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 最美回乡路

丹顶鹤引路归故里——黄尖镇那条铺满诗与乡愁的路

2025-11-07 11:14:11
申报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人民政府
投上一票  

  案例简介

  林深路,这条蜿蜒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的美丽公路,不仅是盐城市旅游公路1号线的关键段落,更是江苏省“美丽农村路”的样板工程。它西起黄尖镇区,东接丹鹤线,跨越西潮河,串联228国道、袁家尖旅游岛、盐城林场等重要节点,全长11.068公里。自2008年通车以来,历经2018年的提档升级、2020年的旅游化改造以及2021年的服务设施完善,林深路实现了从满足基本通行到服务综合发展的华丽转身。它以其坚实的路面、完善的设施、创新的管护、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服务,生动诠释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深刻内涵,成为驱动区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全域旅游和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典型范例。

  社会成效

  林深路的建设与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格局,其社会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构筑全域旅游交通骨架,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林深路作为旅游公路1号线的组成部分,其首要成效在于有效整合了沿线分散的优质生态与文化资源,为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1. 串联核心景点,形成旅游廊道: 道路直接连接“世遗核心地”、“丹顶鹤保护区”、“生态林场”等核心旅游资源,将原本相对独立的景点串联成珠,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廊道。游客可以便捷地沿路游览,体验从湿地鹤乡到森林氧吧的多样生态魅力。

  2.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通过旅游公路改造,林深路配套建设了慢行道、骑行道、公路驿站和观景台。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游客“行”的需求,更拓展了“游”的空间和乐趣。驿站成为游客休憩、观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节点,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体验,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3. 创新交通运营,实现低碳便捷游览: 开设K202、316等旅游公交线路,日均发班近70趟,发车间隔短(20分钟),票价低廉(1元,军人老人免费),准点率高(99.5%)。这为散客和本地居民提供了经济、环保、高效的出行选择,有效引导游客采用公共交通方式游览,减少了核心景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日常联系。

  二、 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道路的畅通与升级,为沿线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收入多元化。

  1. 促进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大量游客涌入,直接带动了沿线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居民可以利用自家庭院开设民宿,在路边驿站或观景台附近销售土特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公路本身成为了一条“流动的展销平台”。

  2. 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品价值: 对于盐城林场等传统林业单位,林深路改善了其产品和物资的运输条件,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因旅游带来的知名度和人流量,也为林场的林下经济产品、生态旅游项目等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3.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源: 良好的道路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路域环境,提升了黄尖镇及沿线区域的整体形象,成为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完善的交通条件和潜在的旅游消费市场,吸引了社会资本关注和投资乡村旅游业、康养产业等新业态,为乡村经济持续发展蓄积了后劲。

  三、 创新养护管理机制,保障公路长效惠民

  林深路的持续美丽与畅通,得益于亭湖区在农村公路管养方面的改革创新,为“四好农村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1. 率先推行市场化养护: 自2019年起,亭湖区率先探索并全面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引入了专业队伍进行日常维护,提高了养护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2. 全面实施“路长制”管理: 通过印发《亭湖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路长制”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路长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压实了管养责任。

  3. 强化考核激励与资金保障: 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养护成果与政府绩效考核、养护资金拨付挂钩,形成了“以考促养、以评促优”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路有人养、养必优良”。

  4. 探索智慧管养新模式: 2022年开发“亭管养”系统,实现道路、桥梁等设施的线上巡查和实时监控。计划于2025年探索无人机AI巡检智能识别路面病害,标志着农村公路管养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实现了对道路状况的精准管控和超前干预,大大提升了管养效能和道路安全水平。

  四、 改善路域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生态融合

  林深路的美,不仅在于其通行功能,更在于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城乡生态融合的典范。

  1. 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 通过2018年以来的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以及2023年的垃圾清理专项整治,林深路实现了路域环境“八个无”目标。全线路面整洁,边沟畅通,无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现象,营造了干净整洁的行车环境。

  2. 精心打造绿化美化景观: 道路沿线注重绿化美化,路基路面边缘轮廓线、车辆行驶分道线、安全设施防护线、绿化美化线“四线”清晰分明。灵活运用“遮、透、露、诱”的景观设计手法,巧妙地将沿线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乡村风貌引入行人视野,使公路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

  3.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优美的路域环境和完善的慢行系统,不仅服务于游客,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休闲散步、健身骑行的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缩小了城乡在生活环境品质上的差距。

  五、 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林深路的“运营好”,体现在其公共服务属性上,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人员和资源的双向流动。

  1. 普惠公交促进城乡交流: 低票价、高频率、高准点率的公交服务,极大方便了沿线村民进城办事、购物,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消费,促进了城乡人员在观念、信息、文化上的交流融合。

  2. 物流通道助力农产品上行: 畅通的道路为农产品快速进入城市市场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运输损耗和成本,助力了“农产品出村”,增加了农民收入。

  3. 信息与文化传播的纽带: 公路沿线设置的旅游标识、驿站文化展示等,成为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生态保护理念的窗口,增强了城乡文化认同。

  林深路,这条“最美回乡路”,是“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它通过打通交通脉络,成功激活了全域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创新管养机制,确保了公路的持久活力;通过优化路域环境,提升了乡村颜值和居民生活品质;通过完善运营服务,促进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林深路的案例充分证明,高质量的农村公路不仅是连接城乡的物理通道,更是驱动产业发展、传承地方文化、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为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