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新实践:新屏线助力岳塘 乡村振兴新格局
穿行在湘潭岳塘区的碧水绿意间,一条绵延11.69公里的乡村脉络——新屏线,正以“畅、安、绿、美、优、融”的风姿,织就了一幅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绚丽篇章。此路北起七星村碧源春茶园,南至玉屏村途居露营基地,由X154、X160两条县道及C013村道组成,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全线铺设高等级沥青路面。通车后,有效打通了沿线村庄之间的交通阻隔,成为群众驶向幸福生活的“振兴路”,既是“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的生动展现,也是岳塘区城乡融合的优美叙事。
一、“四好”基石:筑起城乡交融的交通动脉
新屏线的筑造,深刻体现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理念,为城乡要素的流动搭建了坚实的桥梁。在“建好”的维度上,它汇聚了X154、X160县道与CO13村道的精华,全线达到四级公路的技术水准,路面平坦如砥,标识鲜明,实现了“车驰如风、舒适宜人”的行驶体验;在“管好”层面,公路与桥梁、涵洞等构造物协同设计,沿线安防设施完备,保障了城乡居民的安全出行;在“护好”的方面,岳塘区以“洁化、绿化、美化”为宗旨,建立了常态化的养护机制,确保公路始终保持“路景合一”的优雅姿态;在“运营好”实践中,新屏线并非孤立的乡村道路,而是融入区域交通网络的“内循环”,成为连接七星村、幸福村、玉屏村与城区的民生纽带,为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开启了大门。
二、产业共赢:“农村公路+”唤醒城乡经济活力
新屏线的价值,不仅体现于交通出行的便捷,更在于其对“农村公路+产业融合”模式的成功探索,助力城乡产业的协同发展,真正达成“道路延伸之处,产业蓬勃兴起”的良好姿态。
(一)乡村旅游:城市游客的“磁力源”
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新屏线沿线文旅产业项目加速集聚,目前已拥有省四星级景区3家、休闲农家乐200余家,盘龙大观园、七星百亩樱花园、途居露营基地等景点游客络绎不绝,休闲农庄与乡村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七星村樱花季每年吸引逾20万人次(半数以上来自长株潭城区)游客,旅游年收入达350万元;2024年途居露营基地年收入突破600万元,其打造的复合型国际房车露营公园,已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核心“绿洲”。这些景点被新屏线串联成线,不仅激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更让“网红七星村”美名远播,成为城乡文旅融合典范。
(二)特色农业:农产品进城的“快捷道”
交通畅通为乡村注入“财气”,推动特色农业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沿线已布局花卉苗木基地5家、特色养殖基地2家、水果基地多处,花卉苗木产业欣欣向荣,特色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形成多元化产业矩阵。七星湘采鲜花基地借助交通优势,将新鲜花卉快速送达长株潭城区市场;绿加源果园农庄的特色果蔬实现“田间到餐桌”高效输送;同时,城区资金、技术顺着公路流入乡村,推动沿线农业向精细化、品牌化转型,构筑“城带乡、乡促城”的产业共赢格局。
(三)路衍经济:村民致富的“新引擎”
新屏线的全线贯通,催生“路衍经济”活力迸发,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沿线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民宿,农产品加工、生态养殖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公路成为串联产业的纽带,游客化作滋润经济的“活水”,农户成为致富路上的主体——七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1万元增至3.5万元,昔日“出门泥泞、出产滞销”的困境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路通业兴、景美人和”的乡村新貌,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果实,共同绘就富裕画卷。
三、文化共振:编织城乡人文的精神纽带
新屏线的建设,始终注重“路”与“文化”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传递城乡人文共鸣的“精神之桥”。它将七星村的“农耕文化”、红旗村的“道德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串联起来,让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中感受到农耕文明的温暖;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生态元素,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保留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实现了城乡文化审美的共鸣。这种“路景一体”的人文表达,使得公路本身成为了城乡文化交流的“打卡地”,促进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四、荣誉见证:标杆之路的示范力量
新屏线的实践,赢得了各级的认可:岳塘区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昭山镇被评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七星村成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村;新屏线更是荣获了部级“共同富裕路”主题公路、省级美丽农村路(县级样板路)等荣誉,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国公路学会“‘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道路。
这些荣誉的获得,是新屏线对“四好农村路”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逻辑的深刻阐释——它证明,一条“好路”不仅能连接城乡的地理空间,更能打通产业循环、文化共鸣的“任督二脉”。
从交通动脉到产业纽带,再到文化桥梁,新屏线的故事,是“四好农村路”赋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生动案例。它以路为笔,在岳塘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城乡共荣、产路融合、文旅共生”的壮丽画卷,也为全国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岳塘智慧”。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