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 最美回乡路

胡杨深处通坦途 丝路古道连乡情——尉犁县至罗布人村寨“最美回乡路”建设典型案例

2025-11-07 15:58:12
申报单位:新疆巴州尉犁县交通运输局
投上一票  

  在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与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的浪潮中,尉犁县立足县域旅游资源禀赋与乡村振兴需求,将县城至墩阔坦乡罗布人村寨道路改造升级作为民生优先工程与发展突围抓手,以“生态优先、质量至上、文旅融合”为建设理念,打造出一条串联城乡发展、承载乡愁记忆、激活产业活力的“最美回乡路”。

  一、基本情况

  该道路主线全长 30公里,衔接县城核心区与罗布人村寨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核心区域,途经墩阔坦乡琼库勒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是沿线 3 万余名群众出行、返乡的主要通道,更是串联百里胡杨画廊、琼库勒乡村旅游点等特色景观的关键纽带。2023 年,尉犁县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推进道路改扩建,将原有双向两车道升级为双向四车道标准油路,同步实施桥涵、交安、景观三大配套工程,实现“路域环境、通行能力、服务功能”三重跃升。

  工程建设中,施工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克服工期紧、土方量大、交通保通压力大等难题,创新采用“分段施工、错峰作业”模式,在沿线设置 12 处安全警示岗与临时通行便道,安排专职安全员实时指挥交通,实现施工期间零安全事故。监理单位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咨询集团推行“全过程质量管控”机制,对沥青摊铺的宽度、厚度、温度实施实时监测,分项取样送检,确保路面强度与耐用性达标。尤为可贵的是,项目坚持“生态避让优先”原则,对沿线胡杨林、草地采取绕行保护措施,通过增设涵洞 20余道、新建桥梁 2 座的方式减少对自然地貌的破坏,实现公路建设与胡杨生态的和谐共生。

  道路配套设施同步升级,沿线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牌 14 块,打造特色景观停车点 3 处,形成“路景相融、主客共享”的交通廊道体系。2025 年,尉犁县再追加投资实施 X242 线县城至墩阔坦乡 13.543公里道路大中修,与主线形成“干支相连”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道路辐射能力。

  二、社会成效

  (一)通行效能跃升,铺就“便捷回乡路”

  道路改造实现通行能力质的飞跃,县城至罗布人村寨的行车时速从原来的 40 公里 / 小时提升至 60 公里 / 小时,单程通行时间由 45 分钟缩短至 28 分钟,彻底改变了以往“雨天泥泞、旺季拥堵”的出行困境。对返乡群体而言,这条道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拉近了情感联结 —— 墩阔坦乡琼库勒村大学生创业者如少感慨:“四车道修到家门口,秋季带外地朋友回家看胡杨,再也不用怕堵车,民宿订单也比往年多了三成”。数据显示,道路通车后,沿线乡镇返乡创业人员同比增长 42%,春节、国庆等节假日返乡车流较往年增长 67%,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亲情纽带”。

  (二)产业活力迸发,激活“增收致富路”

  道路畅通催生“一业兴、百业旺”的叠加效应,推动旅游、农业、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旅游领域,道路串联起罗布人村寨、琼库勒村、百里胡杨画廊等景点,尉犁县借此推出 多条条精品旅游线路,2024 年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 120 万人次,较 2022 年增长 83%,带动沿线农家乐、民宿发展至 20余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1200 余个。在农业领域,依托这条便捷通道,墩阔坦乡成功建成 2 个农产品电商集散点,彻底打通农产品 “出村进城” 的关键环节。以往运输难、耗时长的问题迎刃而解,尉犁棉、罗布羊等特产借助电商平台快速销往全国,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农产品售卖;同时,集散点也方便村民采购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真正实现 “买卖两便”,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乡村面貌焕新,打造“宜居和美路”

  道路升级同步推动沿线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质。尉犁县以道路建设为契机,推进琼库勒村等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村庄绿化亮化、污水管网改造等工程。在公共服务方面,道路畅通让城乡教育、医疗资源流动更加顺畅,县城优质师资、医护人员定期沿道路赴乡村开展支教、义诊活动,2024 年累计服务群众 4600 余人次。路域环境的改善更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沿线村民自发组建“护路志愿队”,参与道路养护、环境保洁,形成“爱路、护路、享路”的良好氛围,乡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四)文旅融合深化,构筑“文化传承路”

  道路不仅是交通载体,更是尉犁文化的展示窗口。尉犁县在道路沿线打造特色景观节点,通过雕塑、文化墙等形式展现罗布人传统习俗、丝路古道历史等文化元素,让游客在行车途中感受地域文化魅力。道路畅通更推动罗布人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罗布人村寨景区增设射箭、传统捕鱼等体验项目,琼库勒村推出“胡杨人家”民俗体验游,2024 年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吸引游客 30 余万人次,罗布人民歌、手工技艺等非遗项目借助道路带来的人流实现“走出去”,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五)生态保护增效,践行“绿色发展路”

  项目建设全过程坚守生态保护底线,通过科学避让、植被恢复等举措,实现“路修到哪里,绿跟到哪里”。道路两侧种植罗布麻,构建起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经监测,沿线区域风沙天气较往年减少 23%,土壤盐碱化程度明显降低。如今,道路两侧绿化覆盖率达 85%,罗布麻花盛开时,紫色花廊与胡杨相映成趣,形成 “车在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生态与交通的协同发展更提升了旅游品质,“胡杨 + 罗布麻 + 公路”成为尉犁旅游标志性名片,带动生态旅游收入占比提升至 45%,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从泥泞土路到通衢大道,从出行瓶颈到发展动脉,尉犁县至罗布人村寨道路的蝶变,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这条道路承载着游子的乡愁、群众的期盼、发展的希望,真正成为连通城乡的“民生路”、带动增收的“产业路”、传承文化的“文明路”,为新时代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尉犁经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