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绍濂至王村公路焕新通车,乡村振兴“活力满格
案例简介:
绍濂至王村公路,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起于岭口村,终至王村,全长10公里,是长陔、狮石、绍濂片区群众出行的核心通道,承载着沿线居民的出行希望与经济发展重任。
在升级改造前,这条道路状况堪忧,狭窄破旧是它的“旧标签”。平均宽度不足4米,部分路段狭窄到仅容一辆小车勉强通过,如同一条狭窄的“独木桥”,车辆通行举步维艰。每逢雨雪天气,道路便沦为“水坑阵”,泥泞不堪,行人寸步难行,车辆也极易陷入困境,严重制约着村民的日常出行。更为关键的是,它成为了农产品外销和游客进村的“梗阻”,让当地的特色产品难以走出大山,也让外界的游客望而却步。
2024年6月,连续两次洪灾如同一记记重拳,狠狠地击打在这条本就脆弱的道路上,加剧了它的受损程度。绍濂乡黄毛段一处公路石拱涵,因河道水量激增、水流湍急,基础被冲刷掏空,半幅涵洞倒塌,导致半幅路基垮塌,仿佛一条巨龙被斩断了身躯。与此同时,长陔乡南源水库段一处路基,也因山洪短时水量巨大,且夹杂着碎石泥土等杂物,造成涵洞堵塞、排水不畅,洪水如猛兽般涌上路面,长时间冲刷致使路基崩塌,交通瞬间中断,沿线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陷入了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歙县交通运输部门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开启了从“水毁创伤”到“发展机遇”的转化之旅。通过“抢通保通—恢复重建—功能提升”的递进式工作,聚焦“畅安舒美”的目标,创新施工组织模式,优化工序衔接,增调大型挖掘机同步作业,推进路基开挖与挡墙砌筑“双线并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对路基、路面进行全面加固拓宽,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铺设。路基拓宽后宽度达到7.5米,同时,升级防洪设施,施划清晰醒目的交通标识,增设坚固的安全防护设施,为道路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整个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旨在打造出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标准化公路。
社会成效:
交通效率与安全双提升,畅通民生“幸福路”
绍濂至王村公路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的道路带来了显著的交通效益。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高,通行时间较以往缩短了约60%,仿佛为道路按下了“快进键”。沿线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30%,货车直达率提升至90%,安全系数显著提升。以前,道路狭窄且状况差,货车行驶小心翼翼,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宽敞平整的道路让货车能够畅快通行,解决了道路“通不通”的问题,更着眼于群众“好不好走”“安不安全”的深层需求,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安心。
在施工的滚滚热潮中,歙县交通运输部门也是始终将“以民为本”的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当获悉项目附近王村镇八村村居民的忧虑——通往他家养殖场和菜地的一条机耕路,因项目施工出现了降坡的情况,机耕路成了“断头路”,村民出行和劳作受到了极大影响。没几天,歙县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就和施工单位一起,来到八村村实地查看。看到村民期盼的眼神,工作人员当场就拍板:“情况属实,符合施工条件,马上准备修机耕路!”如今,机耕路的重新施工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望着即将重新畅通的机耕路方向,村民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条重新修建的机耕路,不仅连通了道路,更连通了政府和百姓的心,让发展成果真正化作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
2、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能,打造经济“增长极”
农产品外销“加速度”:公路升级改造后,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为农产品外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雷笋干、黄毛村红辣椒、小溪村香菜等土特产、高山蔬菜,如同插上了翅膀,畅销市场更加广阔,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以长陔山芋干为例,它是长陔山宝之一,又与“长陔笋干、长陔火腿”并称“长陔三宝”,声名远扬。以前运输一吨山芋干到县城需要200元运费,现在只需140元,运输成本降低了30%。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特色产业“焕新颜”:绍濂乡地处歙县南部,四周分别与王村、石门、长陔、森村三乡一镇相邻,总人口达万人,全乡茶园约18000亩,毛雷竹园9400余亩。当地居民充分发挥本地竹资源丰富的优势,编制竹饭篓、竹蒸笼、竹蒸架等竹艺餐厨制品,销往苏州、宁波等地。公路升级后,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一位脱贫户满脸笑容地说:“大的一个能卖10多元,简易的一个可卖4元,一天可以赚一百多。”同时,当地利用农产品开发出特色菜品,使得有鱼山庄等一批农家乐也愈办愈红火,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资源“火出圈”:黄毛古道、狮石红色旅游等生态旅游资源也将借路“出圈”,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交通动能。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黄毛古道,保存相对完好,不少地方石板平整,台阶稳实,古道边不远处是山泉溪涧,溪水清幽,岩石错落,水声潺潺,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游客通过绍濂至王村公路可以更加轻松地到达绍濂,感受千年古道的历史韵味和生态资源的自然之美,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完善县域交通网络,推动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为歙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杆项目,绍濂至王村公路的完工,标志着县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运一体化,同步推进沿线绿化、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公交站点等建设,通过推进客货邮深度融合,实现了“一车多运”,效益最大化的作用,不仅有效打开山区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枷锁,沿线设置5个快递物流站点让山区群众畅享便捷高效的寄递服务,各项成本更是得到明显优化:快递末端配送成本降低,邮政企业的车辆货运和用工压力减轻,配送能力实现“1+1>2”的升级跃迁,与此同时,农村客运经营者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运输配送产业链条由此更加完善,让深藏在绍濂、长陔等山区的茶叶、笋干、竹艺品等特色农产品更加便捷地运往城市,而城市的工业品也能顺利下乡,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让交通线变身“风景线”“致富线”,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筑牢硬支撑,助力歙歙县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与此同时,歙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进“公交+旅游”战略,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歙县现有的公交网络连接各大景区,如渔梁景区、牌坊群等,既方便了游客出行,也提升了当地旅游收入,沿线的农家乐和特产销售借势发展,这一切都与歙县农村公路升级息息相关、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了歙县和美乡村新画卷。
从昔日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的民生“痛点”,到如今宽阔平坦、车流如织的发展“支点”,绍濂至王村公路的华丽蜕变,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民生画卷,生动诠释了“交通先行”战略背后深沉的民生温度与蓬勃的发展势能。这条承载着沿线群众殷殷期盼的崭新康庄大道,不仅串联起自然田园风光与千年人文古韵,更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将深藏山间的特色农产品与广阔市场紧密相连。如今,满载茶叶、雷笋干、山芋枣的货车穿梭其间,前往黄毛古道的游客络绎不绝,交旅融合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路的每一次延伸,都在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这条崭新的康庄大道,承载着沿线群众的幸福期盼,驶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