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 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
悦途出行AI智慧枢纽交通接驳服务平台
一、总体情况
北京南站夜间交通面临“大客流-少运力-低效率”三重矛盾,亟需智能调度与多模式协同解决方案: 高峰压力:22:00-0点日均到站客流超1.4万人(周末达1.6万+),90%旅客要求“一站式到家”; 运力缺口:地铁停运后(4号线23:03/38停运,14号线22:40停运),夜间公交接驳仅覆盖10%-15%客流,网约车应答率锐减至25%,出租车供给短缺; 效率瓶颈:停车场出口单车道设计导致通行能力仅1200-1440辆/小时(需求高达3000辆),网约车“进站难-停车难-寻客难”问题突出。 主要做法 (一)智慧调度中枢建设
1、需求前置采集
为了提前掌握旅客的出行需求,从而更精准地规划后续的接驳服务,将通过 12306 接口以及支付宝入口这两个旅客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主动引导旅客在出行前就输入自己的目的地信息。基于这些提前获取的目的地数据,系统会结合多种因素进行智能分析,优先向旅客推荐定制巴士和网约车等接驳方式。通过这种提前采集需求并智能推荐的方式,可有效减少旅客出站后的决策时间,提升整体出行效率。
2、全链路资源整合
在动态匹配车源方面,系统会实时同步网约车的位置信息,让调度中心能够清晰掌握每一辆网约车的实时动态,以便在旅客有需求时能快速调度最近的车辆;同时实时更新出租车蓄车池的状态,包括当前的车辆数量、待运旅客数量等,确保蓄车池的车辆能合理分配;另外还会实时跟踪定制巴士的座位情况,以便根据旅客需求及时调整班次或座位分配。
在站内导航联动上,采用电子围栏技术划定优化后的上车点范围,防止车辆和旅客在非指定区域聚集;同时结合 AR 导航功能,为旅客和司机提供直观的实时导航指引,引导前往优化后的上车点,减少因迷路或找错地点而浪费的时间,提高上车效率。
3、云平台技术支撑
依托强大的云平台技术,为智慧调度中枢提供稳定、高效的技术保障。云平台具备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能够实时存储和分析来自 12306 接口、支付宝入口、网约车平台、出租车蓄车池、定制巴士等多个渠道的海量数据,包括旅客信息、车辆信息、位置信息、订单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云平台可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需求前置采集、全链路资源整合等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同时,云平台还具有高扩展性和高可用性,能够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扩展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确保在旅客流量高峰期系统也能稳定运行,为整个智慧调度中枢的顺畅运转提供坚实的技术后盾。


用户提交接驳需求 小交通接驳信息展示
(二)线下系统升级
| 维度 | 关键措施 | 创新点 |
|---|---|---|
| 运力 扩容 |
|
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司机的夜间运营积极性,激活原本闲置的运力资源,有效解决夜间运力不足的问题。 |
| 空间 改造 |
|
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合理改造和分流设计,从根本上破解了车辆拥堵的痛点,提高了车辆的通行和停靠效率。 |
| 导流 优化 |
|
通过提供全面、实时的信息,让旅客能够清晰了解各上车点的情况,减少了旅客的盲目流动,提高了整体的上车效率。 |



站内接驳推荐 站内实景导航
三、取得成效
(一)旅客大小交通接驳效率提升20%
| 指标 | 改善幅度 | 核心支撑 |
| 旅客离站时间 | ↓25% | 高峰等待从60分钟→39分钟 |
| 网约车应答率 | ↑41% | 补贴机制+专用通道 |
| 停车场通行能力 | ↑35% | 车道扩容+收费口内移 |
(二) 行业标杆引领

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实现显著成本优化:在夜间客流低谷时段,通过智能排班系统大幅缩减调度人力配置,同时确保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此项措施每年可为公司节省可观的管理成本。
创新商业模式有效激活夜间经济:针对通勤需求推出的定制化巴士服务使用率同比显著提升,不仅提高了公共交通资源利用率,更带动沿线商圈夜间消费活力,周边餐饮、零售等商户夜间营业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形成了良性的商业生态循环。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