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 最美回乡路

路通产业兴,业旺乡村美

2025-11-07 15:36:24
申报单位:山西吕梁交口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
投上一票  

  ——靳师线赋能富顿生态智牧高质量发展

  交口县康城镇位于吕梁山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但受制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农村公路等级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当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发展动能。为破解这一瓶颈,交口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其中靳家沟至师家崖公路的改造提升工程,成为补齐交通短板、服务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一、基本概况

  靳家沟至师家崖 “四好农村路”工程,正是交口县聚焦产业需求、补齐交通短板的关键项目。该工程起点衔接省道 S224(桃临线),终点直达康城镇中村,全长 6.516 公里,项目总投资481.5365万元,线路地理位置图如图1所示。项目建设之初便锚定 “服务产业、便利民生” 双重目标,不仅致力于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更以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为突破口,为富顿生态智牧肉牛养殖项目搭建起物流通道、配套纽带和发展平台,助力其打造成为集“牛服务、牛交易、牛金融”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肉牛养殖基地。

  靳师线的建设与富顿生态智牧的发展在时空上紧密衔接、功能上深度契合,既是提升区域联通能力的交通动脉,也是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引擎,二者的结合形成了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特色养殖产业兴旺,进而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二、公路建设成果

  靳师线改造工程严格遵循“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针对旧路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精细化施工,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

  优化线路设计,提升通行能力。原靳师线为路基宽6.5米的四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地形起伏较大,最大纵坡为9.9%,圆曲线最小半径15米,部分路段路基沉陷较严重,全线安保设施不全,制约了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改造工程在充分利用旧路的基础上,进行了线形优化和路基加固。线路共设交点38个,最小圆曲线半径维持15米,直线最大长度327.088米,全线满足停车视距要求。通过设置36个变坡点,合理调整纵坡,将最大纵坡控制在9.9%,最小纵坡优化至0.1%,利于进村路段排水,竖曲线占比达到路线总长的36.614%,有效提升了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同时针对沉陷严重路段,进行了路基加宽和补强处理。

  完善路基路面,增强结构耐久。 路基处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确保压实度。路基宽度维持6.5米,两侧统一设置C25混凝土路边石,提升了路容路貌和排水效能。路面结构采用原路加铺5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方案,对于路基状况较差路段,增设了基层及垫层,确保路面整体强度。选用的70号A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以及质地坚硬的石灰岩加工碎石,保证了面层的耐久性和抗滑性。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5-4.0Mpa,压实度大于98%,显著提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富顿生态智牧厂区内部道路也同步改造,主线沥青路面长2.45公里,厚度6厘米,宽度4.5米,混凝土路面长2.14公里,厚20厘米,宽5.5米,支线一混凝土路面长0.323公里,厚20厘米,宽5.5米,支线二混凝土路面长0.087公里,厚20厘米,宽5.5米,总投资175万元,有效改善了厂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如图2所示。此外,在厂区投资229.7万元修建取水池1000立方,高位蓄水池800立方、铺设内部管网4.5公里及检查井和附属设施以保障产业用水,带动农户增收,同时为保障产业用电投资178.577万元从10KV 南山线养猪场支线29#杆接火,新建架空线路路径长6.5公里,其中新建主路5公里,新建支线线路1.5公里,导线采用JKLGYJ-10-95型架空绝缘导线,新建变台4台,采用S13-200kVA变压器,为产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产业发展成效

  富顿生态智牧肉牛养殖项目是依托交口县丰富林草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的农业品牌项目。项目以建设“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牛场为目标,集“牛服务、牛交易、牛金融”于一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肉牛交易体系。项目总体规划规模为5000头,总投资2.4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期3000头/年工程项目投资1.5亿元。

  保障项目基建与物资运输。富顿已成功建设20个标准化牛棚,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母牛养殖区、饲料加工车间、30000立方米氨化池、6公里厂区循环道路以及大量配套设施,如图3所示,为肉牛的养殖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现在基地里有3000多头牛,全部都是澳大利亚西门塔尔品种,颜色光亮、膘肥体壮,如图4所示,而且在养殖模式上大胆创新,采用半放养和精准饲喂系统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白天肉牛在山上自由奔跑觅食,夜晚它们回到舍内享受精心调配的精料。道路等级的提升,缩短了饲料运输和产品销售的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保障了重型运输车辆的顺畅通行,减少了运输成本和风险,同时也保障了养殖项目的稳定运营。

  支撑产业链延伸与资源整合。富顿项目致力于构建“种-养-收”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如同一个强大的引擎,带动了周边饲草种植、肉牛养殖、物料运输等众多行业的蓬勃发展,打造了全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同时公司流转了上万亩土地用于种植玉米、黑小麦等高蛋白饲草,为肉牛提供了丰富的全株青贮饲料,如图5所示。靳师线畅通了养殖基地与周边种植基地之间的联系,确保了青贮饲料、秸秆等原材料能够及时运抵养殖场。交通的便利性增强了公司整合周边土地、劳动力资源的能力,为打造闭合的肉牛产业链闭环奠定了物流基础。

  赋能智能化与商业模式创新。富顿以“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为目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畜牧体系,如TMR搅料机、自动化饲喂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确保每一头牛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饲养,如图6所示。同时,借助数字、远程、可视的先进技术,如同为每一头肉牛配备了专属的“健康管家”,时刻监控着它们的成长状况。部分肉牛更是引入了“认养农业”的新颖模式,通过耳标标识,实现了肉牛从诞生到养殖过程,再到销售直至最终到达销售端的全流程追踪,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靳师线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的产业链闭环”得以真正落地实施。

  扩大辐射带动与促农增收。交通条件的改善,显著放大了富顿项目的联农带农效应,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已带动周边土地流转、草料种植、物料运输、农户自养等多个环节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周边1000余农户发展草料种植,和本村50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受益群众可达10000余人,为当地民众增收创富开辟了多条渠道,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振兴,为交口县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康城镇靳师线四好农村路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推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改善交通条件,靳师线有效降低了富顿项目的运营成本,支撑了其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富顿生态智牧肉牛养殖项目等农业品牌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发展,交口县的农业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