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秀水有通途—公路让沉睡的自然资源焕发生机
一、案例简介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的大瑶山山脉,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468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其中瑶族人口占39.01%,素有“世界瑶都”之美誉。全县森林覆盖率87.99%,是广西最大、最重要的水源林区,县内生长的2622种原生植物中,药用类植物就多达1351种,其中包括“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经典瑶药,是“广西最大的药物基因库”,也是广西中草药品种最齐全的县份,被誉为天然的“万宝山”,目前全县有全国唯一一家公立的二甲瑶医医院,民族医药研究所1家,瑶药生产企业18家,2019年荣获“中国瑶医药之乡”称号。
全县境内全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中国天然氧吧”。全县共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被誉为“岭南避暑胜地”和“人世间之桃源仙国”,是理想的旅游、度假、避暑、养生圣地。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十四五”以来,金秀县将“交通活县”作为核心战略,10个乡镇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连通、77个行政村及20户以上自然屯100%通硬化路,2024年金秀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广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品牌创建县,为交旅融合奠定硬件基础。
(一) 农村公路+乡村旅游+寄递物流公交:打通“最后一公里”
全域公交网络建设:以“四好农村路”为骨架,结合“双创建”,开通覆盖全县10个乡镇77个村委的“客货邮”公交专线,国道355线在金秀境内路段长达81公里,省道206线长达99公里连接起金秀圣堂山、圣堂湖、六段瑶寨等核心景区及30余个特色村落,实现“景区直达、村村互通”,将金秀丰富的旅游资源紧密串联起来。为提升游客体验,交通运输部门特别将车辆、公交站牌等标识融入瑶族元素,将瑶族元素、公路文化与当地旅游风情有机融合,丰富了旅途的文化内涵。
(二)自驾车网络+露营地+节庆活动:构建“风景道经济带”
依托国道355线蒙山—金秀段、省道206线荔浦—金秀二级公路沿线打造“瑶风营地”,配套房车补给、瑶药足浴、民俗表演等功能,成为广东自驾游客“首站驿站”。环线风景道开发,设计“瑶都秘境”自驾环线,布三星级自驾车营地3个,旅游驿站6个,经营性露营地3个,结合喀斯特地貌与瀑布景观(如青山瀑布),形成“移步换景”的线性旅游产品。此外,独具魅力的民族节庆活动,五月杜鹃花节,十一月的盘王节,设置有大瑶山自行车挑战赛、金秀大瑶山赛车系列赛圣堂山汽车登山赛,感受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以及一场盛大的狂欢。
(三)农村公路+民宿集群: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路网改造带动民宿升级:通过硬化村屯道路,推动六巷乡、长垌乡等沿线村落发展精品民宿:例如古陈村利用瑶族吊脚楼改造的“云上瑶居”,年均入住率达80%,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万元。
“公路驿站+土特产市集”模式:在罗香乡、忠良乡等公路驿站设立农产品展销区,销售瑶山茶、野生灵芝等特色产品,2024年助农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二、社会成效
(一)经济效益
旅游收入倍增:贺西高速通车后,2024年暑期广东游客量同比增40%,旅游总收入突破15亿元;民宿集群年均入住率达80%,带动1200余人就业。2023年金秀县接待旅游人数849.66万人次,同比增长86.19%,旅游收入76.62亿元,同比增长81.45%;2024年金秀县接待旅游人数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102亿元,分别增长18%和长17%。
特色产业升级:六段村以公路网为纽带,建成茶叶核心示范区,带动317户村民发展茶产业,建成食用菌大棚80个,年产香菇超30万斤,一二三产融合产值年增25%。
(二)社会效益
文化保护与传承:搜集非遗普查项目300余项、资源信息4150项,通过“瑶族民歌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县中小学,非遗传承人增至120名。
乡村治理提升:六巷乡获评“广西乡村旅游重点镇”,古占瑶寨通过民俗表演队带动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50%。
生态与品牌效益:获评“中国生态康养旅居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称号,森林覆盖率达87.7%,生态环境质量连续5年居广西前列。
“公路+节庆”营销模式成功举办盘王节、杜鹃花节等活动,吸引游客量年增长30%,交通线路成为文旅IP核心载体。
(三)可复制经验总结:
金秀模式的核心在于“交通网织就产业网、文化网、民生网”:
1、规划协同:交通、文旅、农业三部门联合编制专项规划,避免资源碎片化;
2、民族IP赋能:将瑶族文化符号植入交通设施与服务,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3、智慧减碳并行:以数字化破解山区服务半径难题,以绿色设施响应低碳旅游趋势;
4、适用地区:多民族山区县域,需具备生态或文化资源禀赋,且基层治理能力较强。
金秀以“四好农村路”为纽带,将“行路难”的山区蜕变为“路通业兴”的交旅融合样板,其“交通撬动资源、文旅反哺乡村”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的“金秀方案”。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