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连景、景融文、文兴村——四川羊茸哈德村“最美回乡路”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纪实
一、 基本情况
羊茸哈德村,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位于黑水县沙石多镇,地处“奶子沟”八十里彩林核心区,距县城18公里,距达古冰川景区仅8公里,是嘉绒藏族聚居村寨。村落平均海拔约2800米,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彩色森林、天然氧吧”和“嘉绒藏寨第一村”的美誉。全村现有农户42户,人口200余人。
昔日的羊茸哈德,虽坐拥绝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嘉绒藏族文化,却因交通闭塞而“藏在深闺人未识”。过去的通村路、入户路狭窄崎岖、通行条件差,严重制约了村民的出行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优质的旅游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村民收入来源单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美丽的藏寨一度面临空心化的风险。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成为阻断游子归乡、阻碍乡村活力焕发的关键瓶颈。
面对发展的困境,黑水县委、县政府紧抓“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将羊茸哈德村道路提升改造作为推动县域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通对外连接通道、优化内部路网结构、提升道路服务品质。通过持续投入和精心打造,羊茸哈德村现已建成通畅、安全、美观的通村路、入户路和旅游步道网络,实现了与国道347线的无缝衔接,为村庄的蝶变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二、 主要做法
在羊茸哈德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融入、产业联动、共建共享的原则,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交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坚持规划先行,凸显特色定位
高位统筹规划:将羊茸哈德村道路规划纳入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大盘子,与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确保路网布局既满足交通功能,又服务于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
突出交旅融合:在路线设计上,充分考量“奶子沟”彩林景观带的视觉廊道效应,力求道路线形优美流畅,与雪山、森林、藏寨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打造“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路。道路建设本身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原生地貌: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采用生态护坡、本地植被恢复等措施,确保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二) 注重建管并重,确保长效畅通
健全管养机制:严格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明确县交通运输局的行业监管责任、沙石多镇的属地管理责任和羊茸哈德村村两委的日常管护主体责任。
创新管护模式:将村内道路及路域环境维护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爱路护路。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将部分路段的环境卫生保洁与民宿、接待户的“门前三包”责任制相结合,实现共建共管共享。
强化应急保障:针对黑水县冬季冰雪天气较多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公路保通应急预案,储备必要的除雪防滑物资,确保“最美回乡路”四季畅通、安全可靠。
深化融合赋能,拓展道路功能
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畅通的道路如同“金丝银线”,将羊茸哈德村与达古冰川、奶子沟彩林等核心景区紧密串联,使其迅速成为川西旅游环线上的网红打卡地和重要旅游节点。道路的改善直接催生了全村旅游接待能力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羊茸哈德村已整体打造成为集住宿、餐饮、娱乐、体验于一体的高端藏家民宿集群。
推动“交通+文化”有机结合:在道路沿线景观打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中,深度融合嘉绒藏族文化元素,如采用传统石材砌筑挡墙、设置具有藏族特色的标识标牌、打造展现藏族风情的小节点等,使道路成为展示和传播藏族文化的窗口,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和村民的文化自豪感。
推动“交通+产业”联动发展:便捷的交通不仅带来了如织的游人,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销售。村民自产的蜂蜜、菌菇、牦牛肉等土特产,以及唐卡、羌绣等手工艺品,通过便捷的物流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路通业兴”的良好局面。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 取得成效
羊茸哈德村“最美回乡路”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实现了“修建一条路,扮靓一片景,振兴一个村”的目标。
(一) 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道路条件的根本性改善,使羊茸哈德村的旅游资源价值得到充分释放。该村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示范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连年攀升。整村打造的藏式民宿集群运营良好,村民通过房屋入股、参与经营、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股金分红和工资性收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农民变旅游从业者”的转变,旅游业已成为全村支柱产业和村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道路的提升带动了全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质。统一的藏式民居风貌、整洁的村内道路、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如停车场、观景台、旅游厕所等),与周边的雪山、森林、河流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羊茸哈德村已成为黑水县乃至阿坝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三) 文化传承活力迸发
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原汁原味的嘉绒藏族文化,激发了村民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内生动力。传统的歌舞、服饰、饮食、节庆等文化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文化自信显著增强。道路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
(四)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村民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村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未来,羊茸哈德村将围绕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提升道路管养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道路持久畅安舒美;二是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品质,推动乡村旅游从观光式向度假式、体验式转型升级;三是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嘉绒藏族文化,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四是依托便捷交通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展“交通+”的广度和深度,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将羊茸哈德村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持续为村庄发展注入动能,托起村民的小康梦、幸福梦。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