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交通以“四好农村路”建设 赋能冷水鱼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简介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天全县锚定“好山好水养好鱼”的发展方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2年,依托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优质冷水资源与优良生态环境,天全县成功引进润兆渔业,开启流水池集约化养殖之路。历经十余年深耕,从2014年一期基地投产,到2017年现代化加工中心建成,再到2020年二期、2023年三期基地相继落地,天全冷水鱼产业实现从养殖到加工的全链条升级,先后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示范区、省五星级农业园区,园区企业更于2024年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作为天全县幸福美丽乡村路的关键项目,城思鱼路(又名:思经快速通道)的建设,为冷水鱼产业腾飞按下“加速键”。该项目全长5.3公里,其中改建段2.2公里、新建段3.1公里,采用公路三级技术标准,路基宽7.5米,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总投资6200万元。项目于2019年12月开工,2021年2月正式投用,不仅串联起天全县城与思经、鱼泉等乡镇,更与距离仅500米的全国首个大熊猫主题超级网红服务区形成联动,构建起“产业路+旅游路”的复合型交通网络。
这条总投资超6000万元的农村公路,如同一条“黄金纽带”,彻底打通了冷水鱼产业的发展堵点。此前,思经镇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因交通不便,鱼苗运输需绕行山路,耗时近2小时,鲜活鱼损耗率高达8%;加工后的鱼子酱要运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更是面临“山路颠簸+转运耗时”的双重难题,物流成本占比超15%。而城思鱼路建成后,思经镇到天全县城的车程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到雅安市区的通行时间减少近1小时,鱼子酱从加工车间到机场的运输时间压缩至2.5小时内,物流成本降低30%,损耗率控制在2%以下。
交通的蝶变,直接推动产业规模与效益的跨越式增长。2024年,天全县渔业经济综合产值达7亿元,自主品牌“芙思塔”鱼子酱产量63吨,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全球市场占比达14%,相当于全球每10克鱼子酱就有1.4克产自天全,全年出口创汇1613万美元,缴纳税款1097万元。城思鱼路不仅成为服务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更成为连接城乡、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民生路”,生动诠释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社会成效
(一)激活产业动能,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城思鱼路的建成,为天全冷水鱼产业构建起高效的“产运销”体系,推动产业从“单点养殖”向“全链集群”升级。在养殖端,便捷的交通让云南、青海等地的优质鱼苗能够快速运抵基地,成活率提升10%;饲料运输成本降低后,每吨养殖成本减少200元,年节省开支超300万元。在加工端,运输时效的提升使鱼子酱的新鲜度得到极致保障,产品通过欧盟、美国等国际市场的严苛检测,出口单价较此前提高15%,“芙思塔”品牌成功打入全球高端鱼子酱市场。
产业集群效应也随之凸显。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天全县围绕冷水鱼产业延伸出饲料生产、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等配套产业,吸引5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带动就业岗位800余个。2023年,天全鱼子酱特色小镇成功获省政府命名,成为全省唯一以鱼子酱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与周边的大熊猫主题服务区形成“产业+旅游”的联动发展模式,2024年接待研学、观光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增长25%,实现“一条路带活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撑起一个小镇”的发展格局。
(二)改善民生福祉,铺就城乡融合“幸福路”
作为天全人口较多的线路之一,城思鱼路不仅服务产业,更惠及沿线2.3万群众。此前,思经、鱼泉等乡镇的群众往返县城就医、上学需绕行狭窄山路,遇到雨天易发生滑坡,安全隐患大。如今,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通到家门口,学生乘坐校车上学的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20分钟,老年人到县城医院看病的车程减少一半,沿线村庄的公交班次从每天2班增加到6班,群众出行满意度达98%。
交通的便利还推动了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天全县城的商超、农资店纷纷在思经镇开设分店,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而思经镇的生态鱼、高山蔬菜等农产品,借助城思鱼路当天就能摆上县城和雅安市区的餐桌,每公斤售价提高3-5元,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鱼泉村村民李建国感慨道:“以前卖鱼要凌晨3点起床,骑摩托车绕山路去县城,现在路通了,收购商直接开车到鱼塘边,我们既省心又赚钱!”
(三)助力乡村振兴,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城思鱼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局限于冷水鱼产业,更推动天全县形成“交通+产业+乡村”的融合发展模式。沿线的思经镇、鱼泉乡依托交通优势,发展起“冷水鱼养殖+休闲垂钓”“鱼子酱加工+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打造出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其中,思经镇青元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200余户村民参与鱼子酱产业链,户均年分红达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2021年的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0万元。
在区域协同发展层面,城思鱼路与大熊猫主题超级网红服务区的联动,让天全的“生态名片”与“产业名片”相互赋能。游客在服务区感受大熊猫文化后,可驱车5分钟直达鱼子酱小镇,参观鱼子酱加工车间、体验垂钓乐趣,形成“一日游”精品线路。2024年,这条线路带动天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0%,同时吸引雅安、甘孜等地的企业前来考察合作,推动冷水鱼养殖技术向周边县域输出,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发展联盟。
(四)践行生态理念,绘就绿富共生“新图景”
天全县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城思鱼路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最小干预”理念,避开生态敏感区,采用边坡绿化、涵洞引流等措施保护沿线植被与水源,道路两侧种植的柳杉、珙桐等本土树种,与周边的山林融为一体,形成“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
这种“生态交通+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冷水鱼产业依赖优质的水资源,而思城思鱼路的生态化建设,不仅保护了养殖基地的水源地,更让“好山好水”成为天全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天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水环境质量保持Ⅱ类以上,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形成“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反哺生态”的良性循环。
从一条农村公路的升级,到一个特色产业的崛起,再到一片区域的协同发展,天全县以城思鱼路为纽带,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冷水鱼产业深度绑定,走出了一条“交通赋能产业、产业带动民生、民生促进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未来,天全县将继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规划建设连接鱼子酱小镇与周边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让“好山好水养好鱼”的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续写新的篇章。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