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播 > 最美回乡路

瑶乡焕新的“最美回乡路”

2025-11-07 16:12:25
申报单位:广西桂林兴安县交通运输局
投上一票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Ⅰ期工程

  在桂林市兴安县的西北一隅,华江瑶族乡静卧于重峦叠嶂之间,宛如一颗隐匿在深山的明珠。过去,崎岖蜿蜒的山路是这里与外界沟通的阻碍,限制了瑶乡的发展,也让游子的归乡之路充满艰辛。而华江旅游公路Ⅰ期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这条凝聚着建设者心血与智慧的公路,宛如一条绚丽的丝带,串联起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风情与发展新机遇,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美回乡路”,铺就瑶乡人民的幸福新生活。

  一、天堑变通途,破局之路展新貌

  华江瑶族乡地处桂北山区,地形复杂,此前的交通状况极为不便。蜿蜒盘旋的旧路不仅狭窄,而且路况不佳,道路两侧山体陡峭,每逢雨季,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从广塘到华江集镇区,短短一段路程,以往需要花费30分钟,且一路颠簸,驾驶体验极差。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出行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情,山货外运困难重重,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漫长而艰难的归乡路,是萦绕心头的愁绪。

  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Ⅰ期工程的启动,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瑶乡发展的前路。该工程起点位于广塘北侧省道S202桥头附近,与省道S202线相接,经铜车堰、湾塘、畔冲、千祥,终点接至华江瑶族乡东村桥西处,全长约8.102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时。全线新建2座隧道,分别是长545米的铜车堰隧道和长359米的茶厂坪隧道,同时还架设了广塘大桥、雷皮洲大桥、集水河大桥等多座桥梁。2024年12月30日华江旅游公路Ⅰ期正式通车,将从广塘到华江集镇区的车程由原来的30分钟锐减至6分钟,时间成本大幅降低,出行变得安全又便捷。这条公路的通车,如同打通了瑶乡发展的“任督二脉”,为后续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民生服务网络,提升乡村生活幸福感

  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I期的建成,为民生改善带来了“及时雨”。为解决村民出行问题,兴安县交通运输局依托公路开通“乡际公交+村寨微循环”专线,投入6辆小型公交车,每天6班次往返于县城、乡政府与各行政村,票价仅3-5元,村民从村寨到县城的出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同时,公路沿线设置5个“农村物流服务点”,快递企业入驻后,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收发快递,网购生活用品、销售农产品都更加便捷。

  在医疗与教育保障方面,公路的通畅让公共服务资源得以向基层延伸。县人民医院定期组织“流动医疗车”沿公路下乡,为沿线村民提供健康检查、慢性病诊疗、疫苗接种等服务,2025年累计服务超1500人次,解决了农村“看病远、看病难”问题;县教育局开通“学生专线”,接送偏远村寨的中小学生上下学,不仅保障了学生出行安全,也让家长们不再为孩子的通勤发愁。此外,公路还为应急救援提供了保障,2024年7月,华江乡遭遇暴雨引发山洪,救援车辆通过公路快速抵达受灾村寨,转移被困群众30余人,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如今的华江乡,村民出行更便捷、就医更省心、生活更舒心,公路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更提升了乡村的宜居度与幸福感,让“家门口的美好生活”从愿景变为现实。

  三、乡愁寄此路,文化纽带情相连

  华江旅游公路Ⅰ期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承载着乡愁与文化记忆的情感纽带。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这条公路是回家的方向,是心灵的归宿。每一次踏上归乡之路,看到公路沿途熟悉的山水、亲切的标识,心中的乡愁便会被轻轻唤起,那份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愈发浓烈。

  公路全程途径的两个隧道,隧道口端墙上壁画独具匠心,为旅途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铜车堰隧道的端墙壁画上,展现的是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壮丽场景,画面中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跃然壁上,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与坚韧。茶厂坪隧道的端墙壁画则描绘了瑶族群众手持长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这些壁画不仅美化了隧道环境,更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公路旁的路灯造型独特,以瑶族传统的图腾为设计灵感,古朴而典雅;指路牌和交通标识也别具一格,采用瑶族刺绣的图案作为装饰,色彩斑斓,极具民族特色。这些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瑶乡的文化底蕴,让游子们在归途中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也让外来游客对瑶族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在公路经过的一些村庄,古老的瑶寨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黑瓦木楼,错落有致,充满了古朴的韵味。这些瑶寨是瑶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为充分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尽量避免对瑶寨造成破坏。如今,游客们沿着公路前行,可以走进这些瑶寨,亲身感受瑶族的传统文化,品尝瑶族特色美食,如鲜香可口的瘦身鱼、肉质紧实的竹林鸡、风味独特的腊肉等,体验瑶族传统的生活方式,领略不一样的民族风情。

  此外,华江瑶族乡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珍贵的历史遗迹。公路的建设,将这些红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红色旅游线路。游客们可以沿着公路追寻红军的足迹,参观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的遗址,聆听当年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这条公路,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通道。

  四、发展新引擎,振兴之路启新篇

  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Ⅰ期的通车,为华江瑶族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华江瑶族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统计,公路通车后的第一个旅游旺季,华江瑶族乡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数倍,旅游收入大幅提升。

  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旅游景点,如今成为热门打卡地。猫儿山脚下的“果冻水”因其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而走红网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窝囊漂”这一特色水上娱乐项目,也让游客们在享受刺激的同时,领略到瑶乡独特的山水风光。随着游客的增多,当地的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许多村民抓住机遇,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这些民宿各具特色,有的保留了瑶族传统建筑风格,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瑶乡生活;有的则融入了现代元素,设施齐全,环境舒适,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华江瑶族乡桐子坪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太贵表示:“这条路的修通会引进更多的客商跟我们洽谈六垌茶的生意,帮助我们六垌茶做大做强。”六垌茶作为华江瑶族乡的特色农产品,过去由于交通不便,销售范围有限。如今,借助便捷的交通,六垌茶得以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当地茶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除了旅游业和特色农业,公路的通车还促进了瑶乡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华江瑶族乡的发展潜力,纷纷前来投资兴业,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技术、资金和理念,推动了瑶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不少人选择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思维,为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华江瑶族乡依托旅游公路Ⅰ期,积极探索“交通 + 旅游 + 产业”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努力将瑶乡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如今的华江瑶族乡,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华江旅游公路Ⅰ期,这条凝聚着希望与梦想的最美回乡路,它承载着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了瑶乡的发展变迁。它不仅是一条交通之路、风景之路、乡愁之路,更是一条发展之路、振兴之路。在这条路上,瑶乡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得以展现,经济发展的活力得以激发,乡村振兴的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相信在未来,随着公路的持续完善和瑶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华江瑶族乡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八桂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