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以管养长效促建设提质打造“最美回乡路”实践标杆
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广东省统筹部署“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提出“美丽农村路串点成线、成环成网,县镇村公路微循环更加通畅”的发展目标,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民生实事重点任务,要求打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深入贯彻国家及省相关要求,建立“市级统筹、镇街实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补助向镇街倾斜,以“四好农村路”项目库及“美丽农村路”项目库为抓手,推动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实现农村公路从“通达”到“畅达、美达、惠达”转型。
二、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标准
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以国家及省政策为根本遵循,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四好农村路”建设体系,总结编制了“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指引以及图册,印发给全市各镇街,以“系统性、安全性、生态性,可识别性、风格协调、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围绕“建好、管好、养好、运好”四大目标,从道路系统、环境系统、服务系统三个维度细化实施规范,为各镇街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指导。该标准充分融合各镇街“精品示范村”“美丽宜居村”的创建需求,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行业指导,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资源禀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以点带面: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一方面,以点带面,先后印发“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库和“美丽农村路”建设项目库。为突出“四好农村路”示范引领作用,从调整优化的项目库中,好中选优,先后挑选了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路项目和一批“美丽农村路”示范路项目,并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推广示范镇街经验做法,引导广大群众爱路护路,凝聚社会各界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另一方面,出台了《中山市“美丽农村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中山市“美丽农村路”建设项目工程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资金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发挥市财政补助资金的导向、杠杆作用,落实资金保障制度,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及美丽农村路的补助范围与标准。确保“美丽农村路”建设项目工作的有序推进,激发镇街动力。
(三)监管保障:助力质量与进度推进
全面健全项目全周期监管机制,通过强化督查指导,压实镇街在责任落实、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具体措施包括:一是严格前期审查,在项目启动前组织方案设计联合审查会,对技术指标、路面结构、交通安全设施及公路绿化等进行细致审核,确保工程符合“简单、实用、安全”的标准;二是实施动态进度管控,通过定期调度、督促镇街倒排工期,并建立通报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保障项目按时推进;三是落实完工考评,项目竣工后严格依据创建评分标准进行核验,确保市级补足资金落到实处。
(四)长效管养:确保道路持续服务
为确保农村公路长期稳定发挥效益,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推行“路长制+专业化养护”管理模式,明确市、镇、村三级管护责任体系:在镇街层面成立“路管办”,由镇街主要负责人担任路长,统筹辖区内农村公路管护工作;建立“一路一档”信息化管理体系,定期组织镇街开展公路基础数据库及电子地图更新工作,详细记录道路技术参数、养护记录等信息;实行“日常巡护+日常养护+年度检测”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开展道路巡查和日常养护,每年进行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保障道路长期处于良好通行状态。协助各镇街申报农村公路乡村道市级补助,推动全市农村公路实现列养率100%。
三、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全面提质
“十四五”期间,以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有”向“优”的质的飞跃。新改建的美丽农村公路严格按照公路技术标准实施,改造后道路通行能力提升明显,彻底解决附近村民拥堵问题。通过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平整度与耐磨性显著提高;新建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安全防护设施与交通标志标线更加规范,全面消除了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安全隐患。
目前,中山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220.438公里,三级及以上等级农村公路1435.692公里,占全市农村公路的64.6%,其中县道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农村公路PQI优良路率持续保持在80%左右,实现了“从堵到畅、从险到安”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成效得益于中山市持续加大投入,仅“十四五”以来就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68.18亿元,推动了路网质量、安全水平、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充分挖掘美丽乡村资源禀赋,按照“集中连片、重点突出、产业带动、效益明显”的原则,采取“四好农村路+”实施模式,因地制宜打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成效显著。
南朗街道左步村南冲路改造项目,充分考虑所在村蕴含的红色资源,以“香山名人文化路”为主题打造红色精品农村路,开通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精品公交线路,助推市南朗街道左步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已成为中山红色旅游线路主要景点之一,年吸引超30万游客参观。阜沙镇阜沙村横迳路示范路改造提升项目以“浮虚春涛文明路”为主题,将阜沙的浮虚文化与香山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岭南水乡美丽农村公路,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当地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些示范项目形成的“市级统筹指导、镇街精准实施、文化生态融合”的建设模式,已在中山市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中山市“十四五”期间完成美丽农村路建设约128公里,形成“建设一条、带动一片、示范一方”的良好效应,为广东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山经验。
(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近年来,中山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出行条件,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方面,全域通达能力显著增强。中山市已全面实现150个建制村100%通双车道公路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农村客运服务提升,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均已实现通公交,构建了以城区为中心、镇为节点、覆盖建制村、连接城乡的客运网络。另一方面,服务产业能力显著增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道路的改善使农产品外运更加便捷,“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例如,在横栏镇,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推动当地花木产业蓬勃发展,产品不仅销往全省,更远销海南、广西、福建等地。
四、经验启示
南冲路、横迳路的建设实践,是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的生动缩影。其核心经验在于:
一是坚持政策引领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谋划项目;二是强化统筹协调与技术指导,构建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建管养运一体化推进,实现道路功能与综合效益同步提升。
下一步,中山市公路事务中心将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推广美丽农村路成功经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实的交通保障。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