高速公路通车,横黄公路与之实现无缝对接,宁乡西部乡镇“半小时上高速”的梦想照进现实,真正实现了“大道通衢连四方”,为交旅融合铺就了坚实的“快车道”。
二、 因路而兴,文旅绽放:串珠成链激活千年文脉
“一路通,百业兴。”横黄公路的贯通,首先打破了宁乡西部地区文旅产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它如同一条金色的丝线,与S324线黄沩公路协同,将散落在山水之间的颗颗“珍珠”——沩山风景区的禅意灵秀、千佛洞景区的鬼斧神工、青羊湖风景名胜区的碧波万顷,特别是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炭河古城景区的厚重历史——精巧地“串珠成链”。
宁乡素有“青铜文化之乡”美誉,黄材镇炭河里更是曾出土“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国之重器,沉睡三千年的西周文明于此苏醒。横黄公路,成为连接古老文明与现代体验的时空走廊。依托炭河里遗址而建的炭河古城,深度挖掘文化根源,以《炭河千古情》等演艺形式,将静态的历史遗迹转化为动态的文化盛宴,让沉睡的青铜器“开口说话”。自开园以来,超过600万游客经由横黄公路涌入此地,穿越时空,感受西周社会的风貌与青铜文化的璀璨。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
交通的便捷,催生了“炭河专线直通车”的开通,吸引了300余家旅行社签约合作。文旅产业的繁荣,直接带动当地5000余人就业,撬动消费超过10亿元。昔日因交通不便而“手脚无法伸展”的乡镇,如今借助这条公路,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为了蓬勃发展的产业优势,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交旅融合”的良性循环。
三、 路衍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与文明乡风比翼齐飞
横黄公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文旅。它更是一条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黄金通道”。
对于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沩山乡而言,横黄公路是其联通外界、走向市场的最主要生命线。闻名遐迩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沩山毛尖”,得以告别“山路崎岖运出难”的历史,沿着平坦的公路走出深山,香飘全国,成就了数亿元的茶叶综合产值。沿线横市镇的优质烟叶、艾叶,黄材镇的辣椒、大米、猕猴桃等产业,也随着车轮的滚动,知名度不断攀升,销路持续拓宽。“酒香不怕巷子深”变成了“路畅自有客商来”。
产业因路而兴,乡村因路而美。交通带来的发展红利,反哺于乡村建设。公路沿线的提质升级、美丽屋场的精心打造、庭院的修缮美化,让古老的村落焕发新颜。在横市镇仁桥村,公路与蜿蜒入户的水泥路、清澈的水体、如画的田园相映成趣,水车、凉亭、小桥点缀其间,村民感慨“在家门口就能逛公园”,甚至吸引了野鸭、白鹭前来“定居”,真正实现了“四季果园,醉美仁桥”的愿景。
黄材镇数十个美丽屋场如繁星点点。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更注重乡风文明的培育。村民规约墙、农家书屋、文化长廊、风尚堂等场所,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村民的行为规范。颇具特色的“屋场夜话”,利用夜晚闲暇,在村民广场、农家堂屋搭建干群议事平台,听民声、解难题,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乡间沃土,使乡风文明主旋律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四、 精管细养,绿色发展:匠心铸就美丽风景线
一条公路能否持续发挥效能,管理与养护至关重要。宁乡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横黄公路作为“四好农村路”的典范来打造。
在设计与建设中,充分尊重原有山村肌理,坚持绿色生态意识,因地制宜进行特色环境营造。全线线形优美流畅,路况坚实稳定,行车舒适平稳。沿线栽种的行道树与灌木丛,不仅稳固了边坡,更将公路本身融入自然画卷,成为一道移动的风景线。
通过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形成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管养格局。交通安全设施规范齐全,标志标线清晰醒目,日常巡查养护到位。24台公交车(118路)以每5至15分钟的高频率班次穿梭全线,极大便利了群众出行。黄材、老粮仓两个交通运输管理站肩负起日常养护、路域环境治理的重任,确保了这条动脉的长期安全、畅通与整洁。横黄公路,已不仅是运输通道,其本身也成为了全域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结语
一条横黄路,半部宁乡西部发展史。它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承载着昔日的艰辛与梦想;它在时代的浪潮中焕新,打通了发展的脉络与瓶颈;它在未来的蓝图中延伸,链接着文化的瑰宝与旅游的热土,滋养着产业的兴旺与乡村的文明。这条公路,是宁乡推进交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与辉煌见证。它将继续如椽巨笔,在青山绿水间,描绘更加绚烂的产业新天地与乡村新画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