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为媒兴产业 贺州“四好农村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一、案例简介
在八桂大地的东部,贺州市锚定“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目标,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交通先行之笔,在乡村广袤的大地上书写着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从通村达组的硬化路,到连接景区的产业路,这些蜿蜒于山间田野的道路,宛如灵动的丝带,不仅打破了城乡之间的阻隔、将散落的村落与繁华的城镇紧密串连,更成为激活特色农业、撬动乡村旅游、助推农村电商的关键纽带。如今,优质农特产品顺路出山走向全国,八方游客循路纷至沓来,电商物流沿路下沉到乡村角落。农村公路既为农民增收致富铺就了坚实的“快车道”,更以交通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特色农业:路通产销旺 脐橙香芋结出“致富果”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脐橙产业,堪称农村公路激活特色农业的鲜活典范。往昔,崎岖难行的山路是富川脐橙走向市场的“最大梗阻”。果农望着满园丰收的累累果实,满心欢喜却又愁眉苦脸,只因货车难入村、山路运输险,只能肩挑背扛到附近集市低价抛售,“好果卖不上好价”成为当时无奈的常态。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大力推进,硬化路如同一条希望的纽带,直接延伸到果园地头;城乡公交也不断延伸至山坳产区,这一改变,彻底打破了物流瓶颈。如今,大型冷链货车能够畅通无阻地直达果园装卸,运输成本较此前降低30%以上,销售半径更是从周边市县大幅拓展至全国多地。依托全域贯通的农村路网,富川瑶族自治县以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为核心,建成辐射桂粤湘鄂黔渝6省(市、区)11市的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构建起“春芋夏梨秋薯冬橙”的全年电商供应体系,物流时效提升近50%,不仅让脐橙等农特产品“当日采摘、次日直达”,更通过精深加工、品牌包装速度,实现附加值翻倍增长,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在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便捷的农村公路同样为香芋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该镇紧扣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定位,以“产业路+冷链物流”为有力支撑,开通供粤港澳蔬菜“直通车”,实现香芋从田间采收、预冷处理到送达湾区餐桌“24小时直达”高效运输。得益于交通赋能,近年来,贺州市香芋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带动近3万农户实现增收,农村公路真正成为香芋全产业链发展的“黄金纽带”。
乡村旅游:路串山水古韵 激活全域“美丽经济”。
依托织密成网的城乡道路,贺州市以“路旅融合”为重要抓手,推动古道村落、山水景区实现华丽蝶变,让“美丽风景”成功变身“富民产业”。
辖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精心打造了12条路网畅连的“旅游快车道”,将27个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如同璀璨珍珠般“串珠成链”,整体打造“古韵富川、美丽乡愁”民俗文化集群,推出“潇贺古道探秘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成功获评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2024年,富川瑶族自治县累计接待游客总数达到793.05万人次,旅游消费 77.24 亿元。作为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岔山村,借助旅游产业路打通“山门”后,深挖古道文化内涵,复原古戏台、修缮青石板巷,开发民俗体验、非遗展示等特色项目。村民们顺势开办农家乐、民宿20余家,售卖油茶、梭子粑粑等特色产品,昔日冷清的古村,如今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不断上涨,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交通赋能同样让土瑶村寨焕发新生。依托5条对外经济大通道,平桂区将鹅塘镇槽碓、明梅等6个土瑶村的旅游资源整合升级,建成“秀美槽碓,幸福土瑶家”文旅宜居区、新民村茶园观光区、狮东村土瑶生活馆、明梅顶自然风景区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土瑶风情全域旅游精品线。便捷的道路让游客“进得来、游得畅”,近年来,土瑶群众通过参与旅游服务、售卖手工艺品实现稳定增收。
姑婆山旅游度假区的崛起更是“路通业兴”的生动诠释。八步至里松公路不仅串联起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松温泉、天沐温泉等核心景区,更通过喷印景区标识、骑行专用图标等景观化改造,营造浓厚旅游氛围。如今,这条“颜值与功能”兼具的公路,将沿线美丽乡村、特色民宿、休闲农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区域旅游通达性。2025年上半年,姑婆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同比增长41%;景区周边餐饮、住宿商户数量较2021年增长60%,直接带动近千名村民就业,真正实现“一条公路带活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三)农村电商:物流随路达 农品瑶货“云端”拓市场
随着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贺州市物流“微循环”全面畅通,“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的双向运输格局加速形成,为农村电商发展架起一条“高速通道”。
目前,贺州市707个建制村100%通客车,其中536个通公交,拥有514辆(541标台)公交车,万人公交车拥有量2.68标台,城市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群众出行成本降低20%;此外,开辟8条客货邮精品线路、建成170个服务点,实现快递业务100%进驻,农村快递每单成本降幅超20%、派送效率提升30%。坚实的物流基础让贺州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翅膀”,脐橙、冰淇梨、香芋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和便捷物流远销全国。在富川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内,日均打包发货量超2万单;福利镇浮田村客货邮服务站年处理快递超50万件,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通过电商实现增收。
交通赋能同样让土瑶山区的特色产品“走出深闺”。依托便捷路网,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大肉姜基地、沙田镇金竹村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狮南村、狮东村的竹艺编织品也借助电商平台打开销路。当地顺势推进“一村一品”品牌建设,重点培育瑶绣、竹篾纺织、粽子茶、黑金酒等民族特色产业,通过“电商直播+物流直达”的模式,让土瑶手工艺品和特色农品走进城市消费者视野,农村电商正成为土瑶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二、社会成效
经济增长显著
贺州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如同强劲的引擎,有力推动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特色农产品的畅销、乡村旅游的火爆以及农村电商的蓬勃兴起,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就业机会增多
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特色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种植、采摘到加工、运输,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乡村旅游的兴起,让农家乐、民宿、景区服务等岗位需求大幅增加;农村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包装、物流、客服等相关岗位的就业。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促进了城乡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农村面貌改善
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显著改善了交通条件,还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美化提升。随着公路通到家门口,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向农村延伸。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促使各村镇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精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曾经破旧落后的农村,如今道路宽敞平坦,村庄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宜人,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四)助推文化传承
农村公路让深藏在大山里的传统文化得以展现和传承。岔山村的古道文化、瑶族文化因旅游开发得到更多关注和传承;瑶绣等传统手工艺借助电商走向全国,让更多人了解到贺州的民族文化。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和电商带来的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丰富了农村文化内涵,提升了贺州的文化影响力。
随着路网体系的更趋完善,贺州乡村产业必将迸发更强活力,以更坚实的步伐带领广大农民迈向产业更旺、生活更富、乡村更美的新生活。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