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体量养护工程协同共治一体化建设
一、管理模式创建背景介绍
随着山东省内高速公路路网基本成型,未来新建高速公路逐步减少,高速公路从“大基建”时代迈入“大运营”时代。临沂发展公司当前负责京沪、长深、日兰、青兰、沾临、日滕、滨台、岚菏8条高速临沂段的运营,管养主线里程750公里,未来董梁和潍邹高速开通运营后管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是山东高速集团管养里程最长、运营体量最大的区域运营公司。
图1 临沂高速公路养护地图
临沂发展公司养护工程项目管理面临里程长、项目类型多、工作面广、路段车流量大等难题,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在调度管理上很难兼顾每个项目,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沟通链条长、信息衰减严重、决策效率低下等痛点。在大体量养护工程背景下,临沂发展公司联合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性的在莒南西收费站联合办公,建立临沂发展公司养护工程一体化办公基地,在此联合交警、交通执法等职能部门,乃至打造高校师生社会实践基地。这种模式超越了简单的“联席会议”制度,旨在通过对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角色定位、信息共享、流程再造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构建一个高效、协调的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降低项目成本,打造一个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知识共创的“战时指挥部”和“创新孵化器”。
二、主要做法
(一)管理模式核心机制
1.决策效率“扁平化”:核心内涵是将联合办公点定位为养护工程管理的“神经中枢”和“前沿指挥所”。通过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办公优化管理流程和信息共享建设,减少沟通和协调成本,各方管理人员可及时获取项目进展情况和关键信息,做出更加准确和迅速的决策,将传统的“串联汇报”变为“并联决策”。现场问题可实现“发现-研讨-决策-执行”的分钟级响应,极大缩短管理链条,快速解决问题,避免决策延误阻碍工程进度和质量。
2.信息共享“零损耗”: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池”,建立定期的沟通会议制度,便于掌握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同时能够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保证施工有序进行,提高施工效率,确保项目进度、安全、质量、技术等信息在各方之间实时、透明、对称流转,从根本上杜绝因信息孤岛导致的项目进展缓慢。
3.资源整合“最优化”:整合业主的管理资源及与地方交通局、高速交警与交通执法等政府单位的协调关系,监理单位的技术能力及监督权、施工单位的执行资源,形成“1+1+1>3”的五维协同合力,共同应对养护工程施工过程中面对的复杂环境。
(二)管理模式运行优势
1.调查工作扎实合理制定:申报每年养护工程计划时,项目办发挥管理优势邀请设计、检测、监理、施工等单位专家前往现场共同制定各项工程维修方案上报集团。年初下发图纸后和各项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害调查,通过多次现场勘查,详细掌握路段的车流量、病害类型及分部情况,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图2 多方联合现场病害调查
2.方案制定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对高速公路安全通行的影响,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单车道通行效率。2025年养护工程按照“一路一方案、一段一对策”的原则通过分析维修路段车流量、客货比例、大件运输车数量、车流量拥堵时段、通行车速等数据,合理分配通行车道,完善交通标志,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序,压缩施工占用道路时间,减少对公众出行的影响。
图3 方案制定
3.施工组织高效协调:在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对施工段落划分、作业队配合、工种协调等方面反复修订,通过建立融合办公晨会制度,项目办、监理和施工单位联合参加,针对前一天项目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各方工作进行安排。通过加强流水组织施工,实现了各作业队、各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高效推进,确保工程能够按照既定计划顺利推进,仅一个半月完成青兰、日兰和长深高速单车道109.56公里、7520.5万元铣刨重铺和加铺罩面工程。
图4 青兰高速路面修复工程完工
4.过程管理精细安全:养护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优势明显,项目办、监理、施工单位全天驻守,通过高效沟通和畅通信息渠道,确保了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日兰高速车流量大、车道少、大件运输车辆多,施工现场交警在上游过渡区值守,对异常交通状况及时进行疏导。清障队伍在下游过渡区待命,确保故障或事故快速清理,保障道路畅通。宽大的大件运输车给施工作业和道路保畅带来双重挑战,项目办充分考虑大件运输车辆的特殊性,按照50米/人的标准进行值守。根据大件运输车的行进情况,采用人员伴行的方式对施工作业布设进行动态调整。当大件运输车接近施工区域时,及时调整施工设备和人员的位置,为大件运输车开辟出安全的通行通道,避免了因施工对大件运输造成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准备完善的应急处置措施。
图5施工现场指导讨论
5.质量把控严格有力:三方共同对原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监控、成品验收等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同时,建立了三级质量审核管控体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严格的质量把控,为工程的圆满完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6试验检测
6.人才培养多维共进:在省内养护工程管理中,首次将人才培养从“附属功能”提升至“核心目标”之一,业主-施工-监理单位通过经验分享、技术共研,构建了在项目中培养人、在实战中锤炼人的常态化机制。搭建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合作平台,协同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高速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一路三方”人才实训基地。高校师生深度参与真实项目,直面复杂工程问题,从理论走向实践,推动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高速交警、交通执法等政府部门通过深度参与,深入地理解养护工程逻辑。通过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打破政府、高校与行业的“围墙”,使联合办公点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旋转门”。
图7 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共建
三、取得成效
该管理模式实行以后先后完成2023-2025年临沂发展公司养护工程共计46项,完成总投资3.1亿元,顺利完成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和亮点打造工作。
1.枢纽立交智慧扩容。研发动态应急车道智慧管控系统,2024年以长深高速马站枢纽立交C匝道路肩提升工程为基础,通过路网交通流数据和目标匝道上下游雷达感知设备,融合感知治理路段交通 状态和安全风险,控制可变信息标志进行动态管控,车辆可借助应急车道快速通行,实现交通疏导“云端”管理。系统试运行后高峰交通量由同期的1500辆/小时提升至2300 辆/小时,通行率提升超过50%,2024年国庆节期间未发生明显拥堵现象,同时与2023年国庆假期相比,上报拥堵次数减少70%,拥堵时长减少45.7%,交通事故数量减少44%,事故持续时长减少42.9%,缓解拥堵效果显著。该方案较扩宽车道方案节约工程建安费3000余万元,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创新应用场景案例。
2.高质量完成迎国检工作。承担青兰高速上虎峪隧道2023年迎国检工作,高质量完成隧道内各项维修及亮点打造工作,创新性以党建互联共建平台为依托,采用统筹推进、集中攻坚和精准提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迎检工作。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在总结隧道管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七优品质”隧道管养理念,管养成果得到交通部国检专家组高度好评,国检成绩名列前茅。
3.安全精品示范路打造工作。G25长深高速临沂段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条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和公安厅验收的高速公路,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安全精品示范路评选。在创建过程中注重交通安全设施与秩序管理致因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强调“一点一设计、一路一方案”的建设理念,着力提升精品路创建路段通行安全与效率。从安全设施和秩序管理的符合性、科学性、精细性三方面问题精准施策,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迎交通流护栏端头提升完善,复杂路段信息指引、事故相对多发易发路段、交通瓶颈路段优化处置达到立体化、精细化提升处置效果,打造了山东样板。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