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 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
山东中欧班列一单制助力“仓、运、贸”一体化业务优化
一、总体情况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经贸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欧班列不仅可以提高货运效率,更能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与合作。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要尝试“集结枢纽 ”+“班列”的新型服务模式,在“运贸一体化”“运单物权化”等领域加快探索和发展,加强与制造业、商贸、金融等领域的联动融合,挖掘班列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型业态。

图63- 1中欧办理装车现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11月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鼓励大型工商企业与骨干物流企业深化国际物流合作,共建共用海外仓储等基础设施,提高储运、流通加工等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中欧班列开行计划和运力分配机制,增加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同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计划强调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发展,以及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创新发展等措施。推动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2018年10月,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山东中欧班列,经过近6年的发展,累计开行超万列,年开行量增长10倍,运送货值超千亿,服务外贸企业超2万家,打造了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开行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中欧班列。班列国际运营线路已达56条,可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59个城市,成功构建起东连日韩、西接欧亚、南抵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一单制”发展,通过完善综合规划政策支撑体系、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培育、打造省级多式联运企业联盟,涌现了“前港后站”、公铁两用牵引车研发等典型案例,形成了“中欧班列(齐鲁号)”“胶黄小运转”“沿黄陆港通”等山东品牌。2021年4月份,在上合示范区成功签发首张CIFA多式联运提单,将“一单制”与“供应链金融”进行融合,提高了班列综合服务能力,让客户享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便捷服务,真正实现为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山东中欧班列将充分发挥集结中心的货源集结能力,深度打造“班列+园区”综合服务模式,嫁接国际贸易,形成“仓、运、贸”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二、主要做法
(一)中欧班列“仓、运、贸”一体化业务一单制是“齐鲁号”创新推出的业务模式,该业务是山东中欧班列+国际贸易+班列集结中心的链条可复制推广新模式,为加快推进山东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抢抓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建设机遇,紧扣“班列+园区”展开深度探索,2022-2023年,齐鲁号创新并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2024年开拓并运营运贸一体化业务。

图63- 2山东中欧班列数字化服务平台
(二)2024年齐鲁号团队基于集结中心建设又创新提出“仓、运、贸一体化”运营模式并成功荣获山东高速集团2024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三)2025年,齐鲁号团队着手进行基于仓、运、贸一体化”业务的一单制研究,创新推出中欧班列+国际贸易+集结中心仓储的“仓、运、贸一体化”业务内容,创新推出通过一张单子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的一单制业务模式,一单托书作为货物买卖、中欧班列运输、仓储入库通知等依据,实现了“一单发运、一单到底、一单入库”。

图63- 3“一单制”运单
三、取得成效
(一)2025年7月,两列满载饲用小麦粉货物自哈萨克斯坦始发,经中欧班列抵达山东省青岛市,卸货后顺利存入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青岛枢纽项目园区仓库,标志着“齐鲁号”首单“仓、运、贸一体化”业务一单制模式成功落地。通过一单制开展中欧班列“仓、运、贸一体化”有效为客户为贸易链接资金效率提高1.5倍,集结中心仓库入库模式将为班列贸易进口企业提高物流效率50%以上,降低物流成本45%。
(二)截止2025年8月5日,已完成小麦粉仓运贸一体化操作5列310车8100多吨,为客户提供了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高效、高质完成采购和运输,并为客户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存储与提货服务。

图63- 4小麦粉仓库现场
(三)山东中欧班列探索研究的“仓、运、贸一体化”业务一单制模式是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能有效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率,提高国际贸易交易效率,延伸中欧班列业务链条。对于优化一体化业务模式,充分挖掘进出口货品,嵌入式研究产品产业供应链,深入了解供应链需求,能有效提供定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研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铁路大票与集结中心仓单结合,通过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平台确保货权清晰,打造“仓、运、贸”可信服务平台,通过联合采购、资源整合等方式,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与运营成本。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利用供应链金融手段,为班列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图63- 5装卸现场图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