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开路先锋,谱写澄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多年来,澄江市始终牢记嘱托,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目标,持续高效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路为媒、以路兴业、以业增收,全力推进农村路网建设,着力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一、澄江市基本情况
澄江市,云南省辖县级市,由玉溪市代管,距云南省会昆明市区52公里、玉溪市中心城区87公里。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47个村(社区)、432个村(居)民小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抚仙湖、化石地两大世界级资源,其中: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被誉为“玉溪的眼睛、云南的名片、全国的财富”;澄江化石地是亚洲唯一、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例证,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澄江于2023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202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063.7公里,高速公路3条59.5公里,普通国省道2条110.1公里,农村公路348条894.1公里,对外有高速路出口6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率、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两个100%,境内新建农村公路均为沥青公路(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5米)。内联外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服务全域旅游奠定扎实基础,助力澄江市2022年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二、“四好农村路”主要做法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澄江市紧紧围绕“三个国际城市”目标定位,聚焦“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工业兴市、品牌强市”四大战略,加速构建交通农文旅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筑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基
依托抚仙湖区位优势,澄江市大力提升全域旅游交通保障能力,加快改善全域的交通条件,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丰富旅游线路,打造“公路+旅游”多元产业互促互融。严格落实交通部《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统一高标准,高品质修建农村路。近几年,澄江市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约4.93亿元,建成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5米的沥青公路369.847公里。
图1 澄江美丽公路-三百亩路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绿美交通建设三年行动。提出“三型五层次”优化设计方案,打造“一棵树就是一个景点,一条路就是一个景区”,以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目标。充分挖掘澄江地域文化与绿美交通相融合,2023年超额完成绿美公路建设120公里,获玉溪市2023年度绿美交通考核第一。2024年以来,投资379.64万元,种植乔木32074余株,里程达50.14公里。
(二)政企合作,共创绿美公路建设新模式
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战略,借助优势资源,发展“农村公路+”模式。在不改变公路产权的前提下,企业出资3220万元,建设了一批串联热门旅游景点的旅游公路。一是引入康养头部企业泰康公司资本下乡,开发“山色 飞大田”项目,发展健康养生业态,“山色·飞大田”成为乡村振兴新典范,不仅推动了澄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还让当地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由企业出资建设的入园道路成功申报2023年绿美农村公路省级示范道路。二是澄江帽天山公路寒武纪乐园段成为交通旅游融合新纽带,企业出资将寒武纪欢乐大世界、海豚湾酒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等热门旅游景点必经道路澄江帽天山公路,改扩建为宽12米的沥青道路,大幅度提升了旅游出行体验。
图3 补益-飞大田路 图4 “山色·飞大田”项目
积极推广“建养并重”,加强道路养护违法双向整治。一是深入开展公路“消危行动”。近年来,澄江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12公里,处置自然灾害隐患点58个,有效确保群众出行安全。二是整合开展公路执法与道路运输业务,推进路警联合执法模式,查处超限运输车辆102辆次,其中“百吨王”2辆次,卸载货物2560.04吨,交管部门罚款187000元。非法改装货运车辆拆除率达100%。三是加强隐患路段整治预警。今年,设置完成安全警示彩带2810米、爆闪灯6个、防撞桶24只、加固挡墙70.6米,及时修复受损路产,持续推进道路隐患治理。同步开展路面修补、灌缝、绿化带清理等养护工作,累计出动450人次、作业车辆200车次,保障道路通畅与整洁。
(四)大力倡导“智慧交通”理念,运输服务更便民高效。一是致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澄江城乡公交停车场9个,城乡客运线路18条,农村客运班线3条,运营公交车122辆,61.48%为新能源公交,拥有新能源充电设施318个,车辆动态监控设备安装使用率100%,近三年城乡客运车辆责任事故万车死亡率为零。2023年,澄江市列入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单位,目前,正在开展云南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二是开展城乡客运信息化建设,开发“抚仙湖悠生活”“玉溪出行”“掌上公交”微信公众号。“交通+定制”为大学生及广大民众提供便民、惠民、高效的服务。2025年4月开通澄江往返昆明呈贡大学城定制客运专线。5月开通石林、弥勒、建水至澄江的客运线路。定制班线客运澄江至昆明高铁南站、澄江至长水机场,车辆5辆日均8个班次。自开展定制化运营以来,企业累计兼职包车372车次,一定程度解决了职工工资难题。
图6澄江至昆明长水机场,澄江至昆明高铁南站旅游专线车辆
三、取得的工作成效
(一)发展“公路+旅游”模式,交通助力旅游市场火热。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增收、文旅体育发展,探索发展“农村公路+”模式。畅通便捷的农村公路网串联了9个A级景区,7个等级民宿,2025年1至9月份接待游客1096.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6267亿元。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澄江市依托抚仙湖生态禀赋与特色文化资源,推出铜锅美食节、皮划艇嘉年华、低空旅游体验等多元文旅活动,10月1日至10月8日,澄江市累计接待游客总量约81.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7.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4%和8.60%,文旅市场活力与服务品质双提升。沿湖红沙滩、湾子沟等众多节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矣渡村“一抹蓝”民宿,与小湾民宿村串点成线,形成网红民宿经济带,沿湖“风景线”变为旅游“经济线”。马房村获评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抚仙湖星光夜市、寒武纪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圆满承办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抚仙湖半程马拉松等赛事。
(二)积极探索“公路+产业振兴”模式,聚焦“工业兴市”战略,大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助力创建9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培育51家村办“强村公司,为全市6万亩有机烟叶、1.2万亩蓝莓、1000余亩羊肚菌生产及销售奠定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基础。“澄江蓝莓”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年产值约5.8亿元的新兴产业。
九村镇:农田里的致富路。九村镇位于澄江市城区东北部,东隔南盘江与宜良县遥遥相望。是澄江较远的乡镇,其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蔬菜、林果,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小麦。澄江市交通运输局牢记农村公路建设使命,不放弃不漠视任何一条。通过不懈努力,九村镇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联起大片农田。其中,热水河村路便是这样一条连接田间地头与自然村的重要交通纽带。其于2023年修建,全长1.4km;路基宽不低于5.5米,路面宽不低于5米的沥青公路。九村种植户杨平感触最深,他说“蔬菜、烤烟运输最怕的就是路不好,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蔬菜在运输时磕磕碰碰,损失不少,而且道路狭窄,会车时也比较麻烦,现在这条路修好后,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因道路不平造成的蔬菜破损损失”。
从城区到乡村、从国省干道到乡村小道,条条公路纵横交错,将澄江市的一个个村庄与广阔世界紧紧相连,成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大道。一幅乡村齐富共美的画卷沿着澄江蜿蜒的农村公路正徐徐展开。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