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丝路1号线”:打造大敦煌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范本

2025-11-08 09:58:11
申报单位: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投上一票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践行“交通+旅游”发展战略,立足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依托交通牵引和聚集效应,策划打造了“交响丝路1号线”交旅融合项目,是2021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大敦煌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重点依托项目。项目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与瓜州县,以构建“快进慢游、景道互联”的现代化旅游交通体系为目标,通过建设S598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G3011柳格高速悬泉置“开口子”、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等重点项目,系统整合沿线莫高窟、悬泉置、锁阳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榆林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戈壁雕塑艺术长廊、葫芦河湿地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出一条集交通通达、文化传承、生态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交旅融合廊道,形成“一廊多环、东西联动”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图1 “交响丝路1号线”项目示意图

  理念创新,推动交通与文旅融合新发展

  项目立足“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结合路衍经济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交响丝路1号线”项目建设串联沿线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依托公路服务区丰富区域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形成世界文化遗产与公路交通互为一体、互促共进的交旅融合发展模式。

  建成国内首个“交旅融合”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悬泉置遗址景区。以“服务区+文化遗产活化”为思路,将G3011柳格高速公路甜水井停车区升级改造为具备高速服务、旅游体验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打造集高速服务、游客导引、文化体验、特色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交旅融合示范项目,实现古代邮驿与现代服务区千年后的“握手”。

  打造跨域文旅双环线——通过建设G312线七墩至瓜州公路、S598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双塔至石包城旅游公路、G3011柳格高速悬泉置“开口子”工程、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打造“悬泉置—榆林窟—锁阳城—戈壁艺术长廊—敦煌”旅游小环线和“嘉峪关—双塔水库—葫芦河湿地—锁阳城—榆林窟—悬泉置—敦煌”旅游大环线,构建起与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遥相呼应的文化旅游集群,为全国“以路串景、以景兴域”的文旅发展模式提供实践样板。


图2 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

  模式多元,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项目聚焦投融资、建设、运营三大关键环节,通过全方位机制创新,探索形成“路产一体、市场运作、政企携手、多元参与”的特色发展模式,在破解资金瓶颈、加速项目落地、丰富业态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文旅交通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投资端,以模式创新拓宽资金渠道,有效缓解普通公路建设融资压力。成功构建“委托建设运营(EBO)”模式,由政府委托国有企业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通过市场融资补充财政资金缺口,实现公路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管理。同时,建立“交通+文旅”特许经营捆绑开发模式,以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遗址景区和锁阳城遗址景区文旅资源经营权置换公路建设资金,将交通基础设施与文旅资源开发深度绑定,有效缓解普通公路融资压力。

  建设端,构建“行业+地方+国企”多方联动协同机制,推动项目高效落地。在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榆悬路建设中,通过交通部门协调、地方政府出让景区特许经营权、国企投资建设的模式,促进遗址景区开发的同时,解决了嘉峪关、敦煌游客进入悬泉置、榆林窟、锁阳城景区“最后1公里”交通问题,整体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快速成型。

  运营端,以一体化运营和业态创新为核心,实现交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主题服务区+遗址景区+遗址展示”联动运营,将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悬泉置展示中心、悬泉置遗址本体一体化管理,在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基础功能的同时,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探索“交通+多元业态”融合路径,借助体育赛事活动热潮和品牌影响力,推出“重走玄奘路”“汉唐古道徒步”等精品线路,打造“交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业态,实现交通引流、文化赋能、旅游消费的良性互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生态。

  智慧赋能,重塑千年丝路畅游新体验

  项目以数字技术激活千年丝路文旅价值,通过“中枢搭建+服务升级”双轮驱动,为智慧赋能、重塑千年丝路畅游新体验筑牢根基,全方位升级丝路旅游智慧化水平。

  构建“一中心四平台”,打造敦煌智慧旅游新中枢。通过完善敦煌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以及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旅游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指挥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四平台,构建起覆盖数据共享、产业监测、智慧营销、公共服务与遗产保护的全方位智慧生态。

  开发APP与一卡通等核心产品,构建敦煌旅游“一站式”服务体系。依托“一部手机游敦煌”APP,完善大敦煌区域内宾馆酒店、景区景点、旅行社、民宿客栈等旅游信息发布,让游客通过APP完成在线预订全流程服务、一键规划个性化行程;同步开发大敦煌旅游一卡通,实现区内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道路客运、高速、景区直通车等场景的“一卡通行”。此外,通过完善大敦煌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推出多维度联程联票,提供联程联运“一站式”票务服务,为游客带来全新出行体验。

  效益凸显,“交响丝路”激活发展新动能

  项目实施有力带动了沿线群众增收、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激活了“交响丝路”发展新动能,形成经济、社会、民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文旅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交响丝路1号线”的运营成为区域文旅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其试运营3个月期间便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接待游客2.34万人次、实现营收134.94万元,其中悬泉置遗址景区作为核心节点,首日接待量即突破2000人次,区域旅游经济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为敦煌、瓜州等地文旅产业突破量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社会效益迎来全方位提升。七瓜、马桥、双石(一期)公路的建成通车,彻底打通了敦煌与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区域交通路网结构,特别是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的建设,使莫高窟至榆林窟的通行距离从170公里缩短至120公里,通行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1.5小时,有效构建起“外部高速衔接、内部慢游体验”的旅游交通新网络,游客出行效率与舒适度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性动力。双石公路等项目的建成,不仅串联起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成为便民惠民的“致富路”“幸福路”。项目直接惠及沿线8万移民群众,推动20万亩优质枸杞、10万亩蜜瓜等特色农产品便捷外销,实现了“修一条路、兴一片业、富一方民”的综合效益,为沿线地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交响丝路1号线”凭借其前瞻性发展理念、多元化创新模式、智慧化畅游体验和显著综合效益,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项目不仅有力推动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建设,也为新时代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甘肃智慧”与“敦煌经验”,成为全国交旅融合发展的标杆示范和生动实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